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

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以“桥” 为题目的原因,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我有意无意地进行渗透, 在分析了文中老汉的崇高品质后, 让学生用桥夸夸老支书。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 学习兴趣浓厚, 这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好玩、 好动、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 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赋予某些语文知识以“生命”, 让妙趣横生的动感进入语文课堂, 就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高秀琴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是艺术的殿堂, 而艺术则贵在创新。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中, 应做到“真” 的探索、 “善” 的鉴别、 “美” 的享受,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而这样的新课堂需要教师新颖的教学理论, 更要讲究教学技巧, 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情趣, 富有魅力和活力, 使学生爱学、 想学、 会学、 乐学、 善学、 勤学。

一、 融洽师生关系, 促使学生爱学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是神圣的。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运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进行启发、 教育、 引导、 点拨, 鼓励他们, 要充分理解他们、 信任他们, 帮助他们及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 特别是要关照一些学习有困难或回答问题时一时语塞的学生, 以教师的满腔热忱和春雨润物般的情怀加以鼓励: “别着急,慢慢儿想, 老师相信你会想出来的”, “别害怕, 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 持之以恒, 学生会地感觉到老师的可亲可敬, 由爱老师进而产生爱学语文, 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上《桥》 这篇课文时, 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当老汉看到被洪水吞没的儿子时, 他似乎想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假如老汉能喊, 他要喊什么? 我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紧急情况, 展开想象, 并和同桌讨论。 学生听到这个问题, 马上开始了讨论。 看到这种情景, 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于是, 我就在教室里巡视, 当我走到一位学生(一个平时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旁边时, 发现他正在桌子里玩着什么, 一股无名之火骤然升起, 心想: 待会儿让他回答问题, 如果答不上, 我非让他好看。 这样想着, 我按捺住内心的不满, 等同学们讨论完坐好时, 我叫起了他。 被老师突然叫起, 他显然很紧张。 他站起来, 支支吾吾就是说不出所以然。 我正想发作, 但就是短短的一刹那, 我又冷静了。 我朝他发火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于是, 我换了另一种方式, 对他说: “你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学生, 别紧张, 相信你一定可以回答出来。” 过了一会儿, 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虽然不是那么完美, 但毕竟是自己思考出来的, 他显得很高兴。 是啊, 如果你给学生一个微笑, 他就会给你一脸阳光。 以后的日子, 他举手的频率慢慢高了。

二、 活跃课堂气氛, 设计妙趣横生的活动, 让学生想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局限, 学习主动意识较差, 为此, 教师可通过设计妙趣横生的活动,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上进心, 促使学生想学语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每一节课的开端,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心态较佳, 教师应主动抓住这个契机, 设计新颖的活动导入新课。 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设计的活动应富有情趣, 这样学生才能想学、 乐学, 进入意境。 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 我将语文与游戏结合起来, 给学生以欢乐的体验并使其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如成语接龙游戏, 给出四个成语, 每组接一个, 看哪个组先完成。 在游戏活动中, 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 个个争相回答。 这样, 寓语文教学于充满情趣的活动中, 学生既不觉得乏味, 又巩固了所学的成语。 课堂气氛活跃, 优化了学习效果, 学生感到语文学习轻松愉快, 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三、 分散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学

知识上的难点, 是引起学生思维受阻的重要因素, 也是阻碍学生智力潜能的重要障碍。 所以, 作为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注意分散教学难点,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畅通, 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桥》 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探究课文题目“桥” 的含义。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以“桥” 为题目的原因,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我有意无意地进行渗透, 在分析了文中老汉的崇高品质后, 让学生用桥夸夸老支书。 这样, 再让他们说说文章为什么要以“桥” 为题, 学生就会说出“在危急关头, 老支书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把大家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倒塌的生命之桥” 等答案, 对课文难点也就容易地掌握了。

四、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

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和谐、 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提高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再见了, 亲人》 这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中心词, 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 ——亲人。 然后我又问: “什么是亲人?” 同学们纷纷给出了答案: “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和自己感情深厚, 关系密切的人”。 学生回答后, 我又乘机抛出问题: “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 “写了她们的哪些事? ” “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 这时, 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 我抓住这一契机, 顺势导入新课。 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 学习兴趣浓厚, 这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 培养探究意识, 恰当设疑置难, 激发学生善学

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 教师可通过学习巧设障碍, 激发兴趣, 促进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发现新知。 如在教学《白杨》 这一课时,就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谁?” “几棵小树又指的是谁?”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会浮起一丝微笑?” 然后让小组同学展开讨论。 同学们立马投入到了讨论中, 不多时, 他们就给出了答案。 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理解得比较好: “因为父亲坚信, 他的孩子也会像父辈们一样,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成为建设边疆的有用之材。” 通过这几个问题, 学生对本文“借物喻人” 的写作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设疑,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释疑兴趣, 使学生养成了善学的习惯。

六、 以演代讲, 激发学生勤学

好玩、 好动、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 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赋予某些语文知识以“生命”, 让妙趣横生的动感进入语文课堂, 就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学习《打电话》 这一课时, 我给出了一个情景: 星期天,你要约同学去永清湖公园玩, 让同学下午四点在广场等你。 我先让两位同学上讲台模拟表演这一情景, 接着总结打电话要注意哪几点, 然后导入新课, 看看文中的青年又是怎样打电话的。 因为在早读时, 学生已经将这一课读熟了, 所以我就让同桌分角色读,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读完后, 我问谁想演一演,同学们纷纷举手, 我叫了两组同学先后进行了表演, 结果两组同学都将文中那个说话唆、 缺乏社会公德性的青年的丑态演绎得惟妙惟肖。 在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也有了理解。 以演代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 掌握了学习方法, 营造了勤学善思的学风。

总之, 教师要牢牢把握新课改的目标, 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

本文发表于《宁夏教育》 201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