首页 理论教育 对待学生的小偷小摸

对待学生的小偷小摸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时,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追究到底,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然后狠狠地教训小偷小摸的学生,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学生中小偷小摸的行为之所以会继续发生,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是分不开的。这样既保全了这个学生的面子,又对其他学生有了个交代,并且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经过多方努力,小崔彻底改掉了小偷小摸的行为;而且,学习也上进了,在学校举办

第二节 对待学生的小偷小摸

每位教师都可能会遇到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教师在对待这些学生时,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追究到底,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然后狠狠地教训小偷小摸的学生,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二是找小偷小摸的学生谈话,争取通过苦口婆心的说教,让学生痛改前非。

显然,这两种方法都有不妥之处,也过于“小儿科”。那么,如何对待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呢?

一、给学生以自我反省的时间

其实,有的学生犯错误并不是蓄谋已久的,很多时候只是一念之差。给他们一点自我反省的时间,他们就会找回自己暂时丢掉的良好品质。请看下面的案例:

李凯总是偷拿同学的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有次他又偷了一位女生的钱包。陈老师决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好好教训他一顿。但是,老师转念一想,偷东西理应受到批评,但不能让李凯抬不起头来;如果今后同学们把他当成一个小偷来看待,那么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于是陈老师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决定给李凯一个机会。

下午,陈老师把李凯叫到了办公室,说:“我出去办点事情,你帮我打扫一下办公室吧。”办公室里只有李凯一个人,陈老师也想借机看看他是否会私拿办公室的物品。半个小时后,陈老师回来,发现李凯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且没有动任何物品。于是,在班会上陈老师当众表扬了李凯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趁热打铁,宣布由他来管理班级的图书架。陈老师还特意对李凯说:“我们相信图书一本都不会丢,你一定会把图书管理好,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李凯使劲地点头,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干好这份“工作”。后来的日子,李凯表现得很出色,图书一本都没有丢,并且书架每天都保持得很干净。这些,陈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还特地给李凯的家长打电话表扬了李凯。

一周后,那位丢钱的女生告诉陈老师,钱包又回到了书包里。同时,陈老师还收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谢谢您,陈老师,谢谢您没有让我难堪。我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我又找回了自己丢掉的东西。”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是暂时地遗忘了某些品质,只要我们给他们机会和时间,并加以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一定能找回自己丢失的东西。这当中,教师的信任、理解、宽容、耐心、细心,就是触发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等地对待有过失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也许有一天,这些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

请看下面的案例:

李老师在上德育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述了两则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学生在偷窃后主动承认错误并归还了钱物,他得到了老师和失主的谅解,老师答应为他保守秘密;另一个学生偷了东西后抵死不认,结果闹到了派出所,弄得全校皆知,他个人以及班级的名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坏,本人成了班级中的“独行侠”。

李老师讲完故事后启发学生:“听了这两则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班级中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后,李老师趁热打铁,又通过学校少先队,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到班级内开展了一次题为“小偷小摸危害大”的专题讲座。在活动的筹备、进行过程中,学生们接触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制意识得到加强。此外,李老师还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电影《围墙内的自白》,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少年犯故事,一句句令人警醒的独白,一声声催人泪下的哽咽,以及一曲交织着悔恨与痛苦的《铁窗泪》,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暗设“警察”,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学生中小偷小摸的行为之所以会继续发生,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是分不开的。针对这一点,教师可采取两种措施:(1)在班中暗设行为监督岗,选择一些自己比较信任的学生充当“警察”,对外不公布监督岗成员名单,但让全体学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使每名学生时刻提高警惕,加强自律;(2)在家里请家长故设陷阱,暗自监督,考验孩子抵抗诱惑的能力。

四、摸清学生小偷小摸的根源

学生小偷小摸行为不应该简单地看成是思想品质问题,而应该更多地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行动产生的原因,尽量以宽容和微笑对待学生的逃避与反抗,让学生从心底里愿意改正。请看下面的案例:

新学期刚开学,一学生就向董老师汇报,说他的电子辞典不见了。可怎么查都查不出原因,董老师就告诉学生自己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可以做上记号等。可是这样也只太平了几天,班中还是陆续地掉东西,不是课外书,就是学习用品,甚至钱款也开始不见了。后来,董老师在学生的帮助下,总算把这只“幕后黑手”抓住了,原来是班上一个外地学生小崔干的。一通教育之后,董老师把小崔的爸爸叫到了学校。并把发生的事简单地告诉了他。周老师没想到,小崔的爸爸和小崔当场就在办公室吵开了。在董老师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这样胆大妄为的学生还是头一次遇上。董老师知道碰上了难题。小崔的父亲离开学校后,董老师开始改变教育方法,变强攻为软取:和小崔聊家常,并向他保证不会把他的事公开,最后小崔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原来事情的根源还是出在他父亲身上。小崔家从外地迁来,家境很一般,他父亲认为钱来得不容易,所以连必要的学习用品也没能满足他;情急之下他便到别人那里去拿。董老师问清情况后,马上做通了他父亲的思想工作,使他的学习用品从此有了保证。为了对班里的学生有个交代,董老师就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做错了事,想借东西时没和别人打招呼就自己拿了。这个同学的名字我暂时不说,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宽宏大量的人,我们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好吗?如果他不改,我再说出他的名字好吗?”这样既保全了这个学生的面子,又对其他学生有了个交代,并且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有一天,小崔的父亲来到学校找到董老师,说小崔虽然改掉了在学校偷东西的习惯,却把坏毛病带到了家里,经常背着父母拿家里的钱,有一次拿了整整200元。这位父亲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小崔一顿,但还是不管用,他继续偷拿家里的钱。董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次家访,找到了根本原因。原来,事情还是出在他父亲身上,因为生意忙,很少关心小崔,甚至很少和小崔说话,但要求苛严,动不动就打,导致小崔产生了逆反心理,继续从家里“偷钱”以示报复,而且怎么严厉的教育都不见效。董老师便采取了与小崔“套近乎”的策略,亲近他,关心他,使他产生信任感;同时又做小崔父亲的工作,要他今后注意教育方法,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改善父子关系。经过多方努力,小崔彻底改掉了小偷小摸的行为;而且,学习也上进了,在学校举办的朗诵比赛中,还获得了优秀奖。

从这个案例看出,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机械地教训,要注意方法,特别是要摸清学生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源。在顾及学生心理和脸面的同时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就能扭转学生的不良行为,杜绝小偷小摸现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是树人的艺术,它需要我们倾注大量的爱和心血。只要我们工作中多一份思量少一份冲动,多一份朋友一样的倾心交谈,少一份埋怨和指责,多为学生做几件实事,少几个高高在上的指令,那么,就算再厚的“冰”也会被溶化,再贫瘠的“土地”上也会长满庄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