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近年出现忽视小城镇作用的倾向

我国近年出现忽视小城镇作用的倾向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就更为热烈。中国的城市化应走大中小协调发展的道路。
我国近年出现忽视小城镇作用的倾向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5.3.1 我国近年出现忽视小城镇作用的倾向

尽管早在1982年我国就明确提出并实际执行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但多年来在学术界对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1998年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就更为热烈。主要争论意见可以高度概括为“大城市偏向”和“小城镇偏向”2种,进一步可以细分为6种不同观点,包括:①“大都市圈战略”,源于对日本和拉美国家城市化经验的借鉴;②“大城市道路”,有关模型分析证明,人口规模在100万~400万之间的城市,其成本收益最合理;③“优先发展人口低于30万的中小城市”,因为人口少于30万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理;④“优先发展县级城关镇”,因为县级城关镇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有利于辐射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⑤“小城镇,大战略”,20年的改革开放之中,县以下建制镇受旧体制约束最少,发展最快,应该加强规范引导,而不能抑制;⑥多元模式的主张等。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应走大中城市扩容为主的道路,原因是大中城市的规模效益最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还很大。因各方选择的工作不同,农民进城并不与下岗职工争饭碗,而且发展了城市经济。因此,大中城市扩容仍有相当潜力,而小城镇发展存在着制约因素。小城镇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在城乡分割体制下产生的。就像分散的乡镇企业一样,小城镇建设也是分散的,难以担当转移几亿农民的重任。发展小城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问题,而且过度发展小城镇会得“农村病”,比“城市病”的问题更严重。毫无疑问,大城市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是经济、科技、人才的聚集中心,21世纪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城市的竞争,发展好大城市是我们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中国的城市化应走大中小协调发展的道路。而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强调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而相对忽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