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心感受孩子的需求

细心感受孩子的需求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父母不同的耐心和智慧。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细心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此家长要用心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疏导。

细心感受孩子的需求

在一辆奔驰的火车上,一个3岁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将手中的饮料瓶砸向地下,妈妈拣起给他,他又砸,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周围的成人都感觉心烦和焦虑,妈妈也准备斥责他了。这时,中铺上的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伸出头对孩子的妈妈说:“阿姨,他是想学猴子,像砸坚果一样把瓶盖砸开。”妈妈拣起瓶子问小孩子:“你是想把瓶盖打开吗?”小男孩认真地点点头。所有的大人都感到释然,释然中又带有惊奇。可能,相对于成人,10岁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这个3岁小孩子的世界。目前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而关键性的几个阶段需要父母用心把握。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父母不同的耐心和智慧。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细心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元素。一旦孩子有了自信心,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坦然大方地表达自己。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自信心的孩子,他的思维会更加敏捷,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强。

因此,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应该关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内心需求:如游戏、交友、看课外书、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要鼓励并引导孩子自信地正确表达,不能因为担心影响正常学习而一味阻止。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容易感到孤独,他们的内心需求更强烈,更渴望得到理解。这就要求父母要主动调整自己,尽量安排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增加跟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用心感受孩子的所需所求。特别是假日里,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打打球,一起看电视,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鼓励孩子帮着一起适当做点家务,或带孩子出去旅游,从而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大孩子的视野,努力创造孩子自信表达自己的机会。

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氛围里也会更愿意主动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允许孩子表达积极的感情,也允许孩子表达消极的情绪。情绪变化是孩子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反映,让孩子自由表达感情,尽管实行起来很困难,但它无疑是很必要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地表达感情并进行正确的疏导。

如果你的孩子常在家里说一些对某个朋友表示讨厌的话,那么你就应主动和孩子讨论他的感觉,并引导他正确评价自己的伙伴,及时疏导孩子这种不良情绪。正如,允许孩子说“我喜欢”,也应该允许孩子说“我不喜欢”,让孩子把消极的情绪都发泄出来,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家长更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无论孩子是烦躁、绝望、委屈、生气、孤独,还是兴奋、快乐、激动,家长都要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指责或反对他的这样的情绪表达。当然了,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认同、赞同、支持他的情绪,而只是希望家长能关注到、意识到、觉察到孩子的情绪,表明你已注意到、看到、感觉到、认识到并能理解孩子的情绪,从而使自己有一个更宽的视角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即使你认为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儿,你也要先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再想办法改变他的不良情绪,孩子的情绪得到接纳以后,他自己就有能力解决问题了。

了解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之后,还需要家长积极进行疏导。首先,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孩子的消极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让孩子对影响情绪的事不去多想、不去多看。如孩子因依恋母亲而哭泣,可用玩具、游戏等方式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其次就是给孩子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以此来冲淡孩子内心的不安,虽然有些理由往往是宽慰孩子的借口,实际并不合理。再就是,引导并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感易变,难于控制,家长应见机行事。最后,就是要允许孩子适当宣泄。孩子有了一些消极情绪,不妨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如果非要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压抑在心里,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社会生活中,内心需求和情绪变化往往传达着语言难以表达的种种微妙信息,人们通过这些反映而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孩子的喜怒哀乐表达着孩子内心的需求,反映在不同的情绪上,通常是很真实的,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

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随着成长,孩子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提高,心理需求会因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变化而更加趋于丰富、成熟。要想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绪变化,不是一时半会的事,需要家长长期付出关爱和努力。

人渴望生存,但人更渴望被人理解,而这种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为有强烈。因此家长要用心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疏导。无论孩子大小,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和孩子共同找答案。愿所有父母真正在孩子身上多下些工夫,用心感受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