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中国参与全球灾害治理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于中国参与全球灾害治理合作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国际社会重视中国的声音,希望中国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灾害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继续推动中日韩三国防灾减灾合作。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际和地区防灾减灾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国家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彰显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截至目前,中国为实施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以下简称“UNISDR”),每年向UNISDR 提供30 万美元捐款。

中国作为联合国中央紧急应对基金创始捐助国之一,自2007 年起每年捐款50 万美元。[8]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次区域减灾合作,例如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东盟(10+1)、东盟地区论坛(ARF)、上合组织、湄公河委员会(MRC)等区域或次区域合作机制为依托,积极推动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救灾互助协定》,并先后提出制定“中国—东盟救灾合作行动计划”以及举办“地震搜救演练、海上搜救演练”的倡议。2013 年中国相继参与了首次中日韩灾害管理桌面演练、东亚峰会救灾桌面演练、上合组织联合救灾演练等十多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救灾演习,增进了与灾害多发国相关部门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然而, 随着自然灾害爆发频率的增加以及破坏程度的增强,我国应在进一步提高自身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灾害治理合作。

第一,中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本身就是对全球灾害治理的贡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每年受灾地区人数高达2 亿人, 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 ~5%。[9]因此,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本身就是对世界一个很大的贡献。世界各国灾害治理的实践证明,公民具备较高的危机意识,对于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消除恐慌,恢复工作、生活秩序等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均制定了许多防灾应急预案,但公众却知之甚少,许多人不知道政府设定的疏散避难场所,不了解地震发生时如何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为此建议: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应对灾害危机的培训工作,适时组织人们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演习和训练。要把危机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行动。具体讲,危机教育不但要体现在政府的宣传中、舆论的导向中,而且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中,特别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灾教育。如在小学的自然课中介绍关于灾害及防灾减灾的常识,在中学可以设置一定课时的减灾基础课。还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应对危机事件。

第二,深入研究全球灾害治理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灾害治理规则制定。全球灾害治理合作理论研究的专业性强、学科背景交叉关系复杂、应用导向鲜明、资料获取和研究难度大。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相关理论研究队伍,对相关国际学术前沿、国际惯例和实际操作缺乏深度认知,高水平跨学科理论研究成果还不多。因此,对全球灾害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政府责任、法规制度、企业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等深层背景去探究全球灾害治理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对推动国际减灾合作理论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国际社会重视中国的声音,希望中国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灾害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参与并影响国际灾害治理规则制定,维护我国利益。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参与全球灾害治理意味着我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愈来愈大,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国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国家利益进行选择,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减灾外交”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全球灾害治理中的影响力。

第三,不断拓展与世界各国(地区)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渠道。一是重点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交流,把中国的减灾经验和教训、减灾信息、技术成果、应急管理机制等与发展中国家共享。特别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防灾减灾方面的高级人才。二是注意借鉴欧洲国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先进经验。欧洲拥有以高新技术支撑的减灾救灾产品,中欧双方要研究建立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特别是加强空间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与合作。三是继续推动中日韩三国防灾减灾合作。像中日韩三国这种在地缘、人文和经贸关系上有如此密切联系的近邻,在世界各地是十分罕见的,这为三国之间开展防灾、救灾合作奠定了基础。应该说,在中日韩之间开展自然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方面的合作,不仅是地理近邻关系的天然需求,也是相近文化背景和政治互信的需要,更是人道主义的要求和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

第四,积极落实《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2015~2030年)》设定的“到2030年大幅降低灾害死亡率、减少全球受灾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等全球性目标。根据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有关“增加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的倡议,一是继续推动实施综合减灾战略,制定实施中国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过程;二是不断加大对防灾减灾领域的投入,进一步提升重大减灾工程以及基础设施设防水平;三是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国际规则的制订,重点培养和选派防灾领域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机构任职,增强中国在国际减灾事务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