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到孩子真实的感受

看到孩子真实的感受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见意味着理解、接受和认同,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拥抱孩子脆弱的内心,虽然你不能代替孩子生病,但你能分担或带走他内心的一部分痛苦。看见孩子的感受,你就不会轻易地斥责他多动、强迫、叛逆等行为。更重要的是,看见孩子的感受,你就会停止那些破坏亲子关系的行为,而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也就消失了。看见即懂得,你懂孩子,孩子就懂你,这是良性的情感互动。

多动症、抑郁症、孤独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这些病症听起来似乎都那么可怕,单纯的孩子竟然会得这么复杂的严重的病,这让父母焦虑不堪,也让孩子整日被痛苦折磨,治疗这些病症当然有很多方法,如药物的、心理的,但所有的疗法最终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看到孩子真实的感受。

如果注意力只是在这些病症的外在表现,那么于事无补,因为找不到孩子得病的源头除非是单纯的遗传所致,就很难真正治愈孩子的病。就算是完全因遗传所致,如果不能深刻地体会孩子的感受,也很难配合孩子进行有效的治疗。况且,有些病正是由于父母无视或扭曲孩子的感受而造成的,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对待孩子的心态和方式,那么孩子的病症只会无解。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

这是“看见”的力量。看见意味着理解、接受和认同,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拥抱孩子脆弱的内心,虽然你不能代替孩子生病,但你能分担或带走他内心的一部分痛苦。看见孩子的感受,你就不会轻易地斥责他多动、强迫、叛逆等行为。更重要的是,看见孩子的感受,你就会停止那些破坏亲子关系的行为,而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也就消失了。

看到孩子的感受,难吗?只要父母转换一下角度,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就可以。有些父母认为,我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孩子身上呢,我盯着他做作业,盯着他睡觉,盯着他的一切活动……你这只是盯着他的问题,并非关注他的感受。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父母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孩子的各种行为,用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比如,看到孩子不做作业就崩溃跳楼的父母,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是孩子的行为带给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感受。如果这位妈妈关注的是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和他此刻的内心感受,她就不会有崩溃跳楼的行为,也就不会把一件小小的事情升级为紧张的母子冲突。

关注孩子的感受,主动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声音,你就自动地站在了孩子的角度,而非孩子的对立面,也不会轻易对孩子施压,因为你知道那会让孩子不快乐,而你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快乐,而非只让自己舒服。

看到孩子的感受,这是孩子所有心理问题的解药,也是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指南针。看见即懂得,你懂孩子,孩子就懂你,这是良性的情感互动。而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将会制造许许多多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孩子的心理问题。

不要用爱去绑架孩子的感受,而要用爱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如此,你和孩子都会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