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

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用,作者直接交代了故事来源、人物事件或所引语句的出处。正用就是依照所引故事或语句的原意来用它。古人在言谈中需提到自己或自己之事时,委婉其辞,则用谦辞。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就是不直接说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相关、相似的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式。藏词是利用成语来表示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段。又叫回环,指用循环往复的语言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情境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十七节 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

一、用典

援引典籍中的历史故事与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表达思想感情,称之为用典。

用典从形式上有明用、暗用之分。明用,作者直接交代了故事来源、人物事件或所引语句的出处。暗用,作者不指明引文出处,把引用的话和自己的话合为一体使用。如:“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用典从内容上看有正用、反用两类。正用就是依照所引故事或语句的原意来用它。反用就是把前人的原句稍加改动,使它变成相反的意思,然后用此相反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委婉

(一)谦敬语

古人在言谈中需提到自己或自己之事时,委婉其辞,则用谦辞。如:“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策·赵策》)

(二)避违语

古人对一些不吉利或不愉快之事常用避违语表述。避讳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掩盖或装饰美化。

(三)迂回语

古人本意在此,却偏说成彼,话中有话,如同孔子说的“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便是迂回。

三、夸饰

说话铺张夸大(或缩小)超过了客观现实。如:“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四、互文

为了不使行文单调枯燥,缺乏变化,或是为适应文章表达的需要,把比较复杂的意思有意识地用几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的语句来表达,使前后几句的文义互相呼应、补充。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五、借代

就是不直接说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相关、相似的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式。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六、藏词

藏词是利用成语(包括一切古语、谚语、习语、格言等)来表示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段。即要说的是习俗中的一个词语,却又不说出来,只用它前面或后面的词语来替代。如:“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与陈伯之书》)

七、回文

又叫回环,指用循环往复的语言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情境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第五十六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