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家过年不收礼(古代的送礼习俗)

谁家过年不收礼(古代的送礼习俗)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到逢年过节,就成了送礼季节。可见,古人不但送礼,而且对送礼很讲究。然而,对于送礼,也有古话是这样说的,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说的是,礼品的意义重在价值而不是价格。明代冯梦龙的《古今笑》中,辑有两则关于送礼的故事。这样的送礼没有别的企图,只是表达了心意。过年过节的送礼都已改变了它的本意,变得过于功利,从这点上讲,很多节日也失去了节日的气氛。

每到逢年过节,就成了送礼季节。商场里琳琅满目,摆满了精美的商品。就是在平时,送礼活动也是静水流深,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几千年来,中国人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就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正是人们对礼的认识的真实写照。

在《史记》中可以看到,常有天子赐与诸侯“千金”等,说明钱币之类是可以作为礼物的。另外还可以是宝剑,“宝剑赠英雄”是人们认可的佳话,甚至是马这种特殊的礼物,关羽的“赤兔马”就是曹操所送。可见,古人不但送礼,而且对送礼很讲究。

然而,对于送礼,也有古话是这样说的,叫“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说的是,礼品的意义重在价值而不是价格。其实这个故事,原是说唐贞观年间,西域回纥的一个使臣,背了只天鹅去长安进贡。不料路上天鹅飞跑了,使臣捡了根羽毛去长安进贡,居然受到唐朝皇帝的嘉奖。现在的人送礼时,往往也很喜欢用“千里送鹅毛”来替自己的礼物客套上一番。而实际上,当今的风气,却是礼越来越重,名目花样也越来越多。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笑》中,辑有两则关于送礼的故事。一个是南朝孔之给皇帝送礼,送的居然是二片干姜。正史上说孔所献的干姜为二十斤。另一个是明朝鲁铎给他的老师送寿礼,送的是半条枯鱼。这两个小故事,作者是把它当笑话来讲的。所幸的是,皇帝知道孔之的清廉,并没有怪罪,只是嫌少了点。而鲁铎的老师更是没有放在心上,仍然与学生言笑甚欢。这样的送礼没有别的企图,只是表达了心意。

不管怎么说,干姜和枯鱼还是能拿得起来的东西,但是竟然还有拿雪和云送礼的。明张岱《西湖梦寻》中写道:“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宋时每腊前必奉雪表进。”这是拿山上的雪送给当官的作礼物。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天都黄山之云海,相传为第一奇观。山中人往往以盒收之,纸固其口,作土物馈送。”这是拿空中的云作礼物。恐怕这世上没有什么礼物比送雪和云更雅致的了。

由此看见,古人送礼,更多的时候送的是心意,讲究的是情致。比如,李白以诗赠予好友汪伦,更是将“送礼”送心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古代的情人之间,送的手绢也是很特别:“一方罗帕寄相思,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而如今,我们社会上的送礼,无非是为了拉关系,找工作求人办事等等,当官的能够发财,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送礼。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送礼就伴随了人的一生,孩子出生要送,过生日节日要送,结婚要送,人死的时候也要送。过年过节的送礼都已改变了它的本意,变得过于功利,从这点上讲,很多节日也失去了节日的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