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类的消化吸收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胆汁酸盐使食物脂类乳化,使不溶于水的脂类乳化成细小的微团,提高溶解度并增加了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及吸收。食物中的脂类经上述胰液中酶类消化后,生成一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这些产物极性明显增强,与胆汁酸盐乳化成混合微团。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

脂类的消化及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段进行。

(一)脂类的消化

脂类物质在小肠上段经各种酶及胆汁酸盐的作用,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等。胆汁酸盐使食物脂类乳化,使不溶于水的脂类乳化成细小的微团,提高溶解度并增加了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类的消化及吸收。食物中的脂肪乳化后,被分泌入小肠的胰脂肪酶催化,水解三酰甘油的1和3位上的脂肪酸,生成2-一酰甘油和脂肪酸。此反应需要辅脂酶协助,将脂肪酶吸附在水油界面上,有利于胰脂酶发挥作用。食物中的磷脂被磷脂酶A2催化,使第2位酯键水解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食物中的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胆固醇及脂肪酸。食物中的脂类经上述胰液中酶类消化后,生成一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及溶血磷脂等,这些产物极性明显增强,与胆汁酸盐乳化成混合微团。这种微团体积小,极性强,可被肠黏膜细胞吸收。

(二)脂类的吸收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上段。中链(C6~C10、短链脂肪酸(C2~C4)构成的三酰甘油经胆汁酸盐乳化后,即可被吸收,在肠黏膜细胞内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及甘油,通过门静脉入血。长链脂肪酸(C12~C26)构成的三酰甘油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酸和一酰甘油,吸收入肠黏膜细胞后,在肠黏膜细胞内再合成三酰甘油,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经淋巴入血,被机体所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