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发热

什么是发热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热持续2~4周称为长期发热。体温高达42.2℃以上时,可导致不可逆性大脑损害,以致昏迷、死亡。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在1℃以上,但不降至正常,称为弛张热,多见于心内膜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热度在39℃以上,数小时内可退至正常,伴大量出汗、畏寒或寒战,24小时内体温波动甚大,称为间歇热,常见于败血病、急性肾盂肾炎、疟疾等疾病。

人体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凡腋下体温高于37.0℃或肛温高于37.6℃,或一日间的体温变动超出1.2℃时,即可称为发热。发热并不一定是疾病的症状,一些生理变化,例如月经排卵期、妊娠期及高温环境下均可引起发热,应注意鉴别。

发热一般分为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高热(体温在38℃以上)与低热(体温在37~38℃)。发热持续2~4周称为长期发热。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容易发生41℃以上高热,且常伴有抽搐和呕吐。一般儿童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呕吐时,应首先考虑有发热。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健全,即使有高热也不常引起抽搐和呕吐。体温高达42.2℃以上时,可导致不可逆性大脑损害,以致昏迷、死亡

应注意记录患者一天之内的体温变化情况,温度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在1℃内,称为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与副伤寒。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在1℃以上,但不降至正常,称为弛张热,多见于心内膜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热度在39℃以上,数小时内可退至正常,伴大量出汗、畏寒或寒战,24小时内体温波动甚大,称为间歇热,常见于败血病、急性肾盂肾炎、疟疾等疾病。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主要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其次为非感染性发热,如大面积灼伤,大手术后,心肌、肺、梗死,恶性肿瘤,变态反应,产热、散热异常及中枢神经性发热等。但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诊断起来很复杂,需多方面检查,较长时间观察,全面分析,以求确诊。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注意寻找体内隐蔽的化脓部位,如肝、胆、膈下、盆腔、鼻旁窦等部位。不可滥用抗生素、退热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为这些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使病情复杂化,造成严重后果。

发热是人体对抗疾病的正常反应,对于发热,特别是未查明病因的低热,不应急于服用降温药物,否则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对疾病的治疗无益。一般在高热时才有必要进行降温,通常的降温方法有:①物理降温:用冰袋置于前额处,可以降低局部体温,保护脑部免受损害;②西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制剂;③中药:藿香正气丸或口服液,日服2次,每次3~6克,适用于湿热内阻。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2~3次。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