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拿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时,心想:做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的工作,是该给自己充充电,学点教育智慧了。这本书分析得非常细,从教师问题谈到学生问题、师生双方、教师与家长、管理问题,每篇案例后面都有王老师精心的点评,真无愧于书名《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想,我对学生的教育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褚爱勤

教师不容易,做一名让学生喜欢、受家长欢迎的教师更难。当我拿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时,心想:做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的工作,是该给自己充充电,学点教育智慧了。果不其然,这些似曾相识的案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案例是王晓春老师以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对教师们在日常教育中的一百个案例一一做了点评,其中处处可见王老师的对当今教育的深刻思考。我一篇又一篇地阅读,咀嚼着流畅而充满智慧的文字,它们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它告诉我: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在教育学生时,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在不经意中,再顽劣的学生也会被感化,会要求上进,会脱胎换骨,这是教师的成功,是教育的骄傲。这不是梦想,但要达到这个层次,就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不然,教育学生的成功有时也只是碰巧而已。这本书分析得非常细,从教师问题谈到学生问题、师生双方、教师与家长、管理问题,每篇案例后面都有王老师精心的点评,真无愧于书名《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书中“找骂”一段话中,提到批评是一种带着情绪的管理方式。批评半天,学生学到了点什么?想想也是,有时对学生越批评越不解决问题,反而会把自己和学生都弄得很生气。这种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何尝不是我们遇到问题时用得最多的方法?我也要学王老师,用科学的方法,用教育的艺术解决教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曾几何时,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来赞颂教师的奉献精神;又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悉心呵护祖国的花朵,来赞颂教师对学生的爱。我也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地工作着。我总感觉自己对学生倾注了不少爱,学生病了,我会去关心;学习成绩落后了,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为他们补课;学生不小心磕着碰着了,我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对于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事,喜欢用很简单的谈话或让他们互相道歉来解决,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分析分析是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看了王老师从各个角度对教育进行的深刻睿智的诠释后,我自感惭愧。我想,我对学生的教育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我应该多学一些心理学,多一点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的话: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是一本好书,是一份精神大餐,让我受益无穷!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多花一些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那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收获,多一份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