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宣传机制

教育宣传机制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医德医风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影响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医务人员培养高尚的医学道德品质和修养,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因此建立健全教育宣传机制要着重分析、完善和明确医德医风教育内容。

医德医风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影响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使医务人员培养高尚的医学道德品质和修养,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教育宣传机制是医德医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宣传活动是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基础性工作。

(一)创新教育宣传模式

医德医风教育宣传模式对于教育培训内容的分析和选择、教育宣传对象的区分和确定、教育宣传活动的方法技术选择和运用,教育宣传课程和活动的组织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宣传机制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和完善医德医风教育的基本模式。具体而言,创新教育宣传模式就是医德医风教育宣传工作要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过渡和转变。

现实医疗工作中的很多医德问题源于学校的教育模式。因而要解决医德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转变医学教育模式。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常常是依据在学校学到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等知识来定义所发现的疾病,他们往往只关注人的“病”,而没有把病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不是纯粹的生物存在物,而是受到各种社会关系制约的社会存在物。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这就要求医生在给病人诊断时不仅要注意到病人的生物因素,而且也要注意到病人的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要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对病人的病情做出诊断和治疗。一个医生可能有着良好的动机,希望解除病人的痛苦,但如果他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把病人看作一个“社会人”,病人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治疗。不仅如此,还有可能产生诸多医患矛盾。由于过去我国医学教育的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医生在学校获得的训练主要是医疗技术方面的训练,而关于如何处理好医生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训练则很少。例如:如何采集病史,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怎样领悟病人非语言的需要,同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怎样给予病人感情支持,包括对病人病愈后的关心支持等,都是一个现代医务工作者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而所有这些在过去的医学教育中都是不受重视的,未能得到充分训练。于是医生在从医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不自觉地表现出非人性化的倾向。由于这些方面的训练与医德有着密切关系,缺乏这种训练就导致或加剧了医德方面的种种问题。有鉴于此,医学教育应尽快从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即从只注意人的生物因素转变到综合考虑人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医疗工作的目的,也才能为医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教育宣传内容

研究和完善医德医风教育的内容是建立医德医风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前提。因此建立健全教育宣传机制要着重分析、完善和明确医德医风教育内容。总体来说,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医德信念的培养 医德信念是医务人员在己经形成的一定的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的基础上,其内心逐步养成的一种实践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强烈责任感和执着追求。在现实医德活动中,医德信念是医德活动的理性基础,医德信念是医务人员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医德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医德信念具有坚定性特征。它表现为医务人员对应遵循的医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的真诚信仰,恪守不渝,忠诚实践,反映着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生活立场、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支配着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第二,医德信念具有持久性特征。它表现为医务人员医德信念的形成不是轻而易举的,一旦形成又不可能轻易发生改变,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和支配着个人的医德行为。第三,医德信念具有自律性特征。它表现为医务人员的医德活动是理性化的,独立地把医德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要求运用到现实医德生活中的能力。这种医德信念的自律性,是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无条件地履行医德义务、不断提高医德境界的心理动因。

2.医德规范的教育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在医学活动中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社会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医务人员的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的具体标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当做到:第一,救死扶伤,忠于职守。医学是与生命打交道的,医务人员在自己的职业道德上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而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正是完成这种责任,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医务人员应当把维护病人生命,增进人民健康,看作自己最崇高的职责,这也是对医务人员最起码的医德要求。第二,一视同仁,平等待患。一视同仁、平等待患主要是指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医务人员不能因病人的社会地位、权力、职业、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也不能因病人与医务人员亲疏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对任何病人的正当愿望和合理要求,包括住院、会诊、转诊等,都应予以尊重,在力所能及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给予满足。第三,语言文明,慎言守密。语言文明、礼貌待人是医务人员的仪表、语言、举止等的外在表现,也是医德的一种基本要求,同时又能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良好的疗效,促进病人的健康。慎言守密是医德规范的一种特殊要求,既是维护患者尊严和利益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又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第四、廉洁行医,遵纪守法。它要求医务人员正直诚实、坚持原则、奉公守法、不谋私利。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社会和人民赋予医务人员的崇高职责。特别是对于病人求医和解除病痛后,以各种形式给医务人员的酬谢,应当婉言谢绝。

3.医患沟通艺术的培养 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矛盾亦较为突出。这不仅使患者感到不满,也成为困扰医生、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的社会问题。英国学者弗列克斯指出,把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来掌握是非人道的,因为医疗服务的对象是生了病的人,其核心是为人服务,既要面对躯体疾病,又要面对病人的情感需求。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国医界泰斗吴阶平教授认为:“当一名好医生,应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医患沟通艺术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语言的沟通。语言是一门重要艺术,医务人员在语言沟通中,一是要能够起到安定患者情绪,即让患者感到这些话恰恰说到他们所患疾病的点子上,说到他们的思想顾虑上和需要解答的疑问上。二是要使病人有种安全感和放心感。即让患者感到让这位医生治病很放心。三是要让病人听得懂。即让病人知道自己所得的是什么疾病。这就要求医生对病情的叙述,具有语言的形象性和朴实性,医生的话应当使患者听得清,听得懂,理解得了。第二,行为的沟通。是指通过姿势、动作、表情、行为而达成的沟通。譬如,坐姿要轻松,上身微微前倾,或微微点头,可使患者觉得医生在十分专注地听他讲述病情。如患者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医生可用握手、拍肩表示关怀,可使患者放松一些。第三,其他沟通方式。建立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还需注意和应用一些其他沟通方式。一是诊室的环境。要保持安静,通风应该良好,光线应该柔和,这对身心不佳的病人极为重要。二是医生的装束,要整洁端庄。

(三)明确教育宣传对象

培育和形成优良的医德医风是医疗行业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任务,因此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工作从整体而言是要覆盖全体医疗工作者。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宣传活动中则应当根据其目标和要求,明确每次活动的对象,增强教育宣传工作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医德医风教育宣传制度既要坚持全员教育,也要推行针对性教育。

虽然医德医风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医务工作人员,但医德医风教育并不是不加区别地施加于所有的医务工作人员,它也要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认为,“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间、空间属性。从年龄、职业、收入、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型的人们又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层次。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订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且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显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效益”。医德教育也应如此,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根据医疗工作人员的岗位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医生、护士、医疗管理人员等类别。每一类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根据专业水平,可将医务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层次。这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的思想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对他们的医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有所区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丰富教育宣传形式

丰富教育宣传形式,改进教育宣传方法是提高医德医风教育宣传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端正对医德医风教育宣传工作的认识,明确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合理设计和实施教育宣传工作方案。在坚持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创新和丰富教育方式方法,以多样性的教育手段提高吸引力和实效性,避免教育宣传活动落于俗套、流于形式。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医疗实践中的学习为主;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以工作中学习为主;坚持自我修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以自我修养为主;坚持医术与医德同步培养共同提高的原则,并要有阶段性的考核。正确解决好“正直做人,正确做事,为谁行医,怎样服务”的问题,使文明行医,廉洁行医,精医爱院,无私奉献的精神变为广大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宣传,使医务人员通过多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德医风水平。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①经常举办医学道德讨论会(如重症、危症、疑难手术前后等医德问题),针对某个案例组织讨论。同时,要根据每个医院的实际,定期举办医学道德的专题讲座。②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地区或全国的医德医风学术会议或讲习班、培训班。③合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录像、录音、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④要注意开展榜样教育,榜样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是一面旗帜,具有鲜明的感召性。应在本单位、本地区树立道德情操高尚的榜样,特别要注意发现并积极宣传卫生行业的典型人物或先进集体,贴近医务人员工作实际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对医务人员最具有感召力,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发现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使大家学有目标,做有标准,赶有方向。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建设。广泛发动医务人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