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岁,孩子定规矩的最佳年龄

~岁,孩子定规矩的最佳年龄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中,小江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因为在3~6岁这个重要的年龄阶段里,他的规矩教育是缺失的。

家长难题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会重视起来,着手给孩子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可是,有些家长却认为,自己家的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没必要用规矩来约束孩子。真是这样吗?

情景再现

爸爸妈妈在上海打工,小江一出生就被寄养在了爷爷奶奶家,直到7岁,才被爸爸妈妈接到上海。

爸爸通过关系好不容易将儿子送进了家附近的学校,可是小江爸每个星期都会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不是说,小江乱用同学的东西;就是说,小江顶撞老师;要不就是,小江上课捣乱……面对频频惹麻烦的儿子,爸爸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天小江爸找到了儿子的班主任,当班主任听说了小江的情况后,说:“3~6岁是给孩子定规矩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很难了。在老家,可能是老人太过溺爱孩子了,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抓紧时间,还是可以让小江一点点改正过来的。”

听了老师的分析,小江爸有点后悔,自己过去的那个决定原来是错误的。如果在孩子出生后让其和自己在一起,情况很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专家点评

案例中,小江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因为在3~6岁这个重要的年龄阶段里,他的规矩教育是缺失的。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没有体会到亲子之爱,这就让小江的童年出现了很多遗憾。这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3~6岁是定规矩的最佳年龄,错过了这一时期再想让孩子有新的改观,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到了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成熟了,他能分清对与错,最初的价值观、是非观都是3岁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原则性的问题是绝不能姑息迁就的,比如,打人、说脏话、浪费粮食等。

家教建议

在3~6岁这个重要阶段,要给孩子定规矩,让他明是非。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家长要多鼓励;做了错事,一定要及时纠正,还要让他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做。

方法一:给3岁大的孩子立规矩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3岁的孩子会变得很任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任务就是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执行规矩的时候,如果自己有能力做到,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洗漱。这时候,发脾气和哭闹仍然是会经常发生的,有些孩子还会噘嘴生气,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

1.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

即使孩子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完成,也不要惩罚他,要对他的每个努力都做出表扬。

2.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

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结束前做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然后坐在那里等着开饭。

3.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

3岁的孩子,一般来说,已经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最好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要尽快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方法二:给4岁大的孩子立规矩

4岁的孩子社交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并且更加专注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完成大人的要求,有些孩子会隐瞒真相,但是却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

1.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

如果孩子不认真执行规矩,甚至还大哭大闹,既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做出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2.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撒谎和欺骗的行为,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因为他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就贬低他,要尽量减少孩子的羞愧感。

方法三:给5岁大的孩子立规矩

5岁大的孩子已经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和各种规则,逐渐开始尝试着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对方的感受了。他能够按规则做事,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是,偶尔会超越界限试探家长,看看家长有什么反应。孩子到了5岁自控力会明显增强,即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也不会摔门、打人或者大哭。

1.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规矩做事,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2.尝试一种行为管理办法

每天早上,可以让孩子把画有笑脸的三张图片贴在墙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表现,就把笑脸变成苦脸,并注明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一旦3个笑脸都变成苦脸了,就要对其进行小小的惩罚。

3.设置一些限制

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可以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就别玩玩具了。”这样,孩子就渐渐地懂得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了。

3~6岁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给孩子立规矩,就会使孩子的教育出现缺失,严重者还会影响未来的性格发展。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时期,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错失这个机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