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缺少爱心的原因分析

孩子缺少爱心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孩子缺少爱心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毋容置疑,孩子婴幼儿时期,是家长对他们进行爱心培育、建立亲情基础的最佳时期。待孩子长至五六岁,再进行爱心培育补课,这时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孩子的爱心培育离不开父母双方的密切配合。但孩子仍对家长缺少爱心,其原因又在哪里呢?这是因为家长只顾给孩子提供爱心,甚至进行溺爱,但恰恰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心培育。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他们是在模仿家长行为中学会爱心的。

有些孩子缺少爱心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这里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家庭小环境的原因;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孩子本身的原因。就家长与孩子双方关系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未建立其亲情基础

毋容置疑,孩子婴幼儿时期,是家长对他们进行爱心培育、建立亲情基础的最佳时期。包括家长对孩子的喂养、抚摸、玩耍、做游戏和语言交流等,都有助于培育孩子的爱心。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家长恰恰错过了这一爱心培育的最佳时期。有的母亲刚刚生下孩子,就交给老人抚养,自己或出国留学,或做生意,一走就是好几年。有的父母虽在国内工作,却长期外出进修、出差,或两地分居,或忙于工作,而放手让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或保姆代管孩子,未能及早地建立起亲情基础。待孩子长至五六岁,再进行爱心培育补课,这时只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一位母亲其女儿自小是由保姆带大的,吃、穿、住、行、玩都与保姆在一起,所以对保姆的感情特别深。母亲下班回家想与女儿亲热一下,可女儿理也不理,拉着保姆的手就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保姆回家3天,女儿就哭3天。母亲出差许多天,女儿连一个电话也不接。其原因就在于这位母亲在早期教育中未能与女儿建立起亲情基础。

(二)家庭破损、不和睦或教育方法不当给孩子情感造成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爱心培育离不开父母双方的密切配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家庭成员死亡、离婚、再婚、分居、劳教、劳改和不和睦等,致使爱心培育难于持续下去,并给孩子在情感上带来极大的创伤,极易造成他们的抑郁、冷漠、无情,甚至导致犯罪。北京市少管所对154名未成年犯进行的调查显示:属于单亲家庭的有52人,占34%;近60%的未成年犯家庭教育不健全。另据司法部门的调查,60%~70%的犯罪少年来自家庭破损、不和睦或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熊建.《反思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导读》2004年第10期)

(三)家长忽视对孩子的爱心培育

有些孩子自小同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孩子仍对家长缺少爱心,其原因又在哪里呢?这是因为家长只顾给孩子提供爱心,甚至进行溺爱,但恰恰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心培育。他们只重视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关怀,给孩子提供吃的、住的、穿的、玩的、用的和花的,真是应有尽有;但恰恰忘记了精神上的和心理上的爱心培育。他们既没有教育孩子体验家长对他们的爱,也没有教育孩子如何去爱父母、爱他人。因而,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自私的、冷漠无情的,甚至是专横跋扈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所指出的:“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是最坏的教育者。”(《中日专家谈家教》,同心出版社)

(四)家长自身示范作用欠佳而造成恶果

爱心培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潜移默化性。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他们是在模仿家长行为中学会爱心的。父母孝敬体贴自己的老人,孩子也会跟着孝敬体贴自己的父母。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熏陶,跟着学习和模仿。另外,幼年期的孩子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当父母虐待自己老人,与他人斤斤计较、冷漠无情时,其孩子也往往是非难辨,无形之中也受到不好的影响,形成不良思想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