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汉语的几种特殊修辞

古代汉语的几种特殊修辞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倒置是由于格律的要求或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故意颠倒词语的正常顺序。倒装是有条件的,倒置并不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分承

也叫并提,即上句将两件事并列来说,下句分别承接上句的两件事来说。

1.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意思是:夫种无一罪,身死;夫蠡无一罪,身亡(逃亡)。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峡》)意思是: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意思是: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理解运用分承的句子关键是从文意方面分析句子前后内容的对应搭配关系。

二、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即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亦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理解这种辞格,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原意。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上句“主人下马”省略了“客人”,下句“客在船”省略了“主人”,原意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下面举几个例子谈谈互文见义的运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花黄,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三、倒置

倒置是由于格律的要求或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故意颠倒词语的正常顺序。倒置不同于文言语法中所说的倒装。倒装是有条件的,倒置并不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如:

1.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即“尚有明妃生长村”。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即“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即“岂效猖狂阮籍穷途之哭”。

4.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四、共用

共用是几个词语或句子共用一个修饰语或支配语。如《离骚》中“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何”为两句共用,即“何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韩愈《答张十一》:“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其中“未报恩波知死所”的“报”和“知”共用修饰语“未”,即“未报恩波未知死所”。

五、同义连用

又叫同义复用,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临时组合在一起,使其意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如: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为、作同义连用,写作。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彼、其同义代词连用,他。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也、欤语气助词同义连用,表感叹。

4.噫吁#,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噫、吁、#叹词同义连用,表惊叹。

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短语同义连用,追赶败逃的敌人。

六、变文同义

变文同义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增强文采,加重语气或感情,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变换使用不同的字词来反复表达大致相同的意义内容。如:

1.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伐、诛变文同义,都是讨伐的意思。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九月、三秋变文同义,都指农历九月。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变文同义,都是并吞天下的意思。

七、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运用列锦可以形成凝练美、含蓄美、空灵美、意境美。

下面举几个列锦运用的范例。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