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户外锻炼研究

青少年户外锻炼研究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本研究以辽宁省参与户外运动的青少年为对象,在全面了解他们参与户外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户外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建立较为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案,进而为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辽宁省参与户外运动的中小学生为对象,分为小学五年级组、初中二年级组和高中二年级组。同时,根据青少年户外运动情况,自编了“户外运动调查问卷”,调查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现状。

第一节 青少年户外锻炼研究

一、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体质水平及体育锻炼行为之间依然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①体育课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可供选择的锻炼项目严重不足;②适应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严重不足;③体育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也不能促进体育健身意识的发展,其结果导致学生体质水平逐年下降。由此可见,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课内和课外活动的改革力度,强化科技支撑的力度是必由之路。所以,在现阶段优化青少年健康相关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和标准,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式,增强青少年体质教育干预与运动干预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许多青少年除了在体育课内和大课间活动中进行体育锻炼,在课余时间或校外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近年来,户外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吸纳了许多青少年参与,虽然这些运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得到体育教育界的重视,也缺少相应的科学指导。为此,本研究以辽宁省参与户外运动的青少年为对象,在全面了解他们参与户外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户外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建立较为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案,进而为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辽宁省参与户外运动的中小学生为对象,分为小学五年级组、初中二年级组和高中二年级组。从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和测试,样本的具体情况如表7-1所示。从表7-1可以看出,选择样本在性别、年级、城乡方面的比例基本均衡。另外,样本的选择来自沈阳市、盘锦市、本溪市和营口市,基本覆盖了辽宁的各类地区。

表7-1 样本特征一览表

img149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分别从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意志力、情绪体验等方面,对参与户外运动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中学生心理诊断》(郑日昌,1994)中选取了“交往能力问卷”“心理适应能力问卷”“意志力测验”;选取周成林等人(2009)编制的“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问卷”。同时,根据青少年户外运动情况,自编了“户外运动调查问卷”,调查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现状。调查问卷具体信息如下。

(1)交往能力问卷

该问卷采用自我评定法,判定分为三个等级,即“是”“不确定”“否”。回答“是”记1分,回答“不确定”记2分,回答“否”记3分。问卷1~5题得分之和是评定同学关系;6~10题得分之和是评定家庭关系;11~15题得分之和是评定师生关系。5~7分为关系较差,8~11分为关系一般,12~15分为关系良好。所有题目得分之和越高,说明交往能力越强;得分越低,说明交往能力越弱。如果总得分在40分以上,说明交往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如果总得分在20分以下,说明交往能力弱,人际关系差。

(2)心理适应能力问卷

该问卷采用自我评定法,判定分为三个等级,即“是”“不确定”“否”。凡是单数号题回答“是”记-2分,回答“不确定”记0分,回答“否”记2分;凡是双数号题回答“是”记2分,回答“不确定”记0分,回答“否”记-2分。如果一个学生在这个测验中得分较高,说明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强。35~40分为社会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往轻松、大方,给人的印象极好,无论进入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29~34分为社会适应能力良好;17~28分为社会适应能力一般,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能适应;6~16分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则易怨天尤人甚至意志消沉;5分以下为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各种新环境下,即使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常常因感到与周围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闷,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显得拘谨、羞怯、手足无措。

(3)意志力测验

该问卷采用自我评定法,判定分为5个等级,凡是单数号题从第1到第5依次记5,4,3,2,1分,凡是双数号题从第1到第5依次记1,2,3,4,5分。20题得分之和与意志品质的关系如下:81~100分为意志很坚强;61~80分为意志较坚强;41~60分为意志品质一般;21~40分为意志较薄弱;0~20分为意志很薄弱。

(4)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益问卷

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等级评分法,测验内容包括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情绪变化、身体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和应对挫折能力变化5个方面的主观感受。该测验主要用于评定青少年体育锻炼后的积极心理效益,进而有效验证运动处方的有效性。量表总分在1~10分之间,表明体育锻炼为测试者带来的心理效益较小;总分在11~20分之间,表明体育锻炼为测试者带来的心理效益中等;总分在21~30分之间,表明体育锻炼为测试者带来的心理效益较大。

(5)户外运动调查问卷

该问卷共有21个题目,分别从认知、参与项目、频次、时间、强度、参与动机、参与后的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问题设计。

2.测量法

为了解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对其身体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大类体质指标进行测量,具体指标如表7-2所示。

表7-2 中小学生体质测量指标一览表

img150

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包中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户外运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开展起来的新型体育运动。关于户外运动概念的界定,目前学者们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走出院落”就是户外,人体的空间位移就是“运动”。因此,走出房屋院落,露天之下进行的活动就是户外运动。如在露天环境下的跑步、打球甚至散步都是户外运动。这种界定只能算是广义的户外运动。陶宇平认为,“在非人工的自然环境中的空间位移都可以称之为户外运动。”由于这种界定过于宽泛,在认识和理解上,容易与其他体育运动混淆,因此显示不出户外运动的独特魅力。于宗贤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只在自然场地(非专用场地)开展的体育活动。”王莉等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野外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与自然界紧密结合的新型体育运动。”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在《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户外运动是指在自然场地(非专用场地)开展的体育活动。同年,他又在《登山户外运动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与对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的体育项目群。由此,户外运动的概念越来越朝着狭义的方向发展。

综合以上诸多定义,笔者认为,户外运动有以下特点:①自然场地(非专用场地),包括大自然场地和人工非运动目的的建筑物,如公路、楼房等,它们对于户外运动来说,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这就排除了在室外专门人工场地进行的各种体育项目,如足球沙滩排球高尔夫球等。②体育活动规定了此项活动性质有别于在自然场地中进行的其他活动,如观光旅游、生产劳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