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献之是古代第一书法家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可以说从小到大,都是被夸着长大的。见母亲总也不回答,小献之跑去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他的字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王献之被称为“书亚”,被人们合称为“二王”。

王献之练字

引语:很多人总责怪命运的盲目,让自己没有任何天赋,天赋虽然对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但命运总是站在勤奋一边,正如大风大浪总站在最好的海员一边那样。

王献之是古代第一书法家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可以说从小到大,都是被夸着长大的。

王献之六七岁时就跟着父亲习字,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一次,王羲之看见小献之正在低头写字,他趁其不备,从后面猛然抓起小献之的笔往上一提,不想笔被小献之抓得很牢——这表示他写字遒劲有力。王羲之很高兴地预言说:“我这小儿以后会成为书法名家。”

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小献之在扇子上写字,小献之一不小心将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大家正发愁呢,小献之灵机一动,将污点勾画成一头小牛。小献之聪慧的名声传了出去,东晋的丞相和皇帝都十分喜欢他,他也不由滋长了骄傲情绪。小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璇:“我觉得我的字写得不错了,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他的母亲郗璇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书法卓然独秀,被称为“女中笔仙”,她不正面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小献之又问。郗璇又摇摇头。小献之急了,冲着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

见母亲总也不回答,小献之跑去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招招手把小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

小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继续练字,当他五年里用完了三缸水后,自以为字写得不错了。他得意洋洋地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花了五年时间,用完了三缸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认真地看了三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孩子,你虽然用完了三缸水,但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的字啊。”

他一听惊呆了,心想:自己以为攀登到了书法的高峰,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啊!从此以后,他戒骄戒躁,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他的字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王献之被称为“书亚”,被人们合称为“二王”。

启示:我们看到王献之的书法时,总会赞叹他的天赋,而任何天才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如果缺乏毅力和恒心,天才也会泯然众人。

延伸问题:让孩子思考“常立志”和“立长志”的不同。

“常立志”的人很多,不是今天大喊口号说要做完某件事,就是明天在家里贴满立志的纸条,但是能完成目标的人却不多,因为“立长志”的难度远远大于“常立志”。

所以,我们在订目标的时候,不妨订得小一点;喊口号的时候,不妨嗓门低一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踏踏实实做事上。“做事三分钟热度”是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养成习惯将对孩子的发展不利,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平时,家长不妨让孩子负一点责任,可以把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孩子给它们喂食,让孩子每天浇花、取牛奶,等等。孩子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