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的源泉

幸福的源泉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一个人只想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时,心灵的愉悦是任何物质和金钱都无法取代的。虽说也是不错的引导,但似乎会让孩子觉得有钱才能行善。她说自己深受姥姥的影响,姥姥在村子里被称为“大慈善家”,经常帮助聋哑人、智力残障的人和孩子。用心了解对方的需求,才能给予最恰当的帮助。而另一所学校,则把给贫困生的补贴直接存入孩子提供的存折中,这种做法充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和隐私。不求回报地付出,得到的才是完美的幸福。

当一个人只想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时,心灵的愉悦是任何物质和金钱都无法取代的。也正是这种快乐,让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白方礼老人74岁时,看到有些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于是决定靠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他们。此后,他挣下35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并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后,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那时他每天在外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和一碗白开水。但是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顶风冒雨、早出晚归。热晕了、摔到沟里或是发高烧都没能让他停下双腿。老人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抱着他那个小木盒子数钱;每个月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蹬着三轮车去学校捐钱。

儿女心疼地劝他,他说:“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觉得特别自在。”

他的女儿说:“有一次,一所学校搞了捐献仪式。绝大多数捐献者不是公司老板就是白领。然而当我们走进教室,学校还没怎么介绍,学生就感动得鼓起掌来,特别热烈。那场景,真是挺震撼的。”

当网络热议“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时,这位老人默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像北京“义务指路老人”谢亮说的那样:“给别人指路,帮了别人,自己心里就高兴!”

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就体会不到这种快乐。当一个人只想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时,心灵的愉悦是任何物质和金钱都无法取代的。也正是这种快乐,让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当我希望闺女也能体会这种快乐,享受这份幸福时,就开始在网上查找适合她的志愿服务项目,有一次还陪她一起去参加了面试。在她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终于发现“无偿献血志愿者”很适合她。

自那以后,从上课培训到独立工作,从个人参加到带领团队,闺女在这个公益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热情,直到高考前才将工作移交给了下一届的同学。

也许我在做妈妈的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但这件事我确信自己做对了。每次活动结束后她快乐的神情都告诉我,闺女未来将不会缺少幸福的体验。

给孩子什么才能让他幸福一辈子呢?就是让他学会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让他知道,幸福与快乐并不遥远,只要肯做,就能得到。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佛洛姆在《爱的艺术》中也说:“不成熟的爱,所遵循的原则是‘因为我被别人爱,所以我爱别人’。成熟的爱,所遵循的原则是‘因为我爱别人,所以我被别人爱’。”

有的孩子给同学讲题,看似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但内心的愉悦、同学的感谢钦佩以及自己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都是他得到的回馈。

有的孩子想当“三好生”,只当老师在的时候才擦黑板、做值日。时间久了,同学看出了端倪,他立刻成为被鄙视的对象。

很多时候,欲望就像手里的沙子,越想抓住就越容易溜走。当爱和幸福也成为欲望时,同样会变成这样。

现在很多父母都乐于鼓励孩子参加慈善和公益活动,内容多是捐款、捐物。虽说也是不错的引导,但似乎会让孩子觉得有钱才能行善。

有位“爱心妈妈”,她帮助两位孤儿治疗疾病,还给他们找到了收养家庭。她说自己深受姥姥的影响,姥姥在村子里被称为“大慈善家”,经常帮助聋哑人、智力残障的人和孩子。逢年过节时,请他们吃饭,还每人给一双亲手做的新鞋,因此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其实,帮助别人的途径很多,越深入了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越能懂得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用心了解对方的需求,才能给予最恰当的帮助。而如果只是随着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去献爱心,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偏离本来的目的。

现在很多高校假期都会开展“支教”活动,但是有些学生是怀着了解贫困地区现状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参与,偏离了服务学生和老师的初衷,出现了未能事先与受助学校良好沟通、不能适应当地环境、课程内容不适合学生等问题,以致有人评论:“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次乡村假期旅行”。

有些父母带孩子到孤儿院看望被遗弃的孤儿,是希望让孩子感受对方的可怜和自己的优越,达到珍惜自己现有生活的目的。于是那些孤儿在节假日见到的爱心人士,经常只有一面之缘,然后就再杳无音信了,以至于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被人喜爱,有再次被遗弃的感觉。

带着功利目的做公益,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用心去做、方法得当,也会有好的效果。

有个企业向学校的贫困生捐款,不仅在全校师生面前将钱交给他们,还现场请每个人谈感想,这令他们感到无比困窘。而另一所学校,则把给贫困生的补贴直接存入孩子提供的存折中,这种做法充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和隐私。

“有爱”未必“会爱”,让受助者有尊严,让受助方乐于接受,也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的。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求回报地付出,得到的才是完美的幸福。带着孩子一起尝试吧,他一定能够体会到从没感受过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