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

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秩序的管理,它不只是组织教学仅体现在抓纪律上,它涉及多方面的问题。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是手段,目的则是有利于学习、促进学习。对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控制不良行为具有积极的内部制约作用,是课堂教学秩序预防管理的潜在力量。而多数学生已准备好,还在喋喋不休指责个别学生,这种迟开课也会导致不良课堂教学秩序的出现,影响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

最初走上讲台的师范生,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秩序的,都期望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但不少的人极其认真地备课试讲,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教案,一上讲台还是不尽人意。学生常常是开始出现注意力分散,接着是无事可做,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进而是骚动、做小动作放肆起来,使得课堂乱七八糟,无法控制。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所致。

教学秩序的管理,它不只是组织教学仅体现在抓纪律上,它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心理特征的掌握以及适合这一心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它的交替使用;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师生感情交流、信息传递等等都会影响着课堂教学秩序。这就需要我们要从整体,从各个方面做好教学秩序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呢?

(一)课堂教学秩序的预防管理

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是手段,目的则是有利于学习、促进学习。预防不良秩序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则是教学秩序管理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变化中,发现学生内心活动,从而拟定出自己的教育措施,将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苗头抑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怎样对待纪律不良行为,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呢,首先应预防纪律不良行为的发生。

1.充分发挥教学的吸引因素

课堂教学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稳定纪律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一个老师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把课上好,而是放在如何对待学生、抓好课堂纪律上,就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就会本末倒置。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趣味”、“乐味”的因素 ,创设愉快活泼的教学情境,以趣激疑,以乐促思,充分发挥教学的情趣、理趣,寓教于乐。

2.迅速进入教师“角色”

师范生初登讲台,由于怯场心理,常常难以进入教师角色,影响良好教学气氛的形成。我们一走进教室,就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地贯注于教学,充满教学激情。这就会使你的教学思路清晰起来,教学语言流畅、生动形象起来。这种教学激情很快就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亲师感的形成,就会促使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快出现,这种积极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主动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你的手里,一开始就会把中性和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就会很好地预防不良课堂秩序的出现,就为你驾驭整个教学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协调师生间关系

所谓协调师生间关系,是指调整课堂各成员间的思维和言行,以增进同学、师生间的亲密关系,从而预防不良教学秩序的出现。

我们可以从学生间和师生间两个方面去进行:学生间相互协调,是指教师要有意识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基础和思想特点来调整座位,优化搭配,使同学间达到心理互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以此充分协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师生间的协调,是指教师应主动、广泛接触了解学生,与学生多交往,多对话,如果对班级上中下各层次的同学没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就会给自己的协调带来困难,影响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协调是以真正了解为基础的,要做到有的放矢。如注意力分散,是懂了闲着没事干,还是因没听懂失去信心?是身体不适,还是由于有思想、精神负担?是由于教学内容偏深偏难,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是由于讨厌这个集体和教师,还是想惹人注意等等,教师要心中有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协调、预防不良课堂教学秩序的出现。

4.建立民主的协作关系

教学是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互相依赖,支持和相容,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建立课堂纪律的积极力量。对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控制不良行为具有积极的内部制约作用,是课堂教学秩序预防管理的潜在力量。

5.顾及学生心理实际

① 心理准备与及时开课。一节课的开始,往往影响着整个一堂课的教学秩序,它对预防不良教学秩序的出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班上还乱哄哄一片混乱时,教师走上讲台,立即开讲,这样过早开课,尔后整顿,就会使不良教学秩序得以延续或扩展,就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而多数学生已准备好,还在喋喋不休指责个别学生,这种迟开课也会导致不良课堂教学秩序的出现,影响课堂教学。假如学生已准备好等待着老师上课,就应及时开课;如铃声响后还没有好的秩序,教师不应急于走上讲台,而可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或者可轻声地说:“第二组准备好了,第三组也很好。”以表扬集体而提醒个别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做好准备,产生一种等待开课的期待心理,教师随即开课,并用好的导语引入新课,很快就进入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良好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有效地预防了不良课堂教学秩序的出现。

② 年龄特征与教学的安排,特别是低年级,首先是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其次才是学习内容。因而,在课堂上要有事可做,而且所要做的事,无论听说读写或是观察背诵,都要感到有趣有味,一旦无事可干,或长期进行单调乏味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很快就会分散注意,课堂纪律就会松散,不良课堂教学秩序就会出现。因此,教学组织要严密,安排要紧凑,要注意教学课堂的密度,同时应针对注意力保持在15分钟左右的特点,注意教学方法交替变化,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而未分散时,就应有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有一种新的教学活动,不断使学生感到新鲜,不断地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以达到对不良课堂教学秩序的预防管理。

③ 教学卫生与预防疲劳。疲劳是造成纪律涣散的首要原因。课堂负担过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会造成疲劳,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防止学习疲劳根本的措施是讲究教学卫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形象化的教材和抽象的原理有机地结合,把动作刺激的学习活动分散在一节课的时间的间隔之中,紧张之后的放松,课间的适当休息,都能很快地消除暂时的学习疲劳,卸下学生心理负担,让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新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对不良教学秩序预防管理。

(二)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会有三种力量影响着课堂的教学秩序:

① 有利和促进学习的积极力量;

② 不利于和干扰学习的消极力量;

③ 既不有利促进,也不利于和干扰学习的中性力量。

由于集体内部成员的相互作用,三种力量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其中任何一种力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两种力量的变化。如强化积极力量,就能抑制消极力量,就促使中性力量往积极力量发展,相反则会导致消极力量的扩散。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对课堂秩序的管理,促使中性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有效地控制消极力量,以求课堂有好的教学秩序。我们可以运用如下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法,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管理:

1.教学反馈管理

教学反馈管理主要是指教学的作用效果通过学生反馈信息,教师进行调控管理,使课堂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的效果怎样,主要是从学生学得怎样来衡量。比如,教师讲授分析的进度、深浅度、清晰度等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上反映出来。而这种学生反馈出来的情绪,则直接影响教学秩序的好坏。如学生多数精神兴奋,情绪高昂,说明听得有劲,学得有趣,教师可根据原来的方法、速度讲下去。如学生静坐座位上,两眼出神或东张西望,说明讲得不清楚,内容不紧凑,或对讲述内容不感兴趣,应及时调整讲的速度、音响度,并重新组织内容,突出解决一二个重要问题。如多数学生两眼发呆,或紧锁眉头,说明讲过的没听懂,或讲得太快,学生听不清楚,心里焦急,应调整教学进度。因而,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自己教学状态的调控,以达到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也可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检查提问等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控管理,以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2.指令诱导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始阶段,可采用指令、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其认识;或者通过感化诱导等情感作用,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学习、思考,支配自己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如《故都的秋》,课始教师就提出:我们今天要学习司空见惯的秋天的描写,本课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我们先看“总”是怎样写的,“分”是怎样写的,各写了哪些内容。接着进入逐段的阅读分析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进入课堂,钻进课文,进入“角色”学习,自然就会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了。

3.提问激疑管理

提问激疑管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问激疑,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解疑,不断获得,常处在欢乐喜悦、积极思维的学习之中,而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提问可以指引学生观察,启迪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经验的老师设计问题讲究正确、严密、灵活多样,融启发性、趣味性于一炉;同时还应根据预习新课、复习等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深度的问题,从而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学习氛围中,以实现其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4.正确评价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正确的评价来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管理。所谓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一种观察或理论正误的评论判定。常常要指出对在那里,为什么对?不对在那里,为什么不对?好坏在那里,为什么好坏?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种有效管理课堂教学秩序的方法和手段。它能较好地保护积极力量,激励中间力量,转化消极力量。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及时地对学生加以肯定,不断地表扬激励,并指出不足、存在的问题,或指引努力的方向。就较差的回答也不是指责、讽刺,而是尽力挖掘其合理因素,指出错误之处,积极鼓励,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

教师能迅速及时正确地评判学生的答题,并非一件易事,这需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敏锐的观察力和当机立断的判断力。不能科学评价学习活动,也不重视评价手段,这种情况时有存在。教师不能只是笼统表态,“不错”、“对的”、“好”、“非常正确”,结果学生不知对在那里,错在何处,造成师生信息交流的阻塞,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秩序。

5.暗示间接管理

暗示间接管理,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秩序管理方法。在教学中,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目光暗示和手势暗示等均可对学生起到有效的作用。比如发现说悄悄话,做小动作的学生,或用目光注视,或向学生点头示意,或轻轻摆手,当学生领会,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把注意力移到听课上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时也可从侧面迂回绕道,以退为进,旁敲侧击,用冷处理方法把激烈的矛盾缓和下来,以制止事态的恶化和非理智冲突,使关系融通,让火气降息而使教学秩序转入正轨。

6.情感交流管理

它是用情绪感染,情感变化交流,而达到对教学秩序管理的一种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流通、心理互换的过程。师范生初上讲台,要注意练习与学生感情的交流,交流程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在课堂上始终笑嘻嘻,也并不一定就会收到好效果。有时出于教学调控管理的需要,也可“冷”一些,让学生感到你情感的明显变化,而自觉收敛课堂违纪行为。要注意冷而不板,冷而有情,显示出审慎、自信、有力,以强化老师的主导作用,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也可“生气”,当然这只是调控管理的应急措施。但要学会生气适可而止,不可一气而不可收,缺乏理智,造成逆反心理。只要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否定的表示,就可收住“气”,缓解、宽容、赞许,借个梯子下楼,使教学很快转入正常的教学秩序。

7.激励管理

它是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激励方法,就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心态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会出现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激励管理:

① 表扬激励

表扬是感情激励的重要方法,公正合理的表扬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感,还会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用语言、微笑或手势、点头等体态语言加以赞扬。即使答题不对或不全对,也应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肯定其正确的部分,或对学生态度的积极性,答题姿态、语言等方面给以表扬。比如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声音洪亮等都可是表扬的话题。运用感情激励,要注意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确定表扬标准,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而得到表扬,同时要注意表扬的频率,不能太频繁,以保证表扬对学生永久的诱惑力。

② 归因激励

归因理论认为,归因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后续教学效能,改进后续教学行为。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把自己成功行为归因于自己高能,就会感到自豪与自信,就会增强再次成功的期望,就会再做努力;如果个体把自己行为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则会感到沮丧与羞愧,就很少有,甚至无成功期望,就会不再努力;但是如果个体把自己失败行为归因于努力不够,则个体虽然会感到惭愧,感到内疚,但会产生成功期望,会发奋努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采用积极归因激励。归因激励是用查究其根源而进行表扬肯定的一种激励方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获得成功,不仅希望人们承认其成果,而且希望人们承认其所付出的劳动;遇到挫折,不仅希望得到理解,而且特别不希望别人从其智力上追究原因。因而,我们可以将归因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在肯定学生成绩时,可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查找原因。如以“答得好,说明你认真听课,善动脑筋”来肯定其学习态度;以“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回答,前后贯通”来肯定学习方法;以“刚学完就如此流利背诵,表明你不仅记忆力好,而且有科学的记忆方法”来肯定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如出现错误应在指出错误的同时,注意从学习方法和主观努力上分析原因,避免涉及其智力因素。如“你不会背,不是记忆力差,而是没有用功夫”;“不是你不能理解,而是上课不够专心,对吧? ” “你是完全能正确回答的,只因阅读时不仔细,是吗? ”这样,语言婉转,态度诚恳,学生易于接受。这样间接激励就能较好地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以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③ 信心激励

信心是人们成功的内驱力,教学常常采用增强信心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在课堂上用“信心”来激励学生上进,保持奋发的学习劲头,出现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一旦有了信心,便知难而进,不断努力;一旦失去信心,便一蹶不振,急转直下。因此,信心激励一定要认真重视,要让孩子们随时感到老师的信任,得到鼓励,增强信心,看到自己的希望。在答题时,对学生要考虑其水平能力,让其力所能及,以此来增强信心。比如提问后以“我相信你能回答”,“只要想想,你是会答好的”,“大胆些,老师、同学们相信你准行”等来坚定其信心。一旦答对,则以“瞧,我说你行嘛?”“真不简单”,“真不容易”等加以肯定;如答错,则以“别急,坐下想一会儿再考虑回答,老师知道你会成功”等加以安慰和启发。这样激励,对于坚定中下等学生的信心,使其转化为学习的积极力量是十分有益的。这就能面向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了。

④ 竞争激励

好胜好强是中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这一特点,采用竞争的方式,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以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常以速答、抢答等各种形式置学生于竞赛环境之中,以激励学生竞争,有利于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提问时,我们常以“看谁先想出答案”,“看谁先举手”等教学语言来激励学生快速思维,使学生常处于一种激励竞争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以较好地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三)学生注意分散的调控管理

中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这就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注意分散进行调控管理,以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在课堂上我们可采用如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对学生注意分散进行调控管理:

1.目光调控法

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具有调控学生注意功能。劳夫·爱默生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因而,我们应用好眼睛这个重要的调控工具。教师的眼睛一要敏锐,以扫描捕捉大量的反馈信息;二要热情鼓励,表达对每个学生的信任、真诚、友好。

① 用亲切信任的目光巡视每个学生,使他们感到他们都在老师的视野之内,随时提醒自己,不分散注意力。师范生最要忌讳目光不敢正视学生,常常只看书本或教案,要不然眼睛太高或太低,要么看天花板,要么看地板或看窗外,这极大地影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② 用严肃、警告、期望的目光盯他一眼,以制止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注意力分散。这种做法使他知道行动已被注意。这种眼神,表达了很多意思,我不希望你这样做,我原谅你这一次。这个信息的传递是能够用一个眼神的变换,心照不宣地沟通。这时学生也会送来这样的信息:我很抱歉,我感谢你的好意。

2.抽问调控

学生注意力分散严重,用目光调控无效时,可抽问点名该生回答,促使注意力集中,以使其意识到:再不认真听讲,就对不起老师了。这样因没点名批评或让其回答也就使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有了下楼的梯子,随后就是集中注意力,认真上课了。

3.信号调控

学生注意力分散严重,教师施以信号进行调控,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① 突然停止教学,示意注意分散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② 教师可边讲边走到违纪学生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敲敲他的桌,以示意制止违纪行为。但要注意,在课堂上教师不能随意走动,或不停地走动,这样会使学生视神经疲劳,分散学生注意力。走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应服从于调控的需要而使用。

③ 语言暗示诱导。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讲述语言清晰,语速适度,有节奏有余味,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方可牢牢控制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应运用语言暗示、诱导,即把消极、指责性的语言改用积极性的语言,正面诱导。如不讲“不要伏在桌上打瞌睡”而讲“注意坐好”,“用心听讲”,不讲“不要大喊大叫回答问题”,而讲“如果你们认为能回答就举手。”

④ 声调暗示。即用声调的高低、节奏变化或暂时不讲话,引起注意分散学生的注意。

4.快乐调控

学生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普遍分散。这时教师可暂时停止教学,可猜谜语,可讲笑话,可做简单的游戏,或在座位上做运动操,在不影响其他班的情况也可以唱首歌,消除疲劳后再上课。可让打瞌睡的同学站一下,让活动做完消除睡意后,再坐下听讲。

5.教法轮换调控

教法轮流变换也能较好地集中学习注意力。长时间使用一种方法,显得呆板,使人疲倦。每堂课间隔10分钟左右,就应安排新奇有趣的一些教学方法。教法多样新异,是稳定注意的有效力量,它具有磁力效应。学生在新颖多变的教法中,情绪饱满地学习,也可将出现的几个教学高潮点分散在各环节中而进行调控管理。

6.纪律强化调控

纪律特别差,乱哄哄地难以上课,可停止上课,强调纪律,树立守纪光荣的集体舆论,使每个学生养成守纪的习惯。个别违反纪律的学生,必要时可令其迅速改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