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爸爸妈妈的话听不进去,对父母的建议很抗拒

爸爸妈妈的话听不进去,对父母的建议很抗拒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妈妈发现辰逸最近出现了逆反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对父母的话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对于父母的建议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抵抗到底。孩子与父母不是敌对关系,如果孩子十分抗拒父母的建议,家长就要注意查找原因,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给予批评。面对不合作“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要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事出有因的,特别是当孩子出现听不进爸妈的话、对父母的指教有逆反心理这类现象时。

真实案例:

妈妈发现辰逸最近出现了逆反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对父母的话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对于父母的建议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抵抗到底。一天妈妈看着辰逸物品摆放得很乱的书桌,就让他动手整理一下,可是他却表现得十分抗拒。

“你每天写完作业,要把书桌整理一下,这么乱糟糟的,光看着都别扭。”妈妈指着乱七八糟的书桌对辰逸说。

一般家长的反应:

辰逸不耐烦地说:“乱点怕什么?我就喜欢这样。”

顿时,妈妈气得目瞪口呆: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建议?竟然理直气壮抗拒家长的指教!于是妈妈火冒三丈,大声说:“你怎么越来越不懂事了?让你整理一下书桌也不对吗?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连书桌都不整理,还能干什么?”

辰逸一扭头,干脆不理妈妈,一场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了。书桌依然乱糟糟的,孩子依然不听话。

比打骂更有效的方法:

星期天妈妈刚从外边买菜回来,就听到孩子在与同学说话。辰逸说:“爸妈不准我看电视、玩电脑,只让我学习……偶尔到户外活动一下还行。”另一个说:“跟我爸妈一样,真是太过分了!”妈妈这下子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天他跟家长对着干是因为这个原因。

到底应不应该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呢?关于这个问题,妈妈与别的家长和老师讨论后决定:可以看电视,但不能看连续剧,而且看电视的时间要严格限制,内容最好是新闻类或者科技博览类节目。用电脑的时间也有规定,每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妈妈特地与孩子签订了一份《男子汉娱乐时间协议》,将上面的内容都列在协议里,让他遵章办事。孩子因为妈妈做出了让步,十分开心,更何况,能与家长签“合同”,辰逸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了字,后来也很自觉地遵守约定。

辰逸每天都看些动画片,听听新闻,或者看看他感兴趣的军事以及科技类短片,不仅心情得到了放松,还增长了知识,也拓展了视野。除此之外,利用电脑查找资料、与朋友联络,也是对学习的有效辅助和增进友谊的有效途径。孩子与父母不是敌对关系,如果孩子十分抗拒父母的建议,家长就要注意查找原因,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给予批评。

教养心得:

面对不合作“不听话”的孩子,父母要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对孩子有全面的把握,才能找到孩子反抗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

父母与孩子对话,应该尽量放低身架,尊重孩子,不能以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对待孩子。要从内心真正地尊重孩子,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予以尊重。

对待孩子的问题要始终保持耐心,冷静对待。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多花心思,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一些看似错误的做法其实是情有可原的,那么对于孩子的态度,作为家长的你也就要酌情考虑了。

专家解读

多从自身找原因。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事出有因的,特别是当孩子出现听不进爸妈的话、对父母的指教有逆反心理这类现象时。作为父母,要从自身找原因,多反思,看看孩子为什么逆反。责任是双方的,有时,我们前行时遇到阻碍,就应该从另一个方向看看是否有别的出路。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有进有退,能屈能伸,方谓之道也。

家长不光要时刻检视孩子,更要时刻检视自己。家长往往因为处理问题不当,使孩子的思想出现偏差,出现逆反心理。作为家长,要学会严于律己,知错就改,这样才能做好孩子的楷模。

停止对孩子的反复唠叨。父母对孩子说话,切忌唠唠叨叨。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很喜欢像祥林嫂似的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讲,生怕没讲透,非要孩子当面给出反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一语中的,适可而止,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

谈话要以尊重为前提。要始终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个体。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时,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的,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说话时也要讲究技巧,注意方式、方法,该委婉的时候一定要含蓄,同时要注意“度”的把握,“言犹未及”或“过犹不及”都不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说过三个说话的原则:说话不要咄咄逼人;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让人觉得友善。父母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三个原则,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不要使孩子对你的话感到厌烦,要让他不仅喜欢听你说话,还喜欢与你一起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不要与孩子硬碰硬。对待孩子的态度要顺势而为,面对孩子的抗拒,家长要冷静,也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考,让他的思想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有些家长见孩子稍有反抗便立即火冒三丈,这样只会使矛盾激化。

当孩子对父母的指教表现得极端反感,甚至到了大吵大闹、摔东西、发脾气的地步时,父母可以向后退一步,暂时不要理睬他,也不要流露出悲愤或厌恶之情,更不要站在旁边说赌气话。此时,父母可以不动声色地收拾一下孩子发脾气时可能碰坏的东西,然后关上门离开,对他实施“冷冻处理”,让他先给自己发热的大脑降降温。然后,等他情绪平稳的时候,不经意地再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