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频繁出现的逆向淘汰

频繁出现的逆向淘汰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逆向淘汰在金融学领域有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逆向淘汰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透明,譬如在一个二手车市场里,买家是不知道某辆车的真实价值的,这才可能让一些劣质车鱼目混珠,进而导致逆向淘汰。总而言之,频繁出现的逆向淘汰现象,其本质是劣币驱逐良币法则在起作用,而想要解决这种现象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就在于社会愿意下多大功夫、支付多大的成本来做这件事。

无论是在金融投资市场、企业界,还是在职场、社会,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好的投资项目被坏的投资项目取代,安分守己的人在职场上变少,企业变得只瞄准利润,好人的职场空间被无限压缩。

这种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逆向淘汰。按照一般常理来解释,所有的领域都应该是末位淘汰制,不好的项目、企业、职员被淘汰,但现实却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二手车市场里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个市场的车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没有什么差别,但其实质量有很大差别。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了如指掌,而买主则没法知道车的质量。

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50万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元。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很明显,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

这样一来,进入恶性循环,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质量高于15万元的车退出市场。

以此类推,市场上的“好车”数量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这个二手车市场里面剩下的都是坏车。

一个存在了很久的二手车市场中的车都是劣质车,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便是最典型的逆向淘汰。逆向淘汰在金融学领域有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16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纷纷实行了金银复本位制(金币和银币同时充当货币流通于市场)。在双行本位制度下,国家将金银兑换比率用法律条文固定,使金币和银币的交换比率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影响。

这种方式本来是好事,但却因此导致了严重的问题。当金银比例和货币兑换比例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就会将价值较高的货币融化掉,转而选择使用价值较低的货币。

例如,金币和银币的比值为1∶10,而流通市场中金价和银价的比值为1∶15。人们本着“套利原则”就会将手中的金币融化掉,然后以1∶15的比值换成银币进行消费,这样10枚银币瞬间就变成了15枚,这样长久下去,金币就在市场上消失了。

而当时的英国实行的只是单一的金币制度,但因为金储量不足,不够造币使用,因此政府就想办法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了一些其他金属。因而在当时的英国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

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这样下去,市面上的良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场上剩下劣币在流通。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由来。

“劣币驱逐良币”在很多领域都十分常见,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都可以用这个规律来解释。

解决逆向淘汰的方法有几种,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一般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方法一:信息透明。逆向淘汰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透明,譬如在一个二手车市场里,买家是不知道某辆车的真实价值的,这才可能让一些劣质车鱼目混珠,进而导致逆向淘汰。

而如果将信息透明化,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所有人都了解一辆车的真实价值,劣质车辆无法在车市场鱼目混珠,那么问题便解决了。

方法二:制定规则。一些逆向淘汰的出现,是因为规则本身的不合理。譬如政府规定劣币和良币的价值是一样的,公司规定好员工和坏员工的收入是一样的,这无疑就给了劣币替换良币的可能。如果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规则,这个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

方法三:严格奖惩。劣币之所以能够驱逐良币,主要是劣币可以毫无代价地替换良币,但如果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让劣币替换良币的成本变高,那么这个问题也就可以得到缓解了。

总而言之,频繁出现的逆向淘汰现象,其本质是劣币驱逐良币法则在起作用,而想要解决这种现象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就在于社会愿意下多大功夫、支付多大的成本来做这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