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心,才能当好老师

用心,才能当好老师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用心”,是教育教学优劣的关键。“认真”与“用心”是两个概念,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用心教书需要学习、进修与思考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心工作要求“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敬业精神”三者的统一。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的魏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作“细”就是用心。

用心,才能当好老师

老师是学校的第一教育资源,教书育人的职责主要是由老师们承担。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用心”,是教育教学优劣的关键。

“认真”与“用心”是两个概念,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认真”与“用心”这两者在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既有量上的差别,更有质上的不同。“认真”体现的主要是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而“用心”彰显的是心智,是“认真”基础上的再认真,是竭诚尽智,是调动教师全部智慧、潜能、知识、谋略和能力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的拓展与张扬。一般而言,简单的机械重复的事务工作可能做到“认真”就足够了,但对于关系到国民素质百年大计之基础的教书育人而言,仅有“认真”是不够的。因为“认真”是仅限于平面维度上的要素结构,往往表现为表层的认知、按部就班的接受、被动的执行,缺少的是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教学和创造性成果。而“用心”则是主体维度上的要素结构,是弥补上述不足的良方。所以,“用心”是追求、思索、创造的叠加,且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叠加和组合,从外在表现来看,它是态度、知识、能力达到最佳发挥。由此可见,“认真”并不一定与“用心”成正相关之关系,但“用心”一定是涵盖了“认真”的全部要素而又具有较强内在驱动的更高层次上的表现。

用心教书需要学习、进修与思考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世纪是一个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是一个学习源、信息资讯源十分宽泛的时代。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既要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又要不断进行本体知识的学习进修,始终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始终了解专业的前沿理论与发展趋势,同时还要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汲取。对此,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老师自身的读书与学习应当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体系,对学科知识既要知道内涵、要素、价值和意义,又要知道学科知识的产生、嬗变与发展轨迹,以及所属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等。只有拥有了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懂得了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与所属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等,老师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善其事。

用心工作要求“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敬业精神”三者的统一。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可以得到提高,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得以提升,但仅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不够的。敬业精神是人民教师必不可缺的。没有敬业精神的老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1968年下乡当“知青”后曾任一年多乡村代课教师,后“上调”为县里某企业的宣传干部,这在当时,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魏书生在其后几年内写了150份申请报告,才获准回到教学岗位,实践他“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迎朝阳”的教育理想,凭的就是一种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的魏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自20世纪后期起,他为31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讲课九百多节,做报告一千四百多场,听众超过一百万人次,影响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创造了我国教育史之最。全国中学语文教研会前会长、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这样评价:“魏书生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吕老所言的“精神”,就是我们所讲的“奉献”、所讲的“敬业精神”。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细”就是用心。愿我们的老师们都能用心备课、用心教书、用心育人,以“用心”成就我们的事业,提高我们的境界。

2008年6月稿

(本文原刊于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工程《格物致知 追求卓越》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