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图书馆说明
这一页的主题是两条河流交汇——一条大河和一条小河。列奥纳多·达·芬奇做出一些错综复杂的沉淀情况分析和水流交汇模型效果。他提及蒙索拉河及阿诺河,从这些情况看,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他在实际实施大运河工程时记录的一些想法。
他的第一个结论是关于泥沙的:“当小河流入大河,小河流水遇到阻拦,自行升高,水流减速,接纳大河较快的水流所携带的泥沙;而大河在流速减慢的情况下,无法冲走的这些泥沙会在小河中沉淀下来。”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水流交汇的不断研究,对现实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十七项案例
一条河宽、岸深和坡度都差不多的笔直的河流,在受到两岸和河底的阻力都相同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其他水流流入,不久以后,这条河流也很快会变得弯弯曲曲,深度也会出现深浅不一的变化。
手稿一第五段证明过,水道中间一般比两边深,那么在水道深处中间位置所形成的冲击坑就会比较深;且既然有风顺着水道吹过,那么这风有时也会将水吹起形成波浪,只要水流受到风的推力作用,那些波浪就会涌起。但是因为风不是持续地吹拂,所以当波浪克服了风的作用,快速地向前流的时候,风就失去了推力作用——除非风速再次加大,使水浪停止。这样水流越大,对河流底部的摩擦就越大,在摩擦的过程中,水流因运动而受力,结果河流底部因受力不均匀而变得坑洼不平,河流的坡度也受到一定影响,变得很不均匀。而且这种现象会不断加强,当水流开始偏向堤岸流动时,会形成漩涡来破坏堤岸,结果漩涡也不断加强。堤坝使直流的河水弯曲,直流的河水同时也使堤坝变形毁坏。而堤坝的毁坏导致水流从河床下部一小股一小股地冲出,给农田带来损害。
水一旦受到力的推动作用,必然会一直向前冲过中部并达到末端,然后从末端反弹回到起点。如果在起点和末端之间设立一个障碍物,必然导致返回到起点的力突然消失,然后冲击到障碍物。但是障碍物这一面受到的冲击力会比另一面受到的冲击力大,因为这一面的冲击力比对面的冲击力度大。
水的入射力线和反射力线永远不会呈直线,也不会出现等角现象。反射角度比入射角度大,这是因为反射线受到河流阻碍而弯曲,在水面上,入射线和反射线交错而过,相互冲击并弯曲,朝河流的一端延伸。水冲击静止的物体与物体冲击静止的水效果相同。
下雨的时候,雨水由于受到空气快速摩擦或阻力的作用,所以很大一部分就因摩擦而蒸发并被消耗掉了。这可以通过观察来证实:吹过潮湿物体的风,会迅速将物体吹干,消耗掉物体表面的水分;且水对静止的空气所造成的运动,与空气或风对静止的水所造成的运动作用相同。假如你紧闭双唇,将一定量的水喷洒到已知重量的布料上,水穿过空气,落到布料上。然后你称出布的重量,会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水落到了布料上,而大部分水都消散到空气中去了。
当两股冲击力度相等的水在同一点交汇,在交汇的地点下方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凹痕,这是因为在交汇点,水流冲击力成倍地增加,翻腾出水面的水获得了重力,冲击其他的水,然后两者结合在一起旋转。下面的水在升起的过程中,两部分水交汇,并在交汇点相互作用。然而,在水面下方,水相互包容,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力的作用——除非突然出现快速的运动。
但是如果两条河的支流在河底交汇,对河床并不会造成破坏。因为即使一股水流战胜另外一股水流,上面的水流没有形成重力,也就不会产生冲击力,对下方的河床不会造成冲击性破坏。而如果两股交汇的水流坡度不同、冲击力相同,那么坡度大的水流会在坡度小的水流上方流动。
如果两股水流几乎没有坡度,则不会相交,但是一股水流会冲击另外一股,并在表面向上冲起,冲击后因为反弹力的作用而退后。而且如果冲击力不同的两股水流交汇在一起,冲击力大的水流会将沉淀在冲击力小的水流前方的沉淀物冲走。如果水流一直向前直流,并流入新的河道,新河道的河床应当低于先前河流的河床。
水面水平差是如何形成的?第一水位和第二水位的坡度应该不是每英里1布拉乔奥,因为如果水平差过大,水流交汇后会翻腾。如果在水流交汇的地方建筑水坝,无论如何不应被水流漫过,特别是为导流目的而建设的水坝。如果在水流交汇的地方打桩,无论如何不应单排打桩,而是应该一个接着一个紧密排放,这样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整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