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观赏鸟,防鹦鹉热

养观赏鸟,防鹦鹉热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养鸟者应注意预防鹦鹉热。一年后,奇怪的“鹦鹉病毒”夺去了他的生命,他患的病就是“鹦鹉热”。家禽和家栖鸟类是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病愈后,如再次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可再次发病。若出现鹦鹉热的典型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诊治,千万不要疏忽大意。患过鹦鹉热的人,最好不要再养鸟,以免再次发病。

饲养观赏鸟是许多老人的爱好,既可丰富业余生活,又可增进身心健康。但是,养鸟者应注意预防鹦鹉热。某市一位大学助教出国期间迷上了宠物,回国时带回4只未经检疫的鹦鹉。一年后,奇怪的“鹦鹉病毒”夺去了他的生命,他患的病就是“鹦鹉热”。鹦鹉热是一种疫源性宠物病,是由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衣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力非常强。

鹦鹉热并非由鹦鹉引起,目前已发现有190多种家禽及鸟类均可传播此病,比较常见的有金丝鸟、黄莺、相思鸟、麻雀、海燕、海鸥、鸡、鸭等。家禽和家栖鸟类是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饲鸟人被染上鹦鹉热,少数人可出现轻微流感样症状,可见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发热、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多数人有发冷、高热、相对缓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全身肌肉痛和喉痛症状,并可有鼻衄、斑疹。约1周会出现咳嗽、咳黏痰或血痰。检查时,肺部有湿啰音,胸片上有肺泡炎的X线表现,肺功能有损害。重者可出现昏迷、气急、发绀、黄疸、肝大等。发病后若脱离养鸟环境,其症状可逐渐减轻,倘若继续接触鸟,症状则加重。病愈后,如再次接触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可再次发病。因此,养鸟者要警惕鹦鹉热。若出现鹦鹉热的典型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诊治,千万不要疏忽大意。治疗不及时,可因精神和意识障碍而危及生命。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发现及时,大多能及时治愈,但愈后病人恢复较慢,饮食不香,衰弱无力可达1月之久。

在养鸟的过程中,如发现鸟羽毛起皱、不食、嗜睡等症状时,可能是鸟感染了衣原体,应使用四环素浸泡鸟食。鸟笼应放在阳台上,不要放在卧室或厅堂,以免使观赏鸟致病菌污染室内空气。喂鸟和清理鸟粪时要佩戴防尘口罩,减少鸟致病菌吸入体内。鸟粪要及时清理,清理出来的鸟粪,可用石碳酸消毒。患过鹦鹉热的人,最好不要再养鸟,以免再次发病。凡有过敏性体质和患有慢性肺病(如肺结核、哮喘等)者,均不宜养鸟。死鸟不要随便扔到院子里或街道上,而要掘土深埋或焚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