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选案例激活自我保护的能力保护初步形成

精选案例激活自我保护的能力保护初步形成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董苗老师设计的一堂省市精品录像课。本节课在精选案例,激活思维层面有自己独到的亮点。由于社会环境复杂,青少年身心又尚未成熟,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和保护自己。当侵害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也是很有学问的。在我们为小王感到痛心时,前不久广西一对小姐妹的遭遇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经过积极周旋后终于将歹徒制服,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精选案例 激活思维——《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课例评析

在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们普遍存在两个误区:课前,案例选用不“精”;课中,案例运用不“透”。老师在选择情境时过于随意,案例运用一晃而过,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的培养。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董苗老师设计的一堂省市精品录像课。本节课在精选案例,激活思维层面有自己独到的亮点。

一、有效性:案例选用“精”而“准”

在案例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会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但一定要注意有效性的把握,宜精不宜多,一两个素材能讲清的问题,不需用多个素材反复印证。

这节课董老师从头至尾没有过多的素材,只是通过两则案例的比较,一正一反、一详一略,让学生在对比中完成体验、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用智慧保护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打造出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二、客观性:案例选用“新”而“真”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发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董老师在案例选择中注重生活化、真实性,比如课堂小调查选取的“克米”事件,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很多学校普遍存在,只不过严重程度有区别;小敏姐妹智斗歹徒选材于真实的新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也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三、矛盾性:案例选用“广”而“深”

用矛盾激发认知冲突能极大地激活、唤醒学生的思维。董老师通过小王和小敏在面对侵害时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后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和方法,然后借助生生的合作探究、师生的交流分享,落实“从知到行”,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层次性:案例选用“厚”而“透”

“拿来春风千万缕,妙手慧心细剪裁”,有了合适的素材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就需要结合三维目标进行精裁细剪、巧妙组接,使之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董老师在教学时对于案例的呈现做了精心的编排,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小敏姐妹智斗歹徒为主线,从提高警惕——巧用智慧——善用法律,把自我保护的三个方法贯穿其中,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真正用好、用足、用透了案例。

(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 翁晓波)

附:课例2

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

【课标要求】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学情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复杂,青少年身心又尚未成熟,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和保护自己。教学要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难点: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漫画激趣,复习旧知

【教师引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漫画(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方面的侵害),哪个同学最具慧眼,能从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学生表现】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认识到:生活环境复杂,在我们身边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数据呈现】我国中小学生因食品中毒、溺水、交通事故、不法侵害等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四十多人。

【设问】为什么这些侵害比较容易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学生表现】学生思考,意识到:由于青少年自身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追问】要想防范这些侵害,我们最主要该怎么做?(学生得出结论: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点评:

漫画的导入非常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开始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旧知引出新课的作用。

(二)现场调查,了解学情

【教师引导】当然,自我保护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老师接下来想在我们课堂上做个简单的小调查(校园内外学生敲诈——俗称“克米”事件)。

【设问】实话实说,碰到类似“克米”事件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表现】

生1:直接和他打,就是不给钱。

生2:找机会避开他,然后往门卫或人多的方向跑。

生3:我会把钱交给他,钱乃身外之物,保全自己最重要。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讲的有些比较合理,有些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来应对这类事件呢?老师卖个关子,先来看看我们的同龄人选择了什么方法?

点评:

实话实说的课堂小调查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既很好地了解了学情,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课堂学习。

(三)案例对比,自主探究

案例一:16岁的初中生小王晚上为早点到家,走了行人较少的近路,结果遇到两名歹徒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勇敢的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死亡。

【设问】小王遭遇了来自哪方面的侵害?你觉得这种侵害可以避免吗?

【设问】面对这种侵害,他采取了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结果怎样?(学生从材料中得到信息,归纳总结)

【追问】对于这样的结果,你有何看法?

【学生表现】学生一致认为小王这样做太不值得,在生命和财产之间我们要权衡利弊,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教师引导】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当侵害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也是很有学问的。在我们为小王感到痛心时,前不久广西一对小姐妹的遭遇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案例二:广西钦州两女童智斗入室歹徒。

【合作探究】前后四人一组,有效利用书本P95-96的资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找姐妹俩有哪些好的做法,并说说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表达清楚)

【学生表现】

组1:小敏反锁房门,示意妹妹不要发出声音,这样做既拖延时间又避免引起歹徒注意。

组2:小敏安慰自己要镇定,主观心理的调节。

组3:小敏用浸湿的被单捂住嘴巴,蹲在阳台通风处,这样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组4:小敏扔了一件衣服下去,用手比划示意妈妈报警,利用周围环境机智求助他人。

【追问】面对同样突发的侵害,小王殊死搏斗最终死亡,而姐妹俩为什么能成功获救呢?

【学生表现】学生通过正反对比,认识到危险发生时,巧用智慧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点评:

两个一正一反的案例运用是本课的最大亮点,通过对比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终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引导】接到报警后,刑警、特警及消防都赶到了现场。经过积极周旋后终于将歹徒制服,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在关键时刻,还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设问】阅读书本P97小峰的案例,他的什么权益受到了侵害?又怎么捍卫了自己的权益?

【学生表现】小峰的著作权受到了侵害,他最后通过法院的判决来维护自己权益。

【教师引导】通过上诉法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手段。

【拓展延伸】简单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著作权法》等,尤其是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教师总结】法律是保护我们的有力武器,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点评:

选材于真实生活的小敏姐妹极具说服力,而且老师在设计时巧妙地将自我保护的三个方法贯穿其中,真正用好、用足、用透了案例,使课堂在流畅之余更显简约、饱满。

(四)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了今天的内容后,同学在应对“克米”事件上也许有了更好的招数。

【学生表现】

生1:不要硬碰硬,先妥协再说。

生2:事后报警,用法律保护自己。

生3:先与之周旋,再往人多的地方跑,并记住其长相等特征。

生4:尽量少去人少的地方,不要单独外出。

【教师总结】很快,一堂课就结束了,但关于自我保护的学习却永远不会结束,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继续学习,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董 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