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牢记父亲教导,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牢记父亲教导,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里,茅盾的国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经常上榜得奖。茅盾每天下午三时放学后,便坐在炕沿,代替母亲做这个工作。父亲这篇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遗嘱,对茅盾日后追求救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影响极大。父亲死时,茅盾十岁,弟弟五岁。陈爱珠对孩子要求严格,她不仅注意抓智育,辅导孩子读诗史,检查孩子的学业,而且重视德育,引导孩子做有志气的对国家有用的人。陈爱珠教育孩子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讲究教育方式、方法。

1903年茅盾八岁,乌镇办起了第一所新的小学。父亲对这所小学讲授“新学”颇为满意,高兴地送儿子进学校。在学校里,茅盾的国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经常上榜得奖。

就在这一年,父亲得了“骨痨”,竟瘫痪卧床不起了。尽管这样,父亲还在坚持学习,可是他五个指头拿不住书,母亲经常拿着翻开的书籍,竖在父亲胸前,看完一页后,再翻一页。茅盾每天下午三时放学后,便坐在炕沿,代替母亲做这个工作。

父亲病在床上三年。1905年春天,他知道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就抓紧安排后事。

他让茅盾搬出他的书籍来整理:有十几本《新民丛报》,几套《格致汇编》,还有一本《仁学》。父亲对晚清思想界的彗星谭嗣同特别敬重,指着谭嗣同的《仁学》对茅盾说:

“这是一大奇书,不可不读。你现在看不懂,将来能看懂的。”

从这以后,父亲不再看书了,天天向母亲和茅盾讲述国家大事,讲日本怎样因明治维新而成为强国,讲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亡国之势。父亲还立下遗嘱(由父亲口述,母亲含泪笔录),要点是:中国大势,除非有第二次变法维新,否则要被列强瓜分,要救国,要振兴实业,需要理工人才。嘱咐茅盾和弟弟沈泽民长大要学理工科。父亲还抚摸着爱子茅盾,勉励他说:

“大丈夫要以天下为己任!”

并反复说明这句话的意义。父亲这篇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遗嘱,对茅盾日后追求救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影响极大。

1905年夏末秋初,病了三年之久的沈永锡就像干了膏油的灯盏,奄奄长瞑了,终年三十四岁。

母亲忍着悲痛,用楷体写了一副挽联,寄托哀思: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爱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父亲死时,茅盾十岁,弟弟五岁。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重担沉重地压在母亲陈爱珠身上。

陈爱珠对孩子要求严格,她不仅注意抓智育,辅导孩子读诗史,检查孩子的学业,而且重视德育,引导孩子做有志气的对国家有用的人。

陈爱珠教育孩子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讲究教育方式、方法。茅盾小时候,活泼贪玩,整天跳呀嚷呀,有时还打架,不免要耽误学习。遇到这种情况,母亲虽然很生气,但也不忍心打骂孩子,而是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当时社会上家庭教育的方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旁人见陈爱珠从不打骂孩子,便冷言冷语地责怪她对孩子太“姑息”了。

“难道是我姑息了吗?”

母亲一度也疑惑过。但她经过一番深思,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我有我的教育准则,只要抓好大节教育,孩子偶尔贪玩点也没什么!”

母亲语重心长地对茅盾说:

“你父亲死了,你一定记住父亲的遗言,做个有志气的人。俗话说,长兄为父,弟弟将来如何,全在你做个什么榜样。”

茅盾默默地记下母亲的教诲。从此,这个十岁的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处处听母亲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