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好的孩子和有才能的孩子

学习好的孩子和有才能的孩子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将语文或数学优秀的孩子称为英才,而将在音乐或美术等方面具有独特天赋的孩子称为才子。在生活中,就如同两个词汇含义上的截然不同,人们也一直习惯于不假思索地区别对待“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孩子”和“具有某种特殊才艺的孩子”,认为具有不同才华的孩子,其智商和能力也完全不同。而这种趋势给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将“gifted”逐渐变成了孩子努力和奋斗的终极目标。

神话2 学习好的孩子和有才能的孩子

通常将语文或数学优秀的孩子称为英才(gifted),而将在音乐或美术等方面具有独特天赋的孩子称为才子(talented)。

英语中代表英才之意的词汇有两个,既可以使用“gifted”,也可以使用“talented”。虽然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相同,但“gifted”和“talented”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上代表着不同的含义。“gifted”指的才能是学术、知识方面的超凡作为,而“talented”则多用来描述在艺术、体育等特殊领域有较突出才华的人。在生活中,就如同两个词汇含义上的截然不同,人们也一直习惯于不假思索地区别对待“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孩子”和“具有某种特殊才艺的孩子”,认为具有不同才华的孩子,其智商和能力也完全不同。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理解“gifted”(学习能力)和“talented”(特殊才艺)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别呢?到目前为止,在人们的脑海中已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就是所谓“gifted”代表着大脑智商高,而“talented”代表着具有某种特殊领域内的才艺、技能或专业性。这种划分将拥有“gifted”的孩子提升到了更高的地位,似乎形成了一种高素质人群。而这种趋势给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将“gifted”逐渐变成了孩子努力和奋斗的终极目标。与之相反,“talented”只能被算作是一种单纯的兴趣和爱好,通常都只是为孩子提高感性认识的一种辅助的教育过程。但实际上,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可用以区分“gifted”和“talented”。当我们仔细观察“gifted”和“talented”的孩子,注意一下他们日常的生活,就会发现具有这两类相差甚远才能的儿童竟然有很多相同之处,而这些相同点即为普遍存在的英才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孩子来说,“gifted” 和“talented”并没有多大区别。事实上,“gifted”和“talented”的孩子均可被称为“英才”,其意义基本相同。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拥有学识和才艺(“gifted”和“talented”)的英才儿童的各项特质,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

这位天才少年的名字叫约翰·凯特,他4岁时就学会了写字并能独立看书,9岁念完大学基础必修课程。小凯特10岁时,父母送他到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位核物理学专家门下进行进一步深造、学习。用了9年的时间读完了大学的硕士、博士课程,19岁取得了阿肯色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本应就读于初中4年级的小孩儿,早早就成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凯特的确比同龄的孩子聪明很多、智商也高出很多。预计从今年暑假开始,凯特将会在美国密苏里州尼奥肖(Missouri Neosho)的一所大学,作为教授开始他的授课生涯。

以上是韩国中央日报》的一则新闻报道,讲述的是关于一个美国英才少年——约翰·凯特的真实故事。这是我们较为熟悉和典型的一个有关学术型英才的成长故事。对于这则故事、对于约翰·凯特的成长经历,人们可能会情不自禁发出感叹:“真了不起!”但我们应该非常清楚,这绝不仅仅是对约翰·凯特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获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慨叹。

下面将要讲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成长故事。

莫扎特3岁起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据说在他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便已经会作曲了。6岁时与父亲一同到慕尼黑皇宫区进行演奏,8岁创作小提琴奏鸣曲和著名的交响曲。据说,幼年时期的莫扎特听完9声部、11分钟长的曲子,就能当即在五线谱上画音。莫扎特的创作过程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他的创作几乎都是一次完成的。现存的莫扎特亲笔写下的乐谱,几乎看不到修改的痕迹。可见,他基本上是凭借对音乐和旋律的超强灵感,谱写出了牵动人心、被后人传诵的绝妙乐章。

将约翰·凯特与莫扎特进行比较,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有几项非常明显的共同点。

1早熟性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10岁进入大学”“19岁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这些世纪出现的情况,就不难理解“早熟”是这类英才最显著的特点。对于年轻、甚至于年幼的英才们来讲,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课程和同龄人相比实在是无法想象、更无法承受。仅19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约翰·凯特较之同龄人早熟的特点相当明显。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则“4岁开始学琴”“5岁能自行创作小曲目”“8岁就能谱写小提琴演奏曲和交响曲”。毋庸置疑,莫扎特与同龄人相比,也属于早熟的音乐天才。

比其他同龄的儿童早熟2~3年

事实上,英才儿童与年纪相仿的同龄孩子们相比,成熟程度要提前2~5年。这种成熟程度不单纯是只指智商方面,而且还包括他们自身所感兴趣的其他各个方面。只要是自己感到好奇、喜欢或爱好的领域的知识,他们就比其他孩子学习和接受的程度快很多。

2自发性

“9岁学完大学基础必修课程”,约翰·凯特不但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早熟,而且自发性非常强。从前述内容中可以看出,约翰·凯特凭借自身毅力,自行修完了所有学分,完成了学业,而且从一开始就对最终目标拥有非常清晰、理智的理解。另外,就像前面已经提到的“莫扎特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仅仅一年后,5岁时就开始创作了”。莫扎特也是在有限的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自发性很强、意志力非常坚定的音乐神童。

自行探索和实践

“英才”儿童对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领域,即使是在有限的教育环境下,只要能得以最小程度的引导,就能自发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而且,大多数的“英才”儿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无法估量出的巨大能力,这种例子屡见不鲜,这种潜能也确实奇妙无比。在这里所提出的“英才”,并不是指因为一瞬间的灵感就能带来才能风暴,又突然因为灵感消失而默默无闻的人。像小莫扎特这样的“英才”儿童,通常不单单依赖于外界的教育和培养,而主要是依靠自发的力量,自行解决各种难题和困难,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更进一步地发挥和更高层次地提高。

3执著性

“10岁进入大学”“19岁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这种经历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机智与聪明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是这些英才们通过智能领域,展示出了坚韧不拔、从一而终的执著以及始终如一的热情。所以,在几个世纪后的今日,莫扎特仍然被我们拥戴为“音乐天才”,不只是因为他所创作的流芳百世的动人旋律,也是因为他从小对音乐表现出来的火热的热情和坚持作曲生涯、音乐之路的执著。

对课题表现出强烈的执著

任何人对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会非常热情,愿意并且会经常去做。这样,做的次数越多,做得自然就越好。而且,还会影响接下来的循环过程,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表现出更浓的兴趣,产生出更强烈的实践欲。如上所述,英才儿童对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比其他同龄的孩子会表现出更执著的兴趣和欲望。一旦被指派去做,必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并在其中获得享受和满足。相对地,英才儿童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则表现得相当淡漠。不但漠不关心,而且无论旁人如何相劝、嘱咐或实施强压,也决不动摇。

通过观察约翰·凯特和莫扎特的典型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学问、研究,还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英才,都具有早熟性、自发性和执著性的特点。因此,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其余方面漠不关心,不能确切了解孩子具体擅长哪个方面、真正喜欢哪个领域,从而武断地进行判断,将孩子并不特长或并不感兴趣的领域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获得这方面的发展,期待早日取得成就,事实上是对才能的埋没、毁坏,最后只能使家长们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到此为止的神话:将语文或数学优秀的孩子称为“英才”(gifted),而将在音乐或美术等方面具有独特天赋的孩子则称为“才子”(talented)。

·从今往后的现实:所谓“英才”“才子”,并无合理的划分原则,但却存在着鲜明的共同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