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太后的心理疗法

赵太后的心理疗法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达这样的死命令,是赵太后心理上出了毛病的征候。触龙追求的境界,是与太后的心理趋同。赵太后放心了,警觉丧失了。触龙一本正经的回答令太后从心理上觉得舒坦。矫治心理疾病,还须防止患者反复。刻不容缓,触龙顺势使出第四招:喻理——健全太后的心理机制。于是,触龙给太后上了一堂逻辑课:人主之爱子,必使有助于国,方为久远之计。——这是从赵国的历史中概括出来的,赵太后深表赞同。赵太后清醒过来了,完全、彻底。

揣情摩性 曲说婉谏——《触龙说赵太后》说理艺术透视

赵国左师触龙堪称心理分析大师。

照触龙看来,新寡——被突如其来恭称“太后”,心理上是难免要出一点毛病的。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下达这样的死命令,是赵太后心理上出了毛病的征候。让赵王弟长安君去齐国待一段时间,换来援兵,解除赵患,这桩政治交易的必要性,平民百姓也能辨识清楚,偏偏太后屡谏不从死活不依,这不是心理疾病的明显迹象吗?

这不奇怪。

宿敌秦昭王趁新丧掠去三城,屯兵赵境“急攻”不休,“新用事”的赵太后业已穷于应付万分焦虑。拿不出御敌良策的大臣们只知道在人质问题上众口一辞聒噪不休,更令赵太后五心烦躁坐卧不安。大臣们“强谏”——援古说今口若悬河者,有之;声色俱厉公然犯上者,有之;捶胸顿足涕泗横流者,亦有之——太后的耳朵听起了老茧:所有关于“人质”的话语,都成了不和谐的噪音。人的心理是容易变化的。太后的情绪,由焦虑而厌烦,由厌烦而愤怒,烦令智昏,怒使神乱,如同许多年高德劭的君主常犯可笑的低级错误一样,堂堂赵国太后,神经一时紊乱,心智降低至懵懂村妇的水准。

这是触龙对赵太后所作的心理分析。

直言规劝而自讨没趣而唾面自干,这不是心理分析大师触龙的劝谏方式。面见太后之前,触龙抱定一个宗旨:在太后心宁神静之前,绝不碰那根紊乱却又敏感的神经——“以长安君为质”。“揣人主之情,摩而近之”[1],他要做的,仅仅是揣摩人主性情,权充一回医生,矫治太后的心理疾病——好在尚在初级阶段。

心病还须心药医。且看触龙的心理疗法。

矫治心理疾病,须控制患者的情绪。触龙的第一招是:息怒——克制太后的烦怒情绪。

太后“盛气”以待,触龙“徐趋”而入。“徐趋”,是太后的满面怒容逼出来的灵感。求见太后,不能不“趋”,疾行还是“徐趋”,是他触龙的自由。姿势不太雅观,应对“盛气”,却还有点效果:对一位年老体衰的“病足”之人,总不便发作“盛气”吧!这还不够。针对老妇的心性,触龙又是无缘无故的“自谢”,又是絮絮叨叨的问安——问“玉体”、问“饮食”、问“行走”。连太后也听出,这是无关痛痒的家常话。不过,拉家常也不是全无作用:对一位体贴自己的老臣,总不能不讲礼貌吧!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第一招初见成效:太后的“盛气”消弭了,情绪开始安宁了,那口咽在口中的“唾”——妇人之常规武器——一时是唾不出来了。

矫治心理疾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触龙的第二招是:减负——制造太后的心理优势。

大臣们“强谏”之语,句句是真理,句句不顶用,原因全在于,真理每重复一次,太后的心理负荷就增加一分。在咄咄逼人的大臣们面前,太后心理上处于劣势。触龙追求的境界,是与太后的心理趋同。太后当然知道,触龙不是来谈饮食起居的。“老妇不能”,这冷漠的话语之中,蕴含着对触龙的不信任。她保持着警觉,她想知晓触龙的意图。而触龙果然如其所愿,毫无忌讳道明来意:请求让小儿子舒祺充任宫廷卫士。原来是来开后门的,原来不是为人质之事。赵太后放心了,警觉丧失了。此刻,在触龙面前,她有了一种心理优势: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面前就站着一个同病相怜的人!冥冥中,她那根敏感的神经被牵动了,忍不住冲口而出:“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甚于妇人!”触龙一本正经的回答令太后从心理上觉得舒坦。于是,太后“笑”了,轻松了,被感动了。满朝文武,惟有触龙是她的知音!知音难求。现在,孤寂的太后准备向难得的知音敞开心扉了。

“妇人异甚!”——听到太后有兴致与自己讨论“妇人”“丈夫”爱心之轻重,触龙知道,第二招又生奇效:赵太后表面上居高临下,实际上,已经钻进预设的圈套了!

矫治心理疾病,须依靠患者的配合。触龙的第三招是:动情——开启太后的正常心智。

“老臣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知音的这一“怪论”,太后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她忍受了多少冷嘲热讽,为了长安君!她的兴致来了,她要驳斥触龙:“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知道,太后要披肝沥胆,倾吐她对长安君之爱了——避开这一话题,恰恰是触龙的宗旨。既为儿子“请托”,他也没有争辩的“本钱”。所以,触龙只谈太后对燕后之爱——那位远在异国的女儿,谈谈刺激不大。这是太后熟悉的:远嫁燕国之时,“持其踵为之泣”;宗庙祭礼之时,祝“必使勿反”——返国之日,就是亡国废君之时啊!太后又一次被感动了,她是被自己的爱心感动的。对燕后真诚朴素的爱,唤醒了她的理智。太后从情感上浸淫在“爱燕后”的回忆之中,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这一事实包孕的浅豁道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然。”——从太后沉稳的回答中,触龙知道,第三招立竿见影:赵太后头脑清楚了,判断力恢复了,心理障碍排除了。

矫治心理疾病,还须防止患者反复。刻不容缓,触龙顺势使出第四招:喻理——健全太后的心理机制。触龙要让太后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她,是长安君的母亲,更是赵国的太后——垂范国人的太后!系国安危的太后!一言九鼎的太后!而此前,她的识见,抵不过一个幼稚童子!强不过一个懵懂村妇!

话题,依然是太后熟悉的:从开国之初到三代以前赵国的历史。至今封侯的王子王孙还有吗?没有了。沦落的子孙后辈全不争气吗?未见得。未能承继事业的原因是什么?无功劳。“五世而斩”这种现象是谁造成的?人主!是人主令其“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啊!

触龙一次次肯定了太后的正确答案,太后一步步接受着触龙的心理诱导,她的心理,从失衡到平衡,从浮躁到冷静,从紊乱到正常。于是,触龙给太后上了一堂逻辑课:

人主之爱子,必使有助于国,方为久远之计。——这是从“爱燕后”的事实中抽象出来的,赵太后深有感触。人主之爱子,不令有功于国,不为久远之计。——这是从赵国的历史中概括出来的,赵太后深表赞同。那么,您,尊敬的太后,爱长安君,却不令有助于国,这是久长之计么?

赵太后清醒过来了,完全、彻底。触龙拉了那么多家常,说了那么多闲话,其实是处处为她的长安君着想!触龙只字不提“以长安君为质”,其实目的全在于此啊!

不过,此时,赵太后已经将那道死命令忘得一干二净。她是长安君的母后,她必须为长安君的前程考虑!她是赵国的太后,她必须对赵国的命运负责!

而触龙,也结束了“心理医生”的临时客串,那个卑词请托求开后门的触龙,恢复了他刚正大臣敢于直谏的面目:“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助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这番话,同群臣的“谠言正论”其实并无区别,而且还少了一点嫉言厉色慷慨激昂。但在赵太后听来,却声声入耳句句动听。“恣君之所使之”——人主精明睿智干练果决的性格在太后身上复苏,她毅然决然将长安君的运命托付了左师触龙。

结果可想而知:长安君登车上路了,齐援兵如约而至了,秦大军主动撤退了,赵边陲转危为安了。

这是心理分析大师触龙的不同凡响处:“一段迂态闲情,与事全不相拈,而意思正自婉入。又妙在从老妇人情性中体贴探讨,使人不觉入其彀中。”[2]

此事,后世史家系于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可惜的是,史家笔下,触龙的闪亮登场仅此一次。尽管如此,其揣情摩性的技巧、曲说婉谏的妙招,还是为后世之纵横家奉为经典。

(原载《语文天地》2001年第9期)

【注释】

[1]《史记·苏秦列传》唐司马贞《集解》引江邃注。

[2]明钟惺《周文归》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