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拿来还是不拿来

拿来还是不拿来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女士发现孩子在没经过老师的状况下拿东西回家后很着急,认为要认真处理这件事,不能让孩子养成“偷”东西的习惯。一方面,他们对是否遵守了规则、待遇是否公平这些事情非常在意,而且认为好人必定战胜坏人;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却会耍赖,也会顺手牵羊,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道德观初步形成的阶段。

拿来还是不拿来

行为表现

李女士的儿子有个“顺手牵羊”的毛病: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把人家的玻璃球拿回家;到超市,随手把货架上的口香糖装进自己的口袋……道理讲了不少,可他总是“旧病复发”。

一天,幼儿园举办的角色游戏“小医院”特别吸引孩子们,他们一有空就去摆弄这些小针筒,还学起医生的样子要给娃娃家的布娃娃打针。晚上离园时李女士的儿子悄悄地把一个小针筒带了回去。李女士发现孩子在没经过老师的状况下拿东西回家后很着急,认为要认真处理这件事,不能让孩子养成“偷”东西的习惯。

行为解密

4—5岁的孩子正处于道德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这个时候是父母和老师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打下坚实基础、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大好时机。一方面,他们对是否遵守了规则、待遇是否公平这些事情非常在意,而且认为好人必定战胜坏人;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却会耍赖,也会顺手牵羊,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其实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道德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明确的是非观念形成之前,他们常常会混淆正确与错误的概念。

不少孩子都有过类似的举动,但如果我们因此就把孩子的行为说成是“偷”,那多少有些冤枉了他们。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其理解力还不足以百分之百地分辨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属于自己。

孩子爱顺手牵羊,有时只是对成人的模仿——家长买东西时“先尝后买”就是对孩子的误导。日久天长,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尝一尝,慢慢可能就习惯了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虽然只有一点点,坏毛病也就因此养成了。

要帮孩子拒绝诱惑,首先应给孩子一个“是非”的界限和“物权”的概念,明白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让他在一个宽松而不失规则的环境中生活,逐渐学会自律。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小朋友普遍都有的,最好也给他准备,以免他形成自卑心理,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同时,家长一定不要做坏榜样。

行为贴士

孩子的“顺手牵羊”行为也与成人的教育方式和有意无意的示范有关。比如家人无原则地娇惯放任,要星星不给月亮,会使孩子误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的;而过分压抑孩子的欲望,对他并不出格的要求也坚决而单纯地说“NO”,容易导致孩子擅做主张满足自己的欲望。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找个“小榜样”,但孩子分辨不清哪些是该学的、哪些是不该学的。如果这个“小榜样”有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孩子自然也就把小朋友的长处和毛病一起学到了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