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调控与货币政策

金融调控与货币政策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调控职能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来履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为调控货币总量及其结构,通过保持货币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来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货币政策不是中央银行的金融行业管理政策,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同时,它也是中央银行用于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五、金融调控与货币政策

金融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调控职能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来履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为调控货币总量及其结构,通过保持货币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来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1993—1999年,我国执行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9—2007年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是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其内涵是: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企业贷款投放,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等薄弱环节的支持。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不是中央银行的金融行业管理政策,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要素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物价)和对外币值(汇率)稳定两个方面。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同时,它也是中央银行用于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应具有三个条件:相关性,即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稳定、密切相关的关系;可控性,即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定期对其进行核算。我国中央银行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所谓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存量。

在实践中,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加以监测、分析和调控。我国现阶段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用符号M0表示;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用符号M1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用符号M2表示。在这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中,M0与消费物价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脆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的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从我国的实践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利率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但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决定了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它有很大的局限性。货币政策发挥作用涉及宏观经济全局,需在计划、财政政策、投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多项宏观政策的综合协调,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奏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