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孝子传说的出现

孝子传说的出现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出现了生前周雄是孝子的义行传说。嘉定年间其母突然间患病。孝子传说除了在衢州流行外,其他地区也逐渐流行,如前述钱广居所载的流行于严州的周雄为了孝养母亲及抚养幼弟外出经商的传说。前面提到衢州周雄孝子传说最早出现于嘉靖年间的李记。
孝子传说的出现_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

1.孝子传说的出现

明代中期以后,周雄神作为五显神从神的性格在逐渐弱化,与此同时其信仰却出现了新的转机。五通神信仰虽然在民间继续流传,但有明一代,五通神并没有得到朝廷一方进一步的封号。这一时期,朝廷虽然没有赐予周雄神以任何封号,也没有列之于祀典,但其信仰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至于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出现了生前周雄是孝子的义行传说。

笔者管见所及,现存明中期之前的文献中,没有任何周雄生前是孝子的有关记载。最早提及其孝行事迹的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衢州知府李遂所作的《周孝子祠记》(以下简称李记)(33)。该祠记谈到:

由童稚孝闻闾里,嘉定□□倏构疾,孝子晨夕愿天□□身代。邮言徽婺有显神□□往祷□□□□□□□□□□□□□□□□□□□,而汝不可孝乎。无己抱悸婺往,旋次衢境。闻讣,内裂□于□。衍圣公孔文远素与孝子,挽孝子柩,篙师胡伯二因货舟结庐奉焉。邻之隐孝子者,乃时时载觞俎交礼孝子,自后讹信相传,谓孝子有神□□□□祀孝子。端平嘉熙间,至有翊应正烈之封,盖是时国事听神,故神之名不复易,而孝子实历几泯泯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周雄还是孩童时便因为孝道而闻名乡里。嘉定年间其母突然间患病。周雄每天早晚都向上天祈求自己能代母受过。此后,母亲命他到徽州婺源县五通神庙祈福。不得已辞别母亲前往,途中在衢州境内歇脚时,听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他顿时伤心过度,猝死于船上。孔子后裔衍圣公孔文远平时与孝子有交谊,他亲挽孝子的灵柩。船夫胡伯二以货舟结为灵堂。近邻知道孝子的人,时常带着酒菜祭奠孝子,以后孝子灵异之事便流传开来,其信仰得以产生。到了端平嘉熙年间(1234—1240),孝子得到了朝廷的正式封号“翊应正烈”。

自嘉靖年间李遂作了周孝子祠记以后,周雄是孝子的说法便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天启年间(1621—1627),编纂《衢州府志》时,孝子故事便被正式记入《寺观志》。该庙的名称也由弘治府志的“周翊应侯庙”一变而成“周孝子庙”。孝子传说除了在衢州流行外,其他地区也逐渐流行,如前述钱广居所载的流行于严州的周雄为了孝养母亲及抚养幼弟外出经商的传说。入清后,衢州、金华境内几乎所有的周雄庙都被俗称为孝子庙(34)

前面已提到孝子传说最早出现于嘉靖年间李遂所撰的周孝子祠记。关于孝子传说的来由,李记中谈到:

岁戊戌(1538),余既获守是邦,奉天子明命,崇正黜邪,遍□诸宇尽撤之,期弗贷。方议及孝子所,群庶民充庭,□□□□□□□□□也。……既而于故郡□得孝子之概,再覆逸典,知其详。

李遂就任衢州府知府后,响应嘉靖朝的取缔淫祠号召,在衢州进行了撤毁淫祠的行动。当他准备把周雄庙作为淫祠来拆除的时候,衢州的民众涌进府衙,抗议把周雄庙作淫祠处理。此后,可能是从以前的府志中找到了有关周雄的记载,并有“逸典”为证,这样有关周雄的详细事迹就清楚了。此后,李遂不但放弃了把周雄庙作为淫祠来认定的想法,反而亲自为其撰写庙记,并把庙额也改成了周孝子祠(35)

上文所说的“逸典”,如果确实可靠的话,李遂应该明记书名才是,而不是用“逸典”两字草草敷衍了事。其中所述的孝行完全不见于宋元时代的史料,即便在弘治《衢州府志》中,也看不到有关的记录。况且李遂之后谈及孝子事迹的史料均不提及“逸典”的具体情况,因此可以断定,“逸典”所述的内容绝不可靠,“逸典”本身就是当时或之前伪造的东西。

上述李记所载的传说此后虽然传承了下来,但在细节上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李记中说周雄死后尸体被装入灵柩,而天启《衢州府志》则载:

周孝子庙:王原籍杭州府新城县人,姓周讳仲伟。宋淳熙间,母汪氏感蛇浴金盆之瑞而生,年二十四,母病剧,从母命祷于婺五王庙。比回,闻母讣,哀伤舟中。衢人异之,即奉王肉身,装以布,添建庙祀焉。有大旱为霖及反风灭火之应。(36)

这则记录与李遂记载的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可以说是李遂记载的故事的延续。与李记不同的是,周雄的尸体并没有被装殓入棺,而是直接被制成“肉身”像崇拜。毫无疑问,这是后来才产生出来的传说,可能是受佛教影响后来添加上的(37)。李遂记中谈到衍圣公孔文远与周雄有交谊,周雄去世后亲挽其灵柩。光绪年间,衢州知府林启所作的庙记却有如下的记录:

杪都人士将有事于庙,请余作记,具王之为神始末暨历朝封典甚悉,始恍然。……衢之衍圣公孔文远相与有素,感其孝,殓其躯以殡,建宇祀之,颜为宋孝子祠。(38)

谈到孔文远亲自为其为殡葬,并建立其祠庙,命其为“宋孝子祠”(39)。林启所记内容并非源于他本人的考证,而是由当地居民“杪都人士”提供的,完全属于流行于民间的传说而已。由李遂以后的各种传说所载内容与李记相异来看,李记所载内容不过是那一时点(嘉靖年间)的传说而已。既然是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也在情理之中。

明清时代,并非所有地方的周雄信仰都有着孝子传说的内容,如前所述,万历年间杭州流行着周雄生前是爱国志士,因忧愤国运,抑郁而死的传说。当然,杭州的这种说法也是后世衍生出来的。不过,通过这一事例,我们得知周雄信仰在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类型的传说。其中以在衢州等地流行的孝子传说影响最大。

前面提到衢州周雄孝子传说最早出现于嘉靖年间的李记。那么,周雄孝子传说到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

新城县人凌誌(40)在为景泰《新城县志》所作的序中只提到“周雄父子之捍御,又皆为表表者”(41),这时的周雄神还只是与其子一道受到崇拜的神而已,并无什么值得后人称道的义行事迹。万历初年编纂的《严州府志》虽然记载了严州府城的二处周雄庙,但从中却找不出周雄是孝子的任何记载(42),万历《新城县志》中也找不出周雄是孝子的任何记载。可以说,无论是严州还是周雄故乡的新城县,孝子传说的流传都不会早于衢州。甚至可以说,严州、新城等地后来出现的孝子传说,可能是受衢州流行的传说影响而进一步改编的。弘治《衢州府志》中,周雄庙被记载为“周翊应侯祠”,完全秉承了南宋以来的传说,弘治《徽州府志》也把周雄庙记载为“周翊应侯祠”,可以说嘉靖以前的史料中尚未出现“周孝子”的说法。可以断定,在浙江省等地,至少弘治年间(1488—1505)尚未出现周雄生前是孝子的传说,更不要说流行孝子传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