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学会思考

让孩子学会思考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孩子相处时,向他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去思考和想像,可以挖掘孩子的想像和思考潜能。在准备“演出”道具时,妈妈突然故意说:“哎呀,没有针筒怎么办?”让孩子为你想出替代的工具。妈妈提出一个假设问题,要孩子想办法,等他想出来后,妈妈继续顺着这个答案提下一个“怎么办”,故意为难孩子,直到提不出问题为止。孩子听了一定会发笑,很乐意地配合你去思考、想像。

让孩子学会思考

行为表现

有一个男孩,经常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一天,妈妈给他讲聪明的小白兔战胜可恶的大灰狼的故事,他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小白兔就是好的,大灰狼就是坏的呢?”

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她声色俱厉地说:“笨蛋,这难道还用问吗?”

男孩莫名其妙地挨了骂,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心里忿忿地想,你是大人就可以不回答我的问题,就可以不讲理吗?

从此他不再缠着妈妈讲故事,也失去了听故事的好奇心,但心中却留下了仇恨。

行为解密

思考源于好奇。孩子都有好奇心,爱提问是儿童的天性。面对孩子提出来的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父母应该高兴和鼓励。

学会思考,对一个人成长极为重要,思考的启示把人从奴隶解放成自由人。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与孩子相处时,向他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去思考和想像,可以挖掘孩子的想像和思考潜能。妈妈越会提问,孩子的想像力就越有可能发展,越能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让孩子学会思考,主要方法是:

1.列举法。不仅要求孩子列举出物品的用途和功能,还要引导他列举出和物品原有属性无关的其他用途和功能。

用毛巾给孩子洗脸时,妈妈问:“毛巾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孩子答:“用来洗澡,擦脚丫。”“还有呢?”“当抹布擦桌子,当围巾围脖子,当枕巾睡觉,当绳子拉,当玩具扔,当棉被给布娃娃盖……”

孩子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他的想像范围就越广阔,越能体现思维的新颖和灵活性。

2.违反常规法。妈妈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反常规的问题让孩子回答,让他张开想像的翅膀,开动思考的机器。

妈妈说,如果天空下的不是雪,而是白糖,会怎么样?孩子肯定会说,太好了,多美的事啊……妈妈又说,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白天只有黑夜(或没有黑夜只有白天)会怎么样?如果汽车像鸟儿在天上飞会怎么样?如果车轮子是方的会怎么样……“如果”后面的“怎么样”,就交给孩子的想像力去天马行空地驰骋啦。

3.物品替代法。在从事一项活动中,当一种东西缺少时,思考有没有别的东西来替代它。找到的替代物越多,越能表明孩子思维的流畅性。

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当护士。在准备“演出”道具时,妈妈突然故意说:“哎呀,没有针筒怎么办?”孩子自然会去找用来当针筒的东西,如筷子、圆珠笔。又比如,妈妈假装要炒菜,对孩子说,如果锅铲坏了,用什么炒?让孩子为你想出替代的工具。

不管孩子找来什么,只要他能想得到,能配合你的提问和工作,都要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

4.故意为难法。妈妈提出一个假设问题,要孩子想办法,等他想出来后,妈妈继续顺着这个答案提下一个“怎么办”,故意为难孩子,直到提不出问题为止。

妈妈:“如果你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里没人,你进不了门你会有什么办法?”孩子答:“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叫你们回来开门。”“万一我们回不来呢?”“我到邻居阿姨家等你们回来。”“邻居家也锁门了呢?”我在外面继续玩。”“你要是不想玩呢?”“我就在门口等。”“你等得很烦呢?”“我就坐在门口睡着了!”

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引入思考的境地,挖掘想像的潜能,养成爱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5.故事接龙法。和孩子编故事。妈妈说一两句,孩子接一两句,妈妈再接下去,如此循环。不管故事编得如何,编到哪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接上,逻辑上说得过去就行。孩子接得越快,说明思维越敏捷。

妈妈说:“有只小鸡出去玩,遇到一只小狗。”孩子接:“小狗嘴里叼着骨头。”妈妈接:“小鸡很想吃骨头,眼巴巴地望着小狗。”孩子接:“小狗想分骨头给小鸡吃。”妈妈接:“可是,小狗想起妈妈的话,骨头要给生病的狗爸爸吃……”

开始的时候,接一句就行,不要太长。太长了,孩子把握不住故事情节,反而增加了续接的难度,因为孩子本身要把精力放在续接下一个情节上。

6.形象比喻法。通过观察某种事物,联想到类似这种事物形态的另一种事物。妈妈可以根据事物的多个角度来引导孩子去比喻和联想。

妈妈把书立起来:书的样子像什么?孩子答:“像扇门,像窗子。”妈妈把书放平问:“现在又像什么?”孩子答:“像豆腐,像大积木,像一栋楼,一块平地。”妈妈把书打开竖放再问,孩子答:“像扇子,像商场的旋转门。”妈妈把书摊开平放,孩子答:“像张开的两片叶子。”

从不同视角来比喻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孩子一时答不上,可以不断鼓励和启发他,甚至报出你想像出来的东西:“你再看看,是不是像……”

7.加减改换法。妈妈可通过增加(减去)或改换事物的一部分来引导孩子思考,开启他的想像思维。

妈妈:“如果一张只能睡两个人的床要睡10个人,会怎么样?”孩子答:“会挤下去,会热死掉,会抢被子,会打架。”妈妈问:“如果房子没有一扇窗户会怎么样?”孩子答:“会很热,会很黑,会看不到风景。”妈妈问:“如果狗身上长着鸡头会怎么样?人也长尾巴会怎么样?”孩子听了一定会发笑,很乐意地配合你去思考、想像。

妈妈的问题提得越有趣,孩子就越愿意去思考和想像,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快乐的游戏,而不是枯燥的事情。

有位妈妈给给孩子讲述世界著名童话《灰姑娘》。当这位妈妈把故事从头到尾讲完后,孩子问:“深夜12点钟马车等都变回去了,那么水晶鞋为什么没有变回去?”妈妈听了孩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后,兴高采烈地表扬了他一番,并鼓励他改写这篇名著。

行为贴士

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学习知识要思考,发明创造要思考,完善人生也需要思考。

请父母千万尊重孩子的提问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