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避行为是对妈妈的“惩罚”

回避行为是对妈妈的“惩罚”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亲子关系中所说的回避行为通常是指父母和宝宝中的一方因不满对方的行为而剥夺对对方的爱,以此做出“惩罚”,这是一种先天的反应。不止宝宝会对妈妈做出回避行为,妈妈有时候也会对宝宝进行惩罚而做出回避行为,这时候,宝宝是完全能够感受到的,尤其是当宝宝并不知道原因的时候,回避行为产生的惊慌就更加严重。回避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惩罚行为之一,妈妈有时候会以此来惩罚宝宝,宝宝也可能会以此来惩罚妈妈。

回避行为是对妈妈的“惩罚”

有些妈妈发现,在自己没有及时满足宝宝的要求的时候,宝宝就会“惩罚”妈妈,对妈妈态度很冷淡,甚至在妈妈跟他说话的时候,将头转过去,明确表示:“我不想理你!”

宝宝对妈妈有种特殊的依恋,尤其是2~4个月的宝宝。这时候的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能力,能够判断一些基本的事物。当他看到喜欢的人或者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开心的笑;反之,看到不喜欢的人或者意愿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不高兴,会放声大哭,或者干脆不理妈妈,剥夺掉对妈妈的爱,对妈妈做出“惩罚”,回避行为就是这样一种惩罚。

在亲子关系中所说的回避行为通常是指父母和宝宝中的一方因不满对方的行为而剥夺对对方的爱,以此做出“惩罚”,这是一种先天的反应。当妈妈偶尔不得不离开宝宝一天的时候,宝宝就可能会因此而对妈妈产生不满,从而不理妈妈,这就是回避行为。不止宝宝会对妈妈做出回避行为,妈妈有时候也会对宝宝进行惩罚而做出回避行为,这时候,宝宝是完全能够感受到的,尤其是当宝宝并不知道原因的时候,回避行为产生的惊慌就更加严重。

宝宝的思维模式与大人不同,他们对于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也跟大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无法向他们解释大人的很多行为的动机和原因。但是,宝宝是在不断地成长中,在不断地了解这个世界,虽然他们听不懂,妈妈也还是应该尽量地用简单易懂的话给他解释,这样会让宝宝觉得得到了尊重,也会知道自己在妈妈的心目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才能够减少对妈妈的这种回避式的“惩罚”。这样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也会使宝宝心情愉快,对于宝宝日后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发育也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当然,妈妈也要注意自己对宝宝的“惩罚”,若是让宝宝太过惊慌,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不利于宝宝的心理发育,而且会让宝宝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容易遇事产生惊慌,还容易使宝宝形成懦弱的性格。

回避行为在任何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中都被看作是惩罚和威胁的举动,它就是在明确告诉对方:如果你不改变你的行为,你就会被抛弃。这种行为有时候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候却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妈妈要适当的做出回避行为,不可过多,也不能完全不做。对于宝宝的回避行为,妈妈要尽量想出自己到底哪里做的让宝宝不满意了,从问题的根本出发,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促进亲子关系。

专家提示

回避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惩罚行为之一,妈妈有时候会以此来惩罚宝宝,宝宝也可能会以此来惩罚妈妈。但是,在亲子关系中的回避行为往往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不满意而做出的,这只是在要求对方改正自己的行为,通常没有害处,只是妈妈对宝宝做出回避行为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可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