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震震源多少公里是什么意思

地震震源多少公里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家们对这种地震形成的原因尚不是十分清楚,但对构造性地震起源于地壳断层已基本达成共识.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得地壳发生相对运动,这些运动产生的应力将使岩层发生弯曲褶叠,高山就是在这样的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当这种应力达到此岩层的破坏应力(见第三章)时,岩层将发生突然破裂或爆炸,如图2-14所示,地球内部强大的应力与能量在这点上释放,这点因此被称为震源.震源处强大能量的释放,将引起周围地质的强烈

2.4.1 构造性地震与地震波

科学家们对这种地震形成的原因尚不是十分清楚,但对构造性地震起源于地壳断层已基本达成共识.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得地壳发生相对运动,这些运动产生的应力将使岩层发生弯曲褶叠,高山就是在这样的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当这种应力达到此岩层的破坏应力(见第三章)时,岩层将发生突然破裂或爆炸,如图2-14所示,地球内部强大的应力与能量在这点上释放,这点因此被称为震源.震源处强大能量的释放,将引起周围地质的强烈振动,这个振动又以弹性波(亦称地震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与表面传播,从而发生了波及范围很广的地震.

img30

图2-14 断层运动的基本类型

这种地震波携带大量能量,引起地动山摇,摧毁地面上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如果释放的能量足够大,设置在全世界的地震台站都可以记录到地震波.地震波主要有两种.

1.体波

这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它有两种形式:

(1)纵波(P波),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的方向一致,这种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为7—8km·s-1(千米/秒);

(2)横波(S波),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的方向垂直,这种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为4—5km·s-1,比纵波慢.

2.面波(或导波)

这是沿地球表面或某些通道传播的波,主要有:

(1)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勒夫(Love)波(L波)和瑞利(Rayleigh)波(R波);

(2)沿地球内部某些界面(如岩层表面)传播的斯通利波;

(3)沿地球内部某些低速层(如石油或水层)传播的通道波.

体波是一种“自由波”,它能在地球内部各个方向自由传播.而面波是“限制波”,它们局限于在某些表面或界面上传播.就地震的危害而言,体波携带了巨大的能量,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元凶.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我们可以分析这些不同的地震波在到达观察站的次序.图2-15(a)所示是俯视图,图2-15(b)所示是侧视图.假设地震是在一个均匀的介质中发生的,震源离地表比较浅,而观察点离开震源又有一定的距离.图中X表示研究点离震源的水平距离,双箭头表示地表面的振动方向,R,L,S,P表示波的种类.在地震波中纵波(P波)波速最快,它最早到达,它相当于声波.这种波只引起地面的前后方向(X方向,即沿着振波传播方向)振动.横波(S波)要比P波稍慢,它有两个分量,一个分量引起地表面上下振动(SV),另一个分量引起地表面左右(即在地表平面内与X方向垂直)方向振动(SH),再后面到达的是L波,它只引起地表面左右晃动,最后到达的是R波,它是一种椭圆波,即地震质点在垂直方向上作椭圆运动.它的波速一般仅为3.5—4.5km·s-1

img31

图2-15 均匀介质中各种波的传播速度与到达次序

一次地震产生了许多波,这些波在实际地球中传播的规律要比上述理论复杂得多,特别是当观察点离震源很近的时候.但根据上述波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对震波的感觉大致判断离震源的距离,从而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不是处在离震源很近的地面的话,一般都会感觉到两次明显的震感.一般首先感觉到的是水平方向的晃动,然后是以上下运动为主并夹有水平晃动的振动.这两次振动的间隔(Δt)往往决定着你离开震源的距离(S),有S=3Δt,其中S的单位为km,Δt的单位为s(秒).比方说如果感觉两次振动的间隔在30s左右,那么距震源就有90km左右.因为地震的能量是随距离急剧衰减的,震源离你越远,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