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透雨概念模型

透雨概念模型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东南海上和我国内蒙古地区有稳定高压存在,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低压中心,使得南上气旋顶部持续影响辽宁地区,产生较强降水过程。地面江淮气旋强盛,东移南上,辽宁地区位受气旋的暖湿切变影响,产生降水。北路冷空气南下,与低空急流携带的暖湿空气在辽宁地区交汇。地面上,辽宁上游地区低值系统发展形成蒙古气旋东移暖锋影响辽宁地区,形成降水。地面华北气旋发展强盛,辽宁受其顶部影响,带来大面积降水过程。

1.3.3.1江淮气旋型

图1.14为江淮气旋型透雨概念模型。

(1)亚欧中高纬度高空呈两槽一脊形势,贝加尔湖(以下简称“贝湖”)高压脊前为宽广的东亚大槽,冷空气沿西北气流南下,同时中纬度地区形成南支槽,南支槽东移北抬并加深,与东移南压的东亚大槽同位相合并同时加强。西南低空急流逐渐形成,引导我国西南低值系统(在28~32h/、103~107h&区域内)东移北上加强且一直向北延伸。西北路(40h/以北)冷空气与南上的低空急流携带的暖湿空气在辽宁省地区交汇,形成明显的低空切变。在25~35h/、100~120h&有地面倒槽、气旋波、气旋生成,在低空西南急流作用下迅速发展北上。在东南海上和我国内蒙古地区有稳定高压存在,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低压中心,使得南上气旋顶部持续影响辽宁地区,产生较强降水过程。

图1.14 江淮气旋型透雨概念模型

(2)亚欧中高纬度高空呈两脊一槽形势,贝湖东侧不断有短波槽引导冷空气沿新疆北部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南下,在我国江淮地区上游形成南支槽,与南下短波槽同位相合并加强。东亚低空呈鞍形场控制,海上为稳定的高压阻挡,我国东部为浅低压带,西南低空急流偏东携带暖湿气流与西北路、东北路冷空气在辽宁地区交汇。地面江淮气旋强盛,东移南上,辽宁地区位受气旋的暖湿切变影响,产生降水。

1.3.3.2蒙古气旋型

图1.15为蒙古气旋型透雨概念模型。

图1.15 蒙古气旋型透雨概念模型

(1)中高纬度高空贝湖附近西风槽建立,东移过程中不断加强,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辽宁地区,华北地区浅槽发展形成东移,江南短波槽形成。低空低值系统发展为蒙古低涡,东移影响辽宁,辽宁地区处于低涡底部控制,有明显的风切变提供动力条件。高空槽前有强盛低空急流形成,且急流轴一直向北伸展,为辽宁地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北路冷空气南下,与低空急流携带的暖湿空气在辽宁地区交汇。地面上,辽宁上游地区低值系统发展形成蒙古气旋东移暖锋影响辽宁地区,形成降水。

(2)高空乌拉尔山(以下简称“乌山”)高压脊加深东伸,鄂霍次克海(以下简称“鄂海”)高压脊维持,乌拉尔山高压脊前不断有短波槽引导贝湖冷空气东移南下,中纬度呈较为平直的西风气流。低空蒙古高压和海上高压对峙,我国东北部受一个浅低压带控制,东北路冷空气南下与南上西南急流在辽宁地区交汇。地面大兴安岭低值中心沿蒙古气旋前部东移,地面冷锋与南来倒槽结合,气旋后部冷高压东南下,北部冷锋与倒槽暖锋交替影响辽宁地区。

1.3.3.3华北气旋型

图1.16为华北气旋型透雨概念模型。

图1.16 华北气旋型透雨概念模型

东亚高层呈明显的西高东低形势,乌山地区为高压脊,整个东亚地区处于宽广的槽区控制,贝湖地区为北槽(涡),不断有横槽南下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西风槽以南为一直的西南气流。低空西北(华北)低涡发展东移,我国西南部有一深厚的高压系统,低涡系统前部偏南急流将南方暖湿水汽输送北上,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南北两股急流在辽宁上游地区辐合明显,冷暖湿空气对峙。地面华北气旋发展强盛,辽宁受其顶部影响,带来大面积降水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