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路风景,一路歌

一路风景,一路歌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事教学一线工作30年中,柴老师严谨治学,廉洁从教,成效显著,深受广大师生热爱。对于教学研究,柴老师更是全力以赴。柴老师热心提携青年教师。一次名师论坛上,柴冬青老师提出了一个理论,被传为美谈。正是有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带出一届届优秀学生的同时,柴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直至被评为省特级教师。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柴老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思考。

一路风景,一路歌——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柴冬青专访

柴冬青,女,1960年出生,宁海县城中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浙江省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专家组成员,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宁波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宁海县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从事教学一线工作30年中,柴老师严谨治学,廉洁从教,成效显著,深受广大师生热爱。曾获省第16届“春蚕奖”,宁波市首届“巾帼岗位明星”,多次获宁波地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6年被宁海县人民政府授予“宁海县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称号。

近5年来,柴老师潜心教研,勤于笔耕,外出上课或作教学讲座百余次,出版作文教学专著《一路风景,一路歌——整合式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本,主编出版小学高段语文《自主学习同步向导》6册,《语文主题读写》3册。主持或参与全国、省、地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其中获中央教科所颁发的全国“集识”实验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市、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一项,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宁波市优秀教科成果一等奖两项,获市优秀教科成果二等奖两项,20余篇论文陆续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作文教学研究》等学术刊物。

教学理念

柴冬青老师以整合式作文教学研究为载体,整合课程资源,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网络整体运转。柴老师研究的小学整合式作文教学就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综合利用,以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种作文教学体系。它以教育最优化理论和系统原理为依据,将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以及少先队等各项活动优化整合,让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沟通,以此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网络的整体运转,达到轻负高质,师生共同发展之效。整个试验主要通过3条整合途径,5种整合策略,15种整合方法来完成实践措施。有的课题研究荣获2007年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整合途径之一: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打通。分课内、课外两块。其中课内采用的是阅读、表达交融策略。其将作文教学无痕地交融于阅读教学之中,天天“零售”,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延长学习时间,又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发挥1+1>2的整体功效。

整合途径之二:将作文教学与生活体验多资源融合。主要采用生活写作“套餐”的策略。所谓生活说写“套餐”就是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交互融合,让学生经历一个个连环说、写的游戏活动。它融读、说、写、评、导于一炉。这样的“套餐”有学校、家庭、社会三块,它与课外读写整合的主要载体是班级作文报编辑部,与班级管理整合。小作者评级活动恰如一条无形的线,将整个学期中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的读写练习穿在一起。它分四个阶段:发动阶段(在学期初)、实践应用演练阶段(贯穿于学期始终)、评级阶段(期末前夕。1.自我评定,整理材料;2.小组测评;3.专家组复核公布)、反馈交流评改阶段(评级结束后)。

如此教学,面向全体,同时又摆正了进步快与慢、个别冒尖与群体提高的关系。

整合途径之三:将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沟通。主要策略是“有机整合”和“借鸡生蛋”。诸如作文教学要与数学学科整合,作文教学要与信息技术整合,劳技课“借鸡生蛋”的策略等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的学生电脑作文报,将作文、现代信息技术、书法、编辑等等多方整合,为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沟通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一言以蔽之,在整合中获得1+1>2的整体功效,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

成长之路

1981年,柴冬青老师从浙江慈溪师范毕业。从此,她踏上了探寻语文教学风景的道路。不管是在贫困山区,还是在革命老区,或者在城关,不管是担任普通教师,还是担任一校之长,柴老师一直钟情于她的语文教学,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她的成功,源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努力学习。柴老师说:“只有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了,素质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对于学习,柴老师有着强烈的渴望。学校安排听课或者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她总是非常珍惜,认真前往,满载而归。听到哪里有名教师在上课,她甚至自费跑去听课。看书更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对于教学研究,柴老师更是全力以赴。她多次承办市、县级教研活动,外出上课或作专题讲座百余次。其中《整合式作文教学》是她20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心血总结。

柴老师热心提携青年教师。作为一名校长,柴老师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她指导培养的中青年教师中不乏市县名师、学科骨干,一批批的青年才俊在她的培养下脱颖而出,提升了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同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在她看来,这是“在提升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这样的真知灼见,蕴含着一位甘为人梯的智者内心的平实与谦逊。

一次名师论坛上,柴冬青老师提出了一个理论,被传为美谈。柴老师说:“一名教师不能只做红烛,燃烧了自己最后只剩一行烛泪,更要做一枚火箭,在把别人送上轨道的同时,自己也一级比一级飞得更高。”正是有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带出一届届优秀学生的同时,柴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直至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级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有40人次,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有165人次,并结集出版了学生发表作品精品集《遗惠拾珠》两本。仅仅是学生习作这一方面的成果,就足以令人惊叹。

柴冬青老师曾先后担任班主任兼区级少先队总辅导员,县级思品教研组长,镇语文教研组长,镇教育工会女工会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直至校长,一路走来,柴老师的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她的工作不可谓不繁忙。然而,有一点她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那就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执著,对追寻美丽的小学语文教学风景的那份痴情。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发了柴老师的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原有的一系列教学体系与新课程要求不适应之类的矛盾日趋突出,尤其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问题更是严峻地摆在了教育者面前,更引起了柴老师的热切关注。

针对课程目标的方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作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柴老师以改革作文教学为抓手,提出整合式作文教学法。在这之前,时间可以回溯到1986年。那一年,柴老师就已从改革作文课堂教学入手,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中进行了有关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方面的探索,构建了“导、练、评、改一体化”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但由于小学生规范语言积累不够,教师的导又偏重于语言知识,因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较为突出,于是1990年就有了她的系列研究之二——《听写作文训练》。这一方法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并悄然流传。1994年系列研究之三——《小学作文的“零部件与整合”教学初探》诞生。1997年起,此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开展了她的系列研究之四——《小作者评级制》。此子系统以体现全员参与,尊重学生个性宗旨,激励学生自主选择奋斗目标,这在加强学生语文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99年,“引练”型作文教学初步形成了粗放型的系列体系。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整合式作文教学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在实践中,柴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当下作文教学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研究往往只从作文本身探讨作文教学现象,所作的探索多是只涉及作文教学过程的个别方面。于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柴老师带领全校老师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系统研究。柴老师指出,既然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凸显“阅读、作文、儿童生活”这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影响的立体交叉的整体之特点?柴老师认为,如果“阅读、作文、儿童生活”这三方面均缺乏有机联系,不仅造成知识之间、教学各因素之间互相封闭,重复做无用功,还导致师生负担过重,敷衍了事。如果不从根本上整治,仍旧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话,那是很难有大的收获的。柴老师说:“我们不能片面地为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了继承教学发展中的优良传统;我们也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而以牺牲其他方方面面为代价。更何况作文本来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不仅要以阅读和生活中所获的知识、技能为基础,还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它不允许厚此薄彼。”

为了能从根本上完善并改进现有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尚不成熟,需要更多外部激励”的特点,柴老师引领她的团队将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与各学科以及少先队等各项活动优化整合,让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沟通,开展作文教学系列活动,并把它视为一个越出传统模式的契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立足点,构建了整合式作文教学法,以此解放全体师生,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网络的整体运转,达到轻负高质,师生共同发展之效。

几年来,柴老师引领她的研究团队立足于教学实践和教育实验,运用教学最优化理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探究,彰显了柴老师所致力研究的内容潜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最新思考

柴老师认为:

1.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切忌光分析做题不读书,理性说教,甚至让学生做一些偏题、怪题,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书香校园建设却不可忽视。应创设立体式的书香校园环境——从视觉、听觉到感觉;要重视用丰富的群体精神生活营造书香氛围——以精选的书目引导孩子健康阅读,以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快乐阅读,以灵活的激励促成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同时将指导阅读与引导做人结合,抓好过程评价和达成评价;要引领教师静心读书——以教学需要为切入点,以理论提升为生长点,以撰写反思为落脚点,以课题研究为突破点,推动教师读书活动扎实开展。

2.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小学生可从模仿性的综合运用开始。教学的过程、方法以及内容均要“整合”,所谓“整合”,不是板块拼装,而是灵活多变地融合,恰似糖溶入水中,整合的结果是一个无痕的新整体,而这个新整体的密度(恰似知识含量)要比未整合前高出近一倍,体积(恰似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却几乎没增加。正如“三位一体”整合式作文教学中,读写整合时,读、说、写交融,互为影响,难分彼此。写与生活整合时,以动诱写,动写交互,又以读为基础。阅读、写作、生活要多形式、多层面地灵活组合,交融在一起,互为影响,螺旋式上升,既构成整合型语文教学模式,又恰恰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模式。

3.将教学与育人结合,发挥整体效应。为了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成效,不在教育、教学目标任务之外增加新的目标任务,柴老师以作文教学这一综合性极强的课题研究为切点,科学利用教育资源,把语文活动、少先队活动、学校活动有机整合,合理组织教育劳动,让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沟通,开发并综合利用课程资源,进行“互动实践型活动说写‘套餐’的策略研究”,带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网络的整体运转。

她将学生品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利用道德日记,实施体验教育来净化儿童心灵,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双丰收。她将作文教学与少先队教育整合,将单调、无趣的生活转化为活动、游戏,并以其为载体,变传统的教师说教式作文教学为诱导学生实践演练的实践型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其中不仅学知识,练能力,同时变通、创新,管理、协调、合作、谦让……既明理又导行,它们与作文、阅读、生活诸能力交融,相得益彰,合为一个整体,螺旋式滚动发展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轨迹,从而达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之效。

精彩对话

问: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您能不能说说哪几本书对您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答:如果说影响自己有哪些书,那可是太多了,取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嘛。但我总觉得读得很不够。如果只让我列举3本,我想起自己曾经用心拜读过《名师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这一套书,一边做笔记,用铅笔作记号,一边反思如此设计妙在哪里,真是受益匪浅。第二本是《教科研导读》。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借鉴,并且书中的那些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实在,切合实际。第三本是《当代教育心理学》。记得在杭州跟随汪潮教授学习期间,经常找书来读的。浙江教育学院旁边有一家文史书店,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当代教育心理学》有几个篇章我看过好几遍呢,有很多亮点,很受启发。我认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最有价值。

刚才谈了三本书,现在我顺便提一下,其实,除了专著,像《小学语文教学》等等专业刊物,在我的专业成长中作用不可低估。总之,影响自己专业成长的不止几本书,经常博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在读书时我是批判吸收的,比如刚才列举的那些书很好,但有些观点也不敢苟同。

问:您觉得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如果只能列举三点,您觉得哪三点相对重要呢?

答:在我看来,语文老师首先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养:一是师德素养,若不爱教育,就谈不上爱语文。爱教育,才能爱学生,才能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全身心投入,才会全力付出。二是语文专业技能。举个简单的例子,自己若对教材不理解,不知怎样把握,不知怎样处理,就没办法进入课堂。如果写字、简笔画、朗诵、写作水平等素养不过关,怎样教孩子?三是教学理论修养。一线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其实理论的提升不可忽视。如果理论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工作一辈子,也只能是教书匠。理论能提供认知规律,为实践指引方向,这是教学理论对一线教师的最大价值。

问:您个人觉得哪一事件对您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要说一“事件”,我觉得应该是教科研。做教科研会促使自己看很多书,做很多研究课,这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教科研的过程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要多写,多看。在做、看、写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的《一路风景,一路歌——整合式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一书,是花了8个月时间写好的,也可以说是用了二十多年写成的——我把自己的全部思想融入其中,因此,这样总结自己的教科工作,就不仅仅是一种经验,而是一项成果了。自己“做”过的,必须“写”出来,而“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是实打实“做”出来的,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非“拼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而是拼凑他人的观点和做法)。

采访附记

“教师的管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更新理念,运用管理学原理,变换管理角度,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从而有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柴冬青老师说。在城中小学,柴冬青老师给青年教师们搭建了5个平台:学习平台——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名师上门讲课;实践平台——尽量创造实践机会,让青年教师亮相锻炼能力;合作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密切教师间的合作交流;科研平台——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鼓励人人参与教研;激励平台——引进竞争机制,促进教师发展。在这样学术型的校长、有着独特人格魅力的特级教师身边工作,实在是一份至美的幸福。

30年来,柴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语文教学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同时,她和同事们一道,和青年教师一道,一路耕耘,一路歌唱,收获着幸福和希望。

一如在她出版的作文教学专著中所说的那样:“处处风景,处处歌!”

(访谈、撰稿平阳县鳌江小学纪相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