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快乐地“玩过小学”

让孩子快乐地“玩过小学”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保护好依依的玩耍的权利不被剥夺,在“给孩子快乐”这一灵魂理念的引领下,我进一步确定:我的女儿不接受中国的学校教育。可是,让孩子快乐,所有的亲友都赞同;而不让孩子上学,所有的亲友都强烈反对。为了孩子的快乐,我无奈地牵着依依的小手走进了校门。依依不仅尽情地玩过了小学,而且轻松地在三年半时间里学完了全部小学课程,连跳两级不满十岁升入初中,并且写出了畅销书《玩过小学》。

让孩子快乐地“玩过小学”

因为自己走过一个既苦难又快乐的童年,走过一条上学时间少但又有较强生存能力的成长之路,所以在做了爸爸以后,我致力于给女儿一个只有快乐而没有苦恼的童年,引领依依在学习的征程中走一条比那座独木桥更宽广的阳关道。在不断思索中,我确立了自己的“三三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给孩子快乐。尤其是在依依的童年里,我要给她的生活注入五彩阳光,给她创造快乐环境,让她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我是在依依出生67天时才见到她的,此后又因为工作关系把她送到乡下的姥姥身边,直到9个月大的时候才接回来,也才真正开始亲子情感互动。所以,妻子有时候感慨地说,别人家都搞胎教,咱们那时候却在犹豫着该不该要这个孩子;而当别人家忙着实施零岁方案时,咱们却让孩子在乡下的泥里土里打滚玩耍。我的依依压根没有接受过什么胎教,出生后如何学会叫爸爸妈妈的,什么时候生出第一颗牙来,我们也都不得而知。

依依刚到我身边时,我首先是对她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先测她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而后是对事物的兴趣和快乐感,当我了解到这个孩子一切正常时,我断言:依依可以顺利成材了!

当时尽管工作很忙,但我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玩耍。因为我知道,游戏可以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快乐。既然我要给孩子制造快乐,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陪孩子做游戏。所以,自从当了爸爸,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玩是孩子的权利,孩子童年里的主要任务就是玩。

随着依依一天天长大,我陆续把自己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教给她,让她感受我儿时的快乐。我在极力把自己童年中的快乐复制给她,想办法让她远离当今孩子正在品味的“失去童年”的悲哀。

为保护好依依的玩耍的权利不被剥夺,在“给孩子快乐”这一灵魂理念的引领下,我进一步确定:我的女儿不接受中国的学校教育。在家完成高中学业,有条件我就送她出国学习,没条件就就业。而且我很自信地认为,在家里高中毕业的依依一定比中国一般大学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要高,生存能力要强。鉴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性,参考自己走过的学习之路,我自信,我的女儿不上学,照样成才!

可是,让孩子快乐,所有的亲友都赞同;而不让孩子上学,所有的亲友都强烈反对。尤其在中学教书的妻子,走的正是接受应试教育的传统之路,大学毕业后又成了应试教育的执行者,继续在为分数、考试劳碌着。

多年来,妻子一直在为自己没有考上牌子亮一点的大学而遗憾。自依依出生后,她开始把考名牌大学的期望寄托在依依身上,希望孩子能和当年的自己一样刻苦学习,但比自己要“有出息”,不仅考上重点大学,而且还要读硕士博士,就是当老师也要做大学老师。所以,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虽然她很清楚学校教育无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更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但是她觉得如果不让依依上学,无疑是拿孩子的未来在冒险。

所以伴随着依依的成长,我和妻子之间关于依依是否上学的争论也一直不断地进行着。直到依依在5岁半的时候结束了学前班的学习,我终于放弃自己的决定,同意送她上学。这样做当然不是向妻子妥协,而是我知道孩子不能缺少集体生活,不然她会缺失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没有伙伴孩子会缺少很多快乐,而且容易形成孤独、抑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症状。

在为依依不上学做各种准备工作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解决依依没有伙伴这一问题。而结束了幼儿园生活的依依对上学充满了神往,那些天一个劲缠着我问:“爸爸,学校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当小学生好玩吗?”迎着依依洋溢着好奇和快乐神情的目光,我终于说服了自己,放弃让孩子在家里学习的计划。为了孩子的快乐,我无奈地牵着依依的小手走进了校门。

但是,这不等于我就把孩子完全交给了学校。我送孩子上学的目的很明确:我的女儿来学校不是单一学习的,而主要是来玩的,来感受集体生活、结交朋友的。所以,当别的家长为能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费尽心思的时候,我则悄悄越过家门口的两所重点学校,把依依送到了旁边的普通小学;当别的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殷殷嘱托老师要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习的时候,我则再三嘱咐老师,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要让她快乐地学习,玩着学习。

可是,孩子既然已经进了学校就由不得我了。成为小学生的依依每天早早起床,背上大大的书包匆忙赶往学校,中午回家草草吃了饭,再急急奔向学校,直到日落西山才算“解放”回家。可是回家后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即便不停气地写,也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我心疼地看着依依的快乐在索然寡味的重复作业中日渐减少,创造力、想象力在“条件反射式”的解题过程中日渐消逝,不得已我开始了和学校“争夺”依依快乐的“战争”。

在和应试教育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思索,在“给孩子玩的权利”这一思想基础上,我越来越明确了自己的教子理念:既然不得不选择学校,那就让孩子避开学校教育中的繁复和沉重,走一条在玩中学的快乐学习之路,真正做到“学习着是快乐的”的“寓教于乐”。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成熟的“三三教育”这一看上去和现行教育很不协调的教育模式诞生了。

其实我的理论并不高深也不复杂,“三三”即“三多三好三强”。进一步理解为:“三多”即玩耍的时间多、看电视的时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多;“三好”是口才好、作文好、学习好;“三强”指自理能力强、自立意识强、心理素质强。而支配这“三个三”的核心是“快乐”。

因为我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孩子具备生存能力,可以自立于世,创造价值,而我的“三三教育”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通过“三多”,实现“三好”、“三强”,具备了“三好”、“三强”,自然也就具备了生存能力,具备了成才的基本素质。

而且实施“三三教育”可以做到既不脱离学校教育,又让孩子免于学业压力,轻松做到提高素质和学习成绩的双赢。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的理念不是美丽的幻想。依依不仅尽情地玩过了小学,而且轻松地在三年半时间里学完了全部小学课程,连跳两级不满十岁升入初中,并且写出了畅销书《玩过小学》。更重要的是,依依具备了较强的自立意识、自理能力、心理素质,具备了创新意识、求异思维等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素质。

虽然孩子千差万别,但是希望快乐是相同的渴求,喜欢游戏、玩耍是一致的爱好。因此,给孩子玩耍、看电视、读课外书的时间,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一条适合任何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理念。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虽然范姜国一不可复制,但范姜国一所拥有的这份快乐是可以复制的。

我想,如果家长朋友能借鉴一下我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相信教子会成为一件开心而轻松的事情。好爸爸就要让孩子尽情地玩,我们的孩子都能“玩过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