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母如何细分工

父母如何细分工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一个人孤独在外时,会特别想家。在这里,就要提提我们伟大的贝多芬先生,一个著名的,不言放弃,与命运作斗争的音乐家。作为一个音乐家,最重要的就是双耳,但贝多芬少了这一样最关键的武器,也没有放弃。今年生日别具意义。

父母如何细分工

从书店买了一本《人体奥秘》回来,我打算跟孩子讲讲人的构造。

6岁的老大望着书中18岁的女孩图画问我,“我们长大了是不是像她那样”,她手指着图上女孩的胸,“也长出两块东西来?”3岁的老二不甘落后,问得更具体:“是不是长出两个波波呀?”我点点头,翻向下一页。

有了老三后,我同太太分工,女孩归她,男孩归我。

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再细分一下,养育女孩和养育男孩更是不同的学问。晓红多同女孩讲悄悄话进行沟通,我则与承恩一起,通过活动来沟通。

老大,从走读到寄宿

从小学升上中学,嘉嘉考入附近省一级中学,学校离家步行只需十多分钟,她可以每天走读。我们计划她初三转到以英语教学为主的学校,为她回加拿大读高中作准备。学校老师告诉我们,初三毕业班不能转学,我们只好在初二下学期提前行动。

嘉嘉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的精英班。

面对新环境,我们引导她,不是别人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别人。

从以下几篇她入读后的作文,可以看出她学习适应的转变。

生活的滋味

这个学期,我转入一所寄宿学校,这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滋味。

刚转过来不久,我就认识了我的室友及其他同学。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寄宿,在很多方面难免会有疑问,无助的我,父母不在身旁,昔日与我结伴的死党已不在身边。在这里,靠的就只有我所认识的这几个朋友了,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时,她们都在不断地帮助我。有一次,宿舍要搞卫生,娇生惯养的我哪晓得这门东西呢?室友们仿佛像电脑扫描般看透了我,一个帮忙打水,一个帮忙洗拖把,还有一个向我详细地解说大扫除的主要任务......当时的我感觉到友情的温暖,原来在我的生活中,友情可以帮助我,初尝寄宿的生活,这种滋味,还挺甜呢!

但是,生活的滋味往往像一块巧克力,甜中带苦,这种感觉让人难以说出口。晚上的时候,我独自躺在床上,一闭上眼就想到此时此刻家中的情景。的确,一个人孤独在外时,会特别想家。夜静得可怕,脑里不断浮现出家中的情景,以及旧同学的容貌,回想起昔日爸爸妈妈的关心,与同学之间的嬉戏玩耍,我鼻子一酸,也说不上是什么味道了。我只能靠自己,学会独立生活。唉,真是苦啊!

除此以外,我要学习改变自己,让自己不再是以前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女孩——就是酸啊!争取适应新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学会打扫卫生,自己调整作息时间,做事不再拖泥带水,还要学会交朋友......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又是一种生活的滋味——辣。

生活的滋味就是如此,让你去感受,让你去发现。生活的滋味就像是一杯良茶,味虽苦,但更多的是良药。

在绝境中寻求希望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帆船,那这艘船一定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总会遇上汹涌的海浪,总会遇到困难的漩涡。但如果你能在黑暗中看见光芒,找到乌云之上的太阳,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那么,要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精神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就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相信自己的实力。“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口中所谓的“白痴”,无非也是那些不相信自己,不敢承认自己的人。在这里,就要提提我们伟大的贝多芬先生,一个著名的,不言放弃,与命运作斗争的音乐家。“伟大”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他在双耳失聪的困境下仍能谱写出动人的音乐。作为一个音乐家,最重要的就是双耳,但贝多芬少了这一样最关键的武器,也没有放弃。他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他相信自己的才能,谱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奏出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条件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永不言弃,始终与命运斗争,靠自己挖掘了希望,战胜了困难。

但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的信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不管身处的环境对你多么不利,也不能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事完全失去战斗力,选择了放弃,那就是给自己制造“绝境”。一个人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抱有一丝希望,加上坚强的意志力,就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就像霍金,他几乎全身瘫痪,但他顽强地面对一切,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仅用几个手指写了一本本让世人为之惊叹的巨作。他在逆境中活出了精彩,在黑暗中找到温暖的光芒,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挖掘了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像他这样顽强,拼搏到底的人,没有愚蠢地放弃自己,让自己变成“白痴” 。凭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人堪称是“天才”!

要在绝境中寻找希望,而希望是掌握在我们手中,靠我们去发掘。有了这股信念,绝境不再“绝”,希望不再是可“望”,更是可及的。有了这股精神,我们必能跨过海浪,走出漩涡,人生的帆船必会乘风破浪。

今天,你16岁啦!

1. 16年前的今天,嘉嘉 Made in Canada;16年后的今天,Christie返回加拿大。今年生日别具意义。

2. 出生后第二年,你回到广州,明白什么是中国文化/西关文化;今后争取每年看一本厚厚的中文书,读《圣约》四福书,继续写你的中文博客。

3. 三姐弟中你是老大,多关心妹妹弟弟,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宝宝妹妹。

4. 四大幸运:读上St. Margaret's School私立女子中学──有个更高平台;直接读十一年班──节省一年时间;申请到了社会保险卡SIN卡──有机会获取工作经验;有资格考取车牌──这里车牌较易考。

5. 一家五口,你先飞走,从此一人在外,学会照顾好自己,定时通过书信、电邮、电话和视频同家里保持联系。

6. 养成周末新平衡:多睡会儿,多户外走走,分时段控制上网的时间。

7. 星期日坚持返教会,见到老人多问候。

8. 安排好每年的暑假。

9. 9月不仅是你的大日子,也是父母的大日子,想一下我们一齐成长的日子,将来也要这样同你的孩子们一齐长大。

10.你说过10岁生日会很难忘,一帮同学同你庆祝,同现在同学和睦相处,多关心别人,吃点亏没关系,无论中外土洋,友情会留下终生美好的回忆。

11. 适应十一年班学习,补回加拿大本土学生之前所学的,真不容易,不要有很大压力,你有一年时间去适应。

12. 十二年班关键是选好课程与专业。

13. 选专业比选大学重要,专业关系职业、将来生活素质。

14. 4年大学,辛苦第一年,关键第四年。

15. 还记得一年前《南方日报》刊登采访我家的报道《父爱“倒计时”:孩子,我只陪你到16岁》吗?

16. 今日,你16岁啦,全世界齐来恭祝你:生日快乐!

老二更需多关注

吃完晚饭,宝宝陪婆婆散步,她问道,婆婆你有三个孩子,和我们一样两女一男,你会不会最疼爱大女儿和小儿子?婆婆望着宝宝,笑着回答,不会的,婆婆疼爱你妈妈、霞女姨姨和英良舅父。每个孩子都是妈妈身上一块心肝肉呀。

这件事提醒我们,不要忽略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第二个孩子,育儿专家提醒过家长,小心“老二现象”。

第一次同嘉宝“开会”谈心,较早一些。宝宝是个聪明孩子但缺乏一点分析能力,制造了不少麻烦。同样我也是先表扬后批评,我和她分析,她还在幼儿园已学会小学一年级课程,她好学,天天缠着妈妈教她。但我也让她自己找最近的问题,她很认真地说自己拖拉,吃饭东张西望,睡觉乱蹬被子,着凉了。我说你不止这些,你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知道好的事做了,知道不好的事也做。我问她,想不想妈妈爸爸为你伤心,她摇头;我又问,想不想我们为你开心,她点头。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可以问大人,你也可以祷告,主日学老师也有教你的。最后,我们俩手拉手,为她的决心祈祷。我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让宝宝知道,我们很爱她,不会因为“老二现象”忽略她,她也不必要以制造麻烦引起我们注意。我们想她从小学习自强自立,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小时候的宝宝好奇又好动,不时闯祸令人担心。宝宝有她善良可爱的一面。在主日学,她帮忙照顾其他小孩,在学校,她辅导好几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然,她这种善良也曾经被人利用过。宝宝自己回忆说,她曾经被“假”乞丐欺骗过:

记得有一次春游路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打扮成乞丐向我讨钱,我不分真假,毫不犹豫给了他一块钱,他连谢都不谢就掉头,又问别的同学要钱。有些同学也跟我一样,从身上掏出钱来。过了一会儿,有同学告诉我她发现一个大秘密:看见这个老人在僻静的地方数着一大把的钱。看起来,他利用别人的同情“挣”了不少钱。我心里不好受,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唉,但愿可以吃一堑长一智。

考入精英班

宝宝班主任陈老师邀请我在会上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经验。

我一直认为,每个家长都是优秀的,即使逊色一些的家长也会有一套办法的,用不着我这个人去传授什么育儿之道,用粤语来说就是“教人养仔”。

事实上,宝宝所在的初一(1)班是精英班,这些小“精英”的父母是老精英,随便哪一个出来都比我有分量。我想推却,但陈老师同样是我家老大读初三时的班主任,可能他欣赏我们在孩子们身上所作的努力吧。

家长会由学生主持,我前面已有好几个学生干部分别介绍期中考情况、排行榜、表扬名单及班里优秀学生代表介绍学习经验,每个发言不超过五分钟。快轮到我了,坐在旁边的女儿提醒我,不要太长。

哎,五分钟能谈些什么?

我只能提纲式讲,无法展开。但我也讲了对于孩子分数的看法:通常我们会透过分数看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大人以收入多寡定成败差不多。我对孩子的分数高低的标准只有一条:你尽力了吗?英文就是 Do you do your best?你知道你的孩子是否尽力。如果孩子没有尽力,什么原因呢?家长不要太快下结论,而是要聆听,认同孩子的感受,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半蹲下身和孩子视线平齐地去听,然后,反思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否有类似情况,最后提出建议。如果孩子尽了力,成绩仍上不去,那不必勉强,可能那就是孩子本身的“质地”。

我两个女儿情况不同。大女儿一努力,成绩一定会飙升,她从初一全年级排名前列到初二中等,中考前我们同她多次谈心,她一发力,考了好成绩,赢得全额奖学金,高中阶段全免费用。二女儿是较平稳的,她不会是最顶尖的,但各科成绩平衡,所以即使她有时表现差些我们也会认同的,所以,她只获得一等奖学金,没有姐姐那样表现突出。

会后有家长主动同我交流,我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家长们聚一聚,虽然中学,尤其是寄宿型的学校不太流行家长聚会,不像小学家长们关系密切。

我发现宝宝已经将我的名片派发给好几个同学。看来,她也有同感。

学会适应

星期五,宝宝参加完“世界儿童夏令村”(CISV)在菲律宾的活动回国了。差不多一个月没见,她长高了,晒黑了,活脱脱是个充满朝气的美少女。

不过,父母是细心、敏感的。很快,我留意到,她不像以前那样滔滔不绝爱说话,关于她在那里的28天的营地生活经历,只是略为带过。大部分时间我们不问她也不说,少有的沉默寡言。同是中国队的三个团友也有相似情形。带队的王老师解释道,他们很舍不得那里的营地生活,离营前的一个晚上和当天早上那些孩子哭了好几次,所以,他们还未回过神来。哦,原来孩子的心还在异域他乡,留恋那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了解到孩子心有所失,当晚,我和太太小心翼翼,尽量不打扰孩子,让她自己整理物品,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

还好,第二天星期六,CISV中国营在从化夏湾拿有个开放日。我应邀参加,于是带着宝宝去参加。参加完开放日活动,我明白为什么孩子那样心有所失。CISV在中国仍是陌生的名词,“世界儿童夏令村”仿佛是社交圈子的俱乐部。其实,它是联合国认可的针对全球青少年相互了解认识的半民间志愿团队组织。它体现一种无国界多元化的联合国文化(可惜中国对这种跨越地域国界的文化了解不多也研究不深)。50年来该组织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国际性夏令营,他们策划组织活动的水平一流,也难怪参加过活动的孩子们那么流连忘返。

这次,宝宝同来自10多个国家的12岁左右的同龄人一齐共同度过28天,他们在菲律宾美丽如画的高级度假村里,天天有不同节目:游戏、表演、参观、自由活动,等等。孩子们没有压力、无须做功课作业,就是玩、开心,节目丰富多彩,日子过得充实。听起来有点像生活在另一个星球。宝宝的室友都来自不同国家,中间他们还更换过一次室友,虽然各自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孩子们有自己的沟通方法,完全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开放日那天,宝宝好像又回到了那开心的日子,又唱又跳,美美地再回味了一番。看来,我要贴近女儿心,理解她的心情。

我努力搜索,在我自己年过半百的人生经历中,似乎无法找出类似宝宝这一段开心日子。但我不错过这次机会学习与女儿相处,在回广州路途中我很坦率地对她讲,我从未有机会那么投入一个活动,但我也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心有所失,心里好似缺少什么似的,一时难以调整过来,无法适应。但我们不能生活在回忆中、沉湎在过去,面对现实,学会成熟。我不知她是否全都明白,我相信时间可以帮她将失落的心寻找回来的。作为父亲,我又一次充当了家庭心理医生。当天,回到家里,她的话开始多了。

奖励自己

有一个周末下午,我坐在客厅看报纸,宝宝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整个下午,她都在房间做周末作业。在我们家,周一至周五不开电视,周末完成了所有作业才允许看电视、上网之类。只见她进了厨房,泡了一杯奶茶,又找到几块甜点,然后,她爬上高高的椅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饭桌前,自言自语地说一句:“辛苦啦,奖励一下自己吧!”她咬了一口甜点,再双手端着茶,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起来。

我一直在旁观察她,不知她是没有发现还是不在乎,她不顾四周,全然陶醉在美茶甜点之中。

在我家三个孩子中,宝宝是最会“奖励自己”的,所有零花钱都买吃的了。现在她去了寄宿学校,要到周末才回家,每次下了校巴,经过便利店,她总要买一个雪糕奖励辛苦了一个星期的自己。

说真的,如果我是初中生,除了用吃、喝、玩、乐来奖励自己之外,真想不出还有什么奖品。至于为什么奖励自己,事后我曾问过宝宝,她翻白眼对我说:“奖励自己,还需要理由吗?”

奖励自己,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增添生活的乐趣,为生命加油。用妈妈的话来形容:这孩子将来懂得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