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斗争实践决定了其幸福观就是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最大的幸福就是推翻剥削者的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物质生活富裕,而社会风气败坏,道德堕落,精神空虚便是例证。可见,幸福大厦是需要以高尚的精神生活为支柱的。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我们知道,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斗争实践决定了其幸福观就是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最大的幸福就是推翻剥削者的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正如雷锋所说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每一个有志青少年,只有树立了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把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崇高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在最宝贵的岁月里,用最旺盛的精力、最敏锐的智慧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为人类、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有的青少年认为,幸福是指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就是追求幸福,离开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无幸福可言。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幸福的概念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是基础,精神是灵魂。诚然,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物质生活的享受和不断得到满足,是幸福生活的一种表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不断丰富,这种追求完全是正常的。马克思早就严厉地批判过那种忽视人们的物质利益,片面强调精神作用的思想,并指出共产主义并不是“叫人们像虔诚的基督徒那样……抛弃一切尘世的幸福,一心一意只去想升入天堂。”然而,追求物质的享受与满足,不是幸福的唯一内容。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除必要的物质生活外,更重要的是人有思想,有理性,有精神寄托,有理想追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讽刺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们说:“如果幸福只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只有物质生活的满足,没有精神生活的满足,是无幸福可言的。如《红楼梦》里“富贵闲人”贾宝玉、巴金小说《家》中的高家兄弟等,他们都生活在封建社会钟鸣鼎食之家,可以说物质生活是富足豪华的,但他们的精神生活被禁锢在封建主义的樊笼中,因此,他们一点也不感到幸福。

近年来,有的青少年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很感兴趣,一味追求个人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并认为“有钱就有一切,吃的可以讲营养,穿的可以讲漂亮,住的可以讲舒适,用的可以讲高档,玩的可以讲时髦”。果真是“有钱就有一切”吗?的确,有钱,是可以使物质生活过得舒适一些,但却不一定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享受。因为金钱买不来男女之间纯真、高尚的爱情,买不来同志之间平等互助的友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物质生活富裕,而社会风气败坏,道德堕落,精神空虚便是例证。可见,幸福大厦是需要以高尚的精神生活为支柱的。

现在一些青少年人在谈论幸福时,只谈个人幸福,而忽视人民的、国家的幸福。比如有的青年认为“称心的恋爱+美满的家庭=最大的幸福”;有的青少年认为,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就是幸福……虽然这些追求对于个人也算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毕竟是属于较低层次的。马克思指出:“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利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无产阶级的幸福观要求把追求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结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幸福要服从人民的幸福,而且,为了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阶级的幸福、人民的幸福,必要的时候,甚至要自觉地放弃个人幸福、牺牲个人幸福。人民子弟兵“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为人民吃亏光荣,为祖国献身值得”的幸福观,正是无产阶级幸福观在新时代战士身上的生动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