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中允巧联对惊众人

郭中允巧联对惊众人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明代时,泰和有个人名叫郭中允,幼年天聪,喜欢读书,特别好问,大人所说的什么典故逸事,他都要问个究竟,因而颖悟过人。大伯的话音一落,小中允望向池边苍翠的松树,随即就对云:“鹤立松梢点破青。”郭中允的下联,同样在第三、四字叠用“钉”,而前一个“钉”读平声,指钉子,是名词;后一个“钉”读仄声,指敲打,动词。  大伯干脆不说话了,略有些骄傲地注视着郭中允。

  明代时,泰和(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有个人名叫郭中允,幼年天聪,喜欢读书,特别好问,大人所说的什么典故逸事,他都要问个究竟,因而颖悟过人。

  他才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个长者同在池中洗浴。这时有一只乌龟从水中冒出头来,浮在碧绿的水面,分开水波游去。那个长者素闻小中允能作对子,便问他说:“大伯我出个上联,看你能不能对上?听好了——龟浮水上分开绿。”大伯的话音一落,小中允望向池边苍翠的松树,随即就对云:“鹤立松梢点破青。”大伯点头微笑说:“不错,不错。”

  一老一小洗浴完毕,走上池岸,循着山边回家去。正是春夏相交的季节,雨水丰润,竹林地上冒出茁壮的春笋。大伯的雅兴又来了,手指着竹笋,目光却看着小中允,说:“孩子!你来对。瞧——笋出钻钻天。”

  长者很得意,以为这孩子肯定对不上来了,因为他所说的上联藏有奥妙:第三、四字都是“钻”,同字但不同音,前一个“钻”读仄声(zuàn),指钻子,是名词;够一个“钻”读平声(zuān),指捅破,是动词。下联要对得工整,就必须同样有叠字,还得平仄、词性都对仗,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怎么能够……谁知大伯还没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小中允已经从地上摘了一朵草蕈,同时答道:“我对上了——蕈生钉钉地。”

  大伯不由大吃一惊:对得太妙了!郭中允的下联,同样在第三、四字叠用“钉”,而前一个“钉”读平声(dīng),指钉子,是名词;后一个“钉”读仄声,指敲打,动词。叠字、平仄、词性全对上了,此外意境也极为吻合。大伯惊讶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小中允天真地问:“大伯,我对得不好么?”长者猛地回过神来,连声说:“好,好!”

  不一会儿,一轮太阳西沉,显得分外火红,照着山旁一条小溪,清澈的流水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粼粼的波光。长者又出了一个上联:“溪水碧于南度日。”此话里有更深的奥秘:“南渡”暗藏一个典故:北宋被金兵攻陷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宋徽宗、钦宗被俘虏,宋高宗南逃到江南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历史上称之为“南渡”。

  大伯干脆不说话了,略有些骄傲地注视着郭中允。他心里也明白,出这样的上联抛给面前这孩子,也实在太难为他了。

  不料郭中允平时就听长辈讲过北宋亡国的故事,他转了转眼睛,居然又对出了下联:“夕阳红似靖康年。”

  大伯眼都傻了。北宋灭亡的那一年,就是在靖康年,历史上成为“靖康之变”。下联对得如此工整,他还能说什么呢?他只能连连叹气,喃喃地说:“绝了,绝了!”

  简评:小小对联,尽显郭中允学士的扎实。对联虽然寥寥数词,出尽了风光,但是谁又能见到背后的辛酸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