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获和反思

收获和反思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EPD”教育理念所强调的。例如,梦幻小组研究的内容是兵马俑,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重点是突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在利用和解读信息时遇到了难题。他们在研究中体验交流与思考、学习中自我调节,不断地反思。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出创造的火花,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唤起了他们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了他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收获和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探究活动,孩子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获得了新知,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懂得了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增强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这种开放的探究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内容,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和学生共同的研究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EPD理念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超越教科书、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学习。

1.促进合作关系,感受协作力量

EPD理念倡导: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既能独立探究问题,又能合作共事;既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能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来提高研究问题的有效性。然而,现在的课程设置使不少学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对知识的掌握上,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搞探究活动需要花很多时间,更多的是要学生们到课外去进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给合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就鼓励学生加强组员之间、组际之间的通力合作。学生既可以根据相同的探究内容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的方式。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网下载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有的利用双休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有的请教父母。总之,学生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古小组在研究埃及人是如何把巨大的石块拖到塔顶的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他们通过许多途径,查阅了许多资料,都没有结果。难道就此放手吗?不!这个问题关系到金字塔建造的高度、难度,也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于是学生们继续分头寻找,后来在一位学生家长的帮助下,从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学生制作了演示文稿,清晰地展示了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如下图演示)。谜底解开了,学生们懂得了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利用集体的智慧化难为易。

img14

告诉你们吧!当时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还没有发明出轮子,古埃及人为了把比大卡车还重的巨石拖上金字塔,便把木桩铺在金字塔的斜坡上,或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力往上拖。

活动增加了学生们的集体凝聚力,对以“我”为中心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也提高了他们之间合作互助的能力。

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EPD”教育理念所强调的。师生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教学相长,亦师亦生。”在探究实践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的活动,对学生掌握的资料要充分了解。有的时候,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信息对自己研究的重要性,更缺乏对有用信息资料的利用。作为教师应适时点拨,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和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又要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攻克难关,领略成功的欢愉。这样,教师的认真负责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增加对老师的亲近感。同时,学生对高科技信息手段的运用也使教师学到不少。例如,梦幻小组研究的内容是兵马俑,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重点是突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在利用和解读信息时遇到了难题。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帮助他们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四方面:秦俑大、秦俑多、秦俑精、秦俑美(见下表)。接着,再由学生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去查找相应的具体内容,来充实“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有力证明。

img15

这里,教师的启发引导只是一种建议、一种协商,具有明显的适时性和平等性。另外,学生把自己融入探究活动中,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各取所需”,调动了最强大的学习内在动力。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如:这么大的陶俑是如何烧制成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如此多的兵马俑来给自己陪葬?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起了变化,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学习者、合作者。

2.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EPD”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一种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所以,整个探究活动突破原有教学活动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问题的提出是开放的,问题的解决也是多方面合作,学生的思维也是多元的、开放的。由于在搜集信息、准备材料和制作过程中,每位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会对人们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有的会提出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有的会从独特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学生们在讨论狮身人面像的蛇、牛尾、皇冠、鼻子等为什么会不见的时候,意见有了分歧,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学生甲:这是风化作用,因为长期的日晒雨淋,把它比较突出的地方给吹掉的。

学生乙:是拿破仑带领军队侵袭埃及时用炮火打掉的。另一位学生却反驳地说,在历史上曾记载过,它们早在拿破仑以前就不见了。

学生丙:有科学家认为狮身人面像上的痕迹是被洪水袭击后留下的,这又与非洲大洪水相吻合……

大家议论纷纷。最后还是觉得被洪水袭击的可能性较大。

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设想了种种原因,最后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据理力争,结合了地理知识、历史故事、史实记载等,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又如,在了解兵马俑之后,学生们对“应不应该挖掘埋藏中的兵马俑”进行了辩论。有的认为该挖,既然兵马俑的发现对研究秦始皇本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为什么不挖呢?有的认为不该挖,了解现有的兵马俑已经足够了,再挖那就有破坏性了,还是让它埋葬在地底下吧。也有的认为,可以挖,但要注意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一时间,辩论会上,学生们动口又动脑,各抒己见。他们在研究中体验交流与思考、学习中自我调节,不断地反思。这时,我们觉得问题讨论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学生们善于提问,敢于怀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出创造的火花,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唤起了他们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了他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3.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责任感

“EPD”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育人的过程中,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为归宿点,一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对生存状态、人生价值、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从而产生对人类、对国家、对集体、对自己的强烈责任感。

“世界文化遗产与EPD教育”的结合是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出问题,继而进入课题探究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变为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认识“世界文化遗产”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挑战时组织和再组织经验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心灵品质和个性的发展,推动了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例如,在延伸思考如何进一步使文化遗产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时,教师启发学生对“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进行了研讨,并就“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话题,指导各合作小组进行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撰写。很快,学生们在研究中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

(1)虽说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但我们却听说现在周庄那里的水是受严重污染的,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会缺水呢?

(3)我们该怎样保护周庄的环境呢?

这些问题的产生又使学生们多了一份思考和关心,更多了一份责任感。现在,周庄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中去了,希望不久的将来,周庄能早日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说,教育好比一个“场”,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是一个“场”。文化遗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深远的过程,对青少年进行世界遗产教育,本身是对世界遗产的发扬与光大;同时又是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提高与完善。它不仅是对现行教育内容的一次充实,更是从一种全新的角度,为学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开放、创新、丰富和充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教育价值,搭建多层面探究平台,实现主体探究学习,更好地渗透EPD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