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疆文化研討會

新疆文化研討會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10月20日至22日,“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峰論壇暨第五届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金秋十月的吐魯番博物館隆重召開。本次研討會的題目是“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來自國内外的專家學者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和貿易這一主題展開研討,交流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

湯士華(吐魯番學研究院)

2014年10月20日至22日,“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峰論壇暨第五届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金秋十月的吐魯番博物館隆重召開。研討會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吐魯番地區行署主辦,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吐魯番學研究院、吐魯番博物館承辦。本次會議主題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和貿易進行,吐魯番是絲綢之路上著名的貿易中轉站和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其經濟社會發展與絲綢之路密不可分,因而此次會議在國内外學術界反響熱烈。

參加研討會的有來自德國、英國、美國、日本、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等國家和國内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澳門理工學院、中華書局、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南省社科院、甘肅省社科院、湖南省長沙市文廣新局、長沙簡牘博物館、新疆社會科學院、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新疆民族古籍辦、新疆博物館、龜兹研究院等大學院校及科研學術機構在内的共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60餘名專家學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艾爾肯·吐尼亞孜親臨吐魯番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艾爾肯·吐尼亞孜常委站在貫徹習近平主席“絲綢之路經濟帶”講話精神的高度,指出深入挖掘絲綢之路經濟帶内涵的重大意義,提出了廣聚各方人才、廣結各界友人的殷切希望,表達了對國内外專家的誠摯謝意。他强調吐魯番要抓住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提高文化開放水準作爲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内容和目標,創新人文交流方式,加强國際傳播、交流與溝通,並希望與會代表以這次學術研討會爲契機,圍繞各項議題深入研究探討,不斷拓展新疆文化遺産保護與研究事業的深度和廣度,爲推進新疆文化遺産保護事業的繁榮發展和改革創新積極建言獻策,爲推動國際文化遺産保護交流合作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研討會的題目是“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來自國内外的專家學者緊緊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和貿易這一主題展開研討,交流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大會共收到國内外學者提交的研究論文五十二篇,大會發言四十餘篇,涉及内容廣泛,匯聚資料詳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用的理性探討;二是對絲綢之路沿綫文物的發現認識及其在絲路上的經濟文化價值;三是對作爲絲路樞紐之地吐魯番出土文獻的研究;四是對吐魯番及其相鄰地區文物遺跡的研究。

吐魯番地區文物局書記趙强以《爲吐魯番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交河、高昌故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回顧》爲題,第一個作了大會主旨發言。他回顧了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的吐魯番交河、高昌故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過程,重點講述了從2006年8月世界文化遺産中心在吐魯番召開了絲綢之路申遺協商會後,吐魯番堅持不懈的申遺努力,以及2014年前半年打響的絲綢之路申遺攻堅戰,講述了吐魯番地區文物工作者爲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所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同時,表達了吐魯番地區文物工作者對文化遺産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信心。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來自中華書局的柴劍虹先生代表學會向大會召開表示祝賀,同時轉達了年過九旬的國學大家馮其庸先生對本次會議的關注和問候,他的《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吐魯番學的一點思考》一文,高屋建瓴,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吐魯番學的觀念、視野與研究方法。大會主旨發言的專家學者還有德國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院教授、長江學者阿不都熱西提·雅庫甫的《回鶻文占星術書殘卷與絲綢之路的宗教文化生活》、德國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吐魯番研究所所長德金的《絲綢之路文化變遷——伊朗語使用者之貢獻》、武漢大學歷史學陳國燦教授的《對吐魯番地名發展演變規律的探討》和吐魯番學研究院特聘專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所研究員吕恩國的《洋海貨幣的歷程》,他們從不同的學術角度,在古代宗教、語言、文字、地名和貨幣等方面闡述了吐魯番在絲綢之路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朱雷教授的《跋唐西州交河城名山鄉差科簿》、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劉安志教授的《唐代解文的發現及其意義——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爲中心》、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李方研究員的《唐西州高昌城西水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伊斯拉非爾·玉蘇甫研究員的《回鶻文哈密本〈彌勒會見記〉敬品新發現的第二葉》、武漢大學經濟學院乜小紅教授《十六國時期高昌絲織業的織造户》、西北大學裴成國副教授的《高昌國的葡萄酒生産與絲路貿易》、西北師範大學文化學院劉再聰教授的《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中古基層行政體系》、陝西師範大學楊春榮博士的《北涼高昌太守隗仁研究》等論文,利用吐魯番出土文書所提供的資料信息,對中古時期的吐魯番及絲綢之路沿綫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新思考,展現了新成果。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朱泓教授的《小河墓地古代人群的口腔健康與飲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王博研究員的《額敏縣也迷里古城遺址墓葬出土顱骨的人種研究》、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劉文鎖教授的《洋海墓地研究》、中國科學院蔣洪恩教授的《吐魯番勝金店墓地農業活動研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魯禮鵬研究員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鎮墓神獸研究》、阿麗婭·托拉哈孜研究員的《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的仕女騎馬俑所反映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内涵研究》、中國社科院楊益民研究員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陶燈燃料的科技分析》、吐魯番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祖力皮亞·買買提的《吐魯番史前皮革製品的考察與研究》、吐魯番學研究院館員陳新勇的《吐魯番洋海墓地出土最早馬球考》等論文,從絲綢之路沿綫的最新考古和出土文物進行了科學深入的研究,成果斐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吐魯番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祖力皮亞·買買提的《吐魯番史前皮革製品的考察與研究》和陳新勇館員的《吐魯番洋海墓地出土最早馬球考》的論文,其研究領域是學術界極少有人涉足的,可謂開吐魯番學早期皮革用品研究之先河。

新疆龜兹研究院霍旭初研究員的《高昌回鶻佛教圖像研究補證》、中央民族大學張鐵山教授與李剛博士的《吐魯番雅爾湖千佛洞5號窟突厥文題記研究》、敦煌研究院楊富學研究員與陳愛峰博士的《吐魯番古代宗教演變及其特點》、龜兹研究院副院長趙莉研究員的《流失海外吐魯番大桃兒溝石窟壁畫復原》、龜兹研究院苗利輝副研究員的《龜兹風佛教藝術及其對吐峪溝石窟的影響》、新疆大學歷史系艾合買提·蘇萊曼教授的《維吾爾傳統文化中的拜火教遺存初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研究生劉政的《吐魯番出土雙頭鳥紋樣與佛教“共命鳥”無涉》等論文,從高昌與龜兹的宗教傳播與演變到佛教石窟壁畫藝術等方面,呈現了絲綢之路上不同時代、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宗教傳播與發展的研究成果。

澳門理工學院譚世寶教授的《身毒、浮屠、祁連、單于、可汗、莫賀等詞考釋》、新疆師範大學歷史與民族學院劉學堂教授的《説“七”》、新疆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賈從江研究員的《古代絲綢之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及啓示》、甘肅社科院李志鵬研究員的《試論“高昌吉利”錢兼有民俗錢之風韻及其用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古籍辦副主任艾爾肯·依明尼亞孜編審的《絲綢之路的維吾爾族傳統文化與古籍文獻簡況》、河南省社科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習剛的《拓展吐魯番學軍事領域研究大門,助推吐魯番學邁進中期發展階段》、西北師範大學魏軍剛碩士的《淝水戰後初期河西地域集團政治活動考察》、吐魯番學研究院碩士生苟翰林的《基於正史〈西域傳〉的西域地域範圍演變探微》等論文,根據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物,從研究絲綢之路歷史的角度,對絲綢之路沿綫一帶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爲今後拓展吐魯番學研究的視野提供了許多借鑒。

參加研討會的國外專家不僅向大會提交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在大會上進行了學術交流。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辛姆斯·威廉姆斯教授的《索格底亞那和巴克特里亞的品質與重量銘文研究》、亞非學院教授蘇珊·魏泓女士的《塔里木的貿易》、德國哥根廷科學院西蒙尼·克麗絲汀教授的《藏於伊斯坦布爾Aratestate的一些材料》、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馬林·莫克的《歐亞大陸中部和東部地區先民對麻黄植物的認識和利用》、日本東京農業大學農學部教養分野主任山部能宜教授的《吐峪溝K18壁畫的數碼復原》、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克里米亞修復實驗室院長阿勒滕别科夫·克雷姆的《文物考古安全方法》、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阿勒泰與突厥研究中心研究員占鐵根·哈爾焦拜的《中古早期古代突厥的地下陵墓》、土耳其烏沙克大學現代突厥語方言與文獻學院藝術與科學系埃羅爾·撒卡里教授的《絲綢之路:貨物與文化交融》、土庫曼斯坦馬赫圖姆庫里大學民族考古系謝爾大爾·瑪莎里擴夫教授的《淺析古代絲綢之路貫穿土庫曼斯坦的路段之史與改綫的情況》、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人文大學薩迪讓列娃·高爾杉博士的《絲綢之路上時間概念國家範式》、蒙古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世紀系穆圖巴耶爾博士的《蒙古秘史之蘇克人注釋評介與第二汗國紙幣》、蒙古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巴圖博士的《突厥,回鶻“娑匐”詞是否名號?》等論文,從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綫國家的政治、歷史、經濟、貿易、考古、宗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幾個國家刊佈的最新考古資料,引起了參會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將爲今後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提供更有利的實物佐證。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代表中,除了許多德高望重的、多年致力於吐魯番學研究的老一輩專家學者,還有許多年輕一輩的博士生和碩士生,他們或是導師推薦或是毛遂自薦參會,我們欣慰地看到吐魯番學研究這門顯學已經深深吸引了衆多國内外年輕有爲的學者來耕耘這片充滿希望的學術田野。

此次學術研討會爲期三天,各參會專家學者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近年來關於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的科研成果。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院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教授説:“衆所周知,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東西方文明與文化交融、交流和對話之路,今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構想,那麽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吐魯番再一次成爲新絲綢之路上貿易、文化交流的重地。”

與會專家還參觀了2014年在多哈第38届世界遺産大會上確立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這一新的世界文化遺産名録中的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兩個遺址點。

總之,“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峰論壇暨第五届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緊緊圍繞吐魯番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主題,結合吐魯番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綫國家考古發掘出土的衆多實物,通過國内外專家學者的共同研討,提供了諸多詳實可靠的新史料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正如新疆吐魯番地委書記張文全總結的那樣:系統全面地開展吐魯番學研究,不但突出了吐魯番地區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吐魯番歷史上繁榮的貿易經濟和相容並蓄的社會文化,又將吐魯番學真正置於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進行綜合性比較研究,將進一步開拓這門學問的深度和廣度,在吐魯番學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