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评是一种处世之道

批评是一种处世之道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犯有过错者,促使其认识过错并改正提高,而不是打击和压制。分管文字的马主任没有草率地指出其症结所在,而是一直在等待恰当的机会。这就是换框法当中“批评与批评者换框”。很多人认为,批评是一根刺,是一把刀,稍有不慎容易伤害到别人,但有些事不批评却又不行。其实,批评是一种处世之道,只要掌握一些批评的技巧,运用得当,批评同样也可以成为一朵美丽的鲜花,受到人们的欢迎。

众所周知,生活中的批评无处不在,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朋友同事间的交往,上下级之间的共事等——想避都避不开。你也许批评过别人,同时你也被别人批评过。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犯有过错者,促使其认识过错并改正提高,而不是打击和压制。那么,如何做到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伤害别人?

先表扬,后提醒。秘书小文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候就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自尊心极强。刚到县政府办公室的时候,有些心高气傲,认为公文是小菜一碟。但由于不了解文学作品与公文的区别,写的好几份材料都没有通过领导的审核,心里十分郁闷。分管文字的马主任没有草率地指出其症结所在,而是一直在等待恰当的机会。过了不久,机会终于来了。马主任在报纸上读到了小文刚发表的一篇写得很精彩的散文。他把文章收好,又找来一篇公文。然后,把小文叫到办公室。马主任夸奖道:“你的那篇散文写得很棒啊!我读过了。”这话出自分管的领导之口,简直让小文受宠若惊。接着,马主任又拿出那篇公文说:“你看这篇文章怎么样?”小文看完后说:“这篇文章也写得很好,文风朴实,语言准确,说理透彻。”马主任说:“你的眼光不错啊,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公文,是作为范文用的。”马主任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对小文说:“希望你的公文写得像你的散文那样棒。”接下来,马主任跟小文一起讨论起公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来。常言道:“响鼓不用重锤敲”,此后,小文很快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很快就成了办公室的“顶梁柱”。

点评:其实每个人都是清楚自己的缺点的。马主任能准确把握小文自负的心理,先赞扬他的散文写得很棒,然后运用类比方法,希望小文的公文:写得跟散文一样棒。这种办法的优点在于比较委婉,被批评者特别是自尊心强者容易接受,并且会愉快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要责人,先责己。张辉刚到新单位上任不久,职工胡松就因喝醉酒闹事,被人告到了单位。在找胡松谈心之前,张辉事先对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结果得知,胡松这段时间正在跟老婆闹离婚,心情不好,经常喝酒闹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任领导也曾经做其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张辉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把胡松叫到办公室,真诚地向他道歉说:“我初来乍到,因为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工作,对你关心不够,没有来得及跟你进行沟通,让你受了委屈。”张辉的话大大出乎胡松的意料之外,他原以为会像前几次那样,被领导大骂一通。谈完心之后,张辉还亲自带着胡松登门去向那位“告状”者道歉。对方一看,胡松的态度很诚恳,加上单位领导也亲自上门了,气也就顺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这次事件之后,胡松像变了个人似的,工作认真起来了,逐渐改掉了一些坏毛病,家庭自然也和睦了。

点评:很显然,张辉懂得批评的艺术,懂得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和符合人物身份的方式,先检讨自己,说是因为自己对职工关心不够,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为批评披上了温情的外衣,从而使得胡松在内心里放弃了跟自己对抗的情绪,产生了亲近感,所以张辉的意见易于被接受,自然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假设场景,亲身体验。董明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有一个学生在写“灸”字时,总是爱多一点成“炙”,董老师纠正了很多次也不见从其改正。通过这件事,细心的董老师发现,不只是写错一个字的问题,这位学生在学习习惯上丢三落四的。董老师心想,得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这不良的习惯,否则以后会给他的工作和事业带来不利。

有一天上课时,董老师别出心裁地拿来一个皮球放在这位学生的面前,并且交代不许弄掉它,如果不照着做,将加倍处罚。下课时,董老师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道:“你觉得多一点好受吗?”学生实话实说:“很难受。”然后,董老师趁热打铁,跟学生讲了一些做事认真、严瑾的道理。你还别说,这看似奇怪的一招“惩罚”,却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后这位学生写这个字时,再也不多写那一点了,并且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点评:应该说,这是—个很有趣的办法。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比起那种“家长式”的诸如“你怎么那么笨”“你的记性被狗吃了”之类的训斥效果会好很多。董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营造了一个具体的环境,把学生置于具体的场景之中去体验、感受,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且记忆深刻。

运用换框法。“换框法”的提出是美国的语言程序学大师罗伯特·迪力茨。所谓换框,是围绕一些想象或者体验更换新的或不同的框架,从语言的角度讲,就是反话正说,多用正面的语言,注意负面的影响,将批评变为询问。如“害怕失败”转换为“渴望成功”“愚蠢”转换为“精明而聪慧”“不切实际”转换为“具体,可以达成”等。

一位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跟老师谈自己的理想。那个理想对于他来讲,确实是很不切合实际的。老师想了想,本来打算从实际的角度提醒他,不要为虚幻的梦想浪费时间,但看着孩子向往的眼神,出口的话由“你能不能现实一点”式的批评变成了询问“你打算怎么实现这个理想?”结果,这位学生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开始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试想—下,如果那位老师在听了学生的话后,直截了当地说“这个理想不可能实现”或者“你能不能现实一点”学生的回应要么是“我想你是对的”、要么是“不,可以实现。”这样,极易造成矛盾冲突,不易于学生接受,其实,“你能不能现实一点”与“你打算怎么实现这个理想”本质的意思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传达的信息不—样而已,一个负面,一个正面。很显然,正面的询问比负面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这就是换框法当中“批评与批评者换框”。

很多人认为,批评是一根刺,是一把刀,稍有不慎容易伤害到别人,但有些事不批评却又不行。其实,批评是一种处世之道,只要掌握一些批评的技巧,运用得当,批评同样也可以成为一朵美丽的鲜花,受到人们的欢迎。

(曾祥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