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胃炎可采取哪些外治疗法

慢性胃炎可采取哪些外治疗法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不仅可以采用口服汤剂,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一系列外治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1)针刺:标幽赋云:胸腹满痛刺内关.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中脘为胃的募穴,腑之会,是胃经脉气结聚之处,也是治疗胃病的要穴,有理气行滞,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食化积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治疗脾胃病的首选穴,能补能泻,能升能降,能清能温,有健脾和胃,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不仅可以采用口服汤剂,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一系列外治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1)针刺:«标幽赋»云:胸腹满痛刺内关.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中脘为胃的募穴,腑之会,是胃经脉气结聚之处,也是治疗胃病的要穴,有理气行滞,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食化积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治疗脾胃病的首选穴,能补能泻,能升能降,能清能温,有健脾和胃,消积行滞,行胃降逆,通腑利湿之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取之三里也.合用内关、中脘、足三里诸穴,具有理气止痛,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慢性胃炎属实证者,可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行间等穴,虚证者,可取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等穴.一般每次选用2~4穴,用75毫米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轻捻缓进,使患者感到局部酸、麻、重、胀,并下传至小腹,留针30分钟,中途行针2次,每日1次.

(2)艾灸:慢性胃炎属寒证者可用吴茱萸、肉桂、小茴香、高良姜等药研末,加入黄酒适量调匀,制成直径1.5厘米,厚0.3厘米圆形药饼,放在中脘穴重灸,可达温胃散寒化饮之效.

(3)电针:电针疗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做较长时间的持续行针,节省人力,且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采用电针治疗慢性胃炎,可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膻中、胃俞、梁门等穴,并辨证配穴治疗.如电热针治疗慢性胃炎可采用电热针直刺双侧足三里、内关,然后接通电热针仪,配以毫针直刺双侧三阴交、合谷等穴.

(4)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注射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治疗慢性胃炎可根据辨证取穴,穴位注射维生素B1和B12,或取肝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穴,穴位注射黄芪和复方当归注射液.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毫升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毫升左右,在穴位上斜刺10~15毫米,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毫升),隔日一次,6~10次为1个疗程.

(5)耳压:耳压疗法是在耳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耳壳上按压的治疗方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治疗慢性胃炎,主穴常取胃、脾、皮质下、十二指肠、交感等穴,配穴随证加减,每次主穴选3个,配穴选1~2个.操作方法为: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油菜子、白芥子等,或具有一定形状和质地的药物及其制剂,如冰片、牛黄消炎丸、咽喉丸等,将其置于0.5~0.8厘米见方的胶布中,准确地贴敷在耳穴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一般地说,虚证、老、弱、孕妇、儿童等需补益者,常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实证、年轻力壮者等需攻邪者,常施以直压或对压法.

(6)火针:火针古称“焠刺”“烧针”等,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火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可取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或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等穴,并随证配穴.针具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如圆利针或24号2寸不锈钢针.选定穴位后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并进行严格消毒,宜先用碘酊消毒,后用乙醇棉球脱碘,以防感染.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夹脊穴可刺3~5分深.一般1~2周针1次为宜.

(7)梅花针叩刺: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集合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是“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

治疗慢性胃炎,可采用七星梅花针叩刺背部督脉及膀胱经1、2侧线,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及阳性反应区治疗慢性胃炎.叩刺法有压击法和敲击法,压击法即拇指和中指、环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示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示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示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敲击法即拇指和示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每叩刺一针之间的距离在0.3~1.0厘米,一般每日叩刺一次,连续治疗7~10日为1个疗程.医者在叩刺时要灵巧地运用手腕部弹力,使针尖叩击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迅速弹起,仅在表皮上一击而起,急刺速离,要有弹性,弹跳着连续有节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稳,准确和灵活,叩刺速度要均匀,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如持针不牢,提针慢或针尖带钩,都容易产生拖刺,容易划破皮肤,形成“一”字形的伤痕,并使患者产生刺痛和畏针.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

(8)针挑:针挑疗法也称挑治疗法,是用针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部位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挑断皮内纤维状物质,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简易外治疗法.一般认为,挑出的组织液即病根所在,瘀塞经络,气血不通,导致疾病丛生,而健康人则没有,一挑即出血.针挑疗法由远古的砭刺法和络刺法发展而来,是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瘀滞的功效.

治疗慢性胃炎,可取背俞、夹脊穴为主作定点挑治,如取胸10至腰2椎夹脊穴,或以痛为腧找痛点挑刺,即在病变体表局部区域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刺,如压敏点、疹点等,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突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或浅红色,压之不退色.选好挑点后,用碘酊、乙醇常规消毒,用细长而足够硬度的针(缝衣针或特制的挑针均可),慢进针,当针尖进入皮肤后,挑破表皮,便可挑出一些稍具黏性的皮内纤维状白丝,挑一条拨出一条,一针一针往下挑,直至把针口内的纤维挑完为止,然后再挑另一病点,可连续挑多个.

(9)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特制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将人体可吸收的载体羊肠线(15天左右可自行吸收)植入相应的穴位,长久刺激穴位,起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祛病强身,保健美容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十次,疗效持久巩固,省时方便.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可取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并根据辨证配以肝俞、脾俞、幽门等穴,将羊肠线埋入穴位皮下.操作方法为:先严格消毒所取穴位,术者戴上医用手套,用镊子把羊肠线穿入埋线针针尖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内,得气后左手将针芯往里推,右手将针头往外抽,将羊肠线留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然后将针退出,用创可贴敷贴在针孔处,1天后取下.15~20天1次,3~5次1个疗程.需注意的是,羊肠线不宜外露,根据穴位不同部位,选择埋线的角度和深度,如局部有结节,可做局部剥离、松解.术后1~2天不污染针孔,埋线3天内不吃鱼腥及发物,埋线后局部轻度红肿热痛、轻度发热乏力属正常现象.如出现感染或过敏反应宜及时处理,少数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感染,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个别对药物载体过敏,埋线后局部红肿、瘙痒、发热反应,可做抗过敏处理.

(10)其他

针刺结合艾灸: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胃炎,取胃肠经的特定穴,针刺后诸穴再予隔姜灸,疗效也比单纯的针刺或灸法要好.

针刺结合拔罐:对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针灸配合背俞穴走罐后定穴坐罐疗法进行治疗,在每次针刺结束后走罐,然后再留罐约10分钟.经过治疗后,效果显著,此外采用拔水罐加针刺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脘穴拔水罐后同时针刺足三里,次日取胃俞穴拔水罐后于三阴交针刺,如此循环往复,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针药并用: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取穴,虚寒型针后腹部加艾盒灸,并结合中药治疗;虚热型针后不灸,同时服用中药,或者采用针刺治疗的同时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予以三联疗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针刀疗法:针刀疗法对慢性胃炎亦有良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推拿:在胃脘部、背部、肩臂及胁部进行手法操作,对慢性胃炎亦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针刺加灸配合气功治疗,针灸与推拿、按摩、仪器理疗等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亦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针灸等外治疗法可以对保护胃黏膜、对胃液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影响以及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确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从治疗上看,针灸方法多种多样,既有传统针刺、艾灸、拔火罐、穴位埋线、推拿,又有现代发展而成的电针、电热针、穴位注射等;针刺既有直刺、透刺,又有挑刺、梅花针叩刺,部分为综合疗法.从取穴上看,多取脾经、胃经、膀胱经腧穴,常用穴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三阴交以及华佗夹脊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