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毒品宣传与教育的模式

反毒品宣传与教育的模式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促进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防范那些可能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健康促进模式对于那些愿意接受忠告及那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员为有效。当然,这并不是说健康促进模式不适用,相反,只要视具体情况调整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仍会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试用或滥用初期的人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第二节 反毒品宣传与教育的模式

一、道德说教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滥用毒品是一种道德底下或错误的行为,应采用舆论宣传的方式,进行说教、规劝。在西方国家中,这一活动常由宗教团体出面进行。不过,也有些政府利用这一原则,将爱国、自我牺牲、集体主义等原则纳入宣传教育的内容,以期唤醒民众的道德意识或公益意识。当某一社区公众的宗教意识复苏,或正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之时,采用道德说教模式往往最为有效。此时,万众一心,有共同的追求,且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空前强大。不过,这种模式的效果多难以持久。

二、恐吓模式

这一模式的倡导者认为,只要通道各种渠道,告诉滥用毒品的种种危险,便会劝阻群众,远离毒品,不敢轻举妄动。可事实上,这一方法效果非常有限,尤其在年轻人中间。这一方面是由于,年轻人具有猎奇、冒险的天性;另一方面也由于许多宣教人员夸大其词,宣传的内容与真实情况相距甚远,使听众产生反感。

三、实事求是模式

实事求是模式又称为认知模式,这一模式的基础在于,将有关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呈现给公众,既不过甚其辞,大肆渲染,同时也不遮遮掩掩,语焉不详。让公众在充分了解其实情况之后,再进行自我思考,自行作出抉择。

表面看来,这一模式采用中肯、科学的方法,既不欺骗,又不恐吓,理应有效。可是在实际运作时,也常会有不利的后果,比如,毫无选择、毫无保留地把有关情况(尤其是药物所致的心理感受)公之于众,往往会激发更多人的好奇,以身试毒,步上滥用之途。

基于此,有人建议,应制定一些专门的宣教计划,使业已滥用的人不要使用增加毒性的药物,不要采用危险的用药方法。如告诉成瘾者消毒注射器及针头的方法,告诉他们不要共用针头,以期减少滥用造成的并发症。

四、情感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认为,吸毒成瘾者大多有潜在的人格缺陷,它相信,只要帮助个体克服自身的缺陷,则他们用药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它的着眼点在于个体的人格缺陷,对于药物滥用本身却并不过分重视。

情感教育模式认为,药物滥用的形成常与个人的自尊感密切相关,而自尊感则涉及个人的价值观、决策力、应对技巧、人际交往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上述各方面有缺陷,个体极易于酿成药物滥用。

情感教育法主要用于青少年学生,不过如能依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也可用于对成年人的教育。

五、健康促进模式

在预防心脏病的工作中,研究者发现,经过适当的宣传教育,可使目标人群的大部分人减少吸烟量,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因此有人借鉴了这套方法,将其应用于药物滥用的预防之中。这一模式主要在于让目标人群形成一系列的健康行为,如适当的体育锻炼、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等,用它们来和药物抗衡,使个体无法沉溺于对药物的试探和滥用。健康促进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防范那些可能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其方法是,通过宣传教育,使目标人群充分认始各种危险因素,同时给他们以切实的指导,告诉他们如何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在宣传时,须将试探或滥用药物列为危险因素之一,告诉他们,要想保持健康,即需避免滥用各种药物。

健康促进模式对于那些愿意接受忠告及那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员为有效。不幸的是,许多吸毒成瘾者既不愿听取忠告,又往往不关心自身健康,他们不可自制地沉溺于毒品之中,毒品成了生活的一切。当然,这并不是说健康促进模式不适用,相反,只要视具体情况调整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仍会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试用或滥用初期的人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