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养,养出女孩的高贵

“富”养,养出女孩的高贵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戴安娜去世为止,她与世界150个慈善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是许多慈善机构的直接赞助者或经理人。可以说,这个女孩的命运正是家庭决定的。有教养的家庭走出来的女孩大方得体,缺少关爱和教育的女孩往往不能得到好的婚姻和人生。即使是同一个家庭走出来的两个女孩,由于父母的关注程度和对待态度上细微的差异,也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命运。对于长期工作在外地的父母而言,关注女孩有点力不从心。

第5章 “富”养,养出女孩的高贵

女孩的未来,是父母选择的

1981年7月29日,容貌高贵、体态优雅的戴安娜披着7米多长的婚纱,在圣保罗教堂与查尔斯王子立下永生相爱的誓言。无数的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中有人甚至昨晚就已露宿街头,只为亲眼目睹这场王子与公主的童话。

在近百万国民的狂热欢呼声与全球7.5亿电视观众的瞩目下,戴安娜穿着那件象牙色婚纱,成为了童话故事中幸运的“灰姑娘”。当查尔斯王子送上深情的一吻,戴安娜彻底沉浸在了幸福的喜悦和爱情的甜蜜之中。

戴安娜,一个永恒的名字,她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威尔士王妃”。

从平民到王妃,戴安娜的前半生走上了一段童话般的历程。当她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惊异于她的美丽、动人、高雅、端庄。尽管她并非显赫的家庭出身,但她的美已经征服了挑剔的英国人。良好的成长环境,给戴安娜的王妃之路铺上了鲜花。

16年之后,“英格兰玫瑰”戴安娜不幸在车祸中逝世,当死讯传来,同样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外,成千上万的人手捧鲜花为她祈祷。令举世同悲的,不仅因为她是容貌美丽,更重要的是她生前热衷于慈善事业,她在萨拉热窝访问战争致残的儿童、毫无间隙地与艾滋病人和麻风病人握手、在津巴布韦积极地为难民们分发食品、为抗艾滋病和抗癌协会筹款在纽约拍卖自己的服装……就在去世前的三个月前,她还访问了波斯尼亚。到戴安娜去世为止,她与世界150个慈善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是许多慈善机构的直接赞助者或经理人。对慈善的关注让戴安娜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了人民的心中。尽管婚姻不如童话般完满,但没有人责怪戴安娜,她依然是正统的王妃代表,哪怕时隔多年之后,查尔斯王子再娶,人们也不禁不住回忆起当年戴安娜的美丽和优雅。

戴安娜的人生,既有甜蜜的结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婚姻的失意和专注于慈善的崇高。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已经足够让人们记住她,怀念她;也足够让一个女孩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善心。

为何在众多英格兰女孩中,偏偏只有戴安娜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父母给她的容貌、家庭给她的气质和教育给她的品格。可以说,这个女孩的命运正是家庭决定的。古往今来的女子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

教养的家庭走出来的女孩大方得体,缺少关爱和教育的女孩往往不能得到好的婚姻和人生。即使是同一个家庭走出来的两个女孩,由于父母的关注程度和对待态度上细微的差异,也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命运。

在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里有两姐妹,姐姐从小听话、温顺,父母总是对她很放心,也从不过多地关注她;妹妹性格倔强、淘气,而且长相很可爱,因此常常得到亲戚们的夸奖和父母的关注。正如“马太效应”一样,姐姐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而妹妹却越来越出众。姐姐上了一所不太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继承父亲的“衣钵”,做起了公务员;妹妹则考上了很好的大学,顺利读完了研究生,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

虽然姐姐和妹妹的人生孰好孰坏还不能简单地判断,但是按照很多名人对人生的定义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来说,妹妹的人生无疑更加丰富,她可以自由选择的舞台更加宽广。同样是一个家庭的孩子,但是父母不同的态度,成就了女孩不一样的人生。

虽然现在人们总是喜欢说不要“溺爱”孩子,但事实上很多家长不是在溺爱孩子,尤其是女孩,爱她越多越好,绝对不会把孩子爱坏了。现在看起来好像是父母很迁就孩子,实则是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如果你的家庭中有一个小女孩,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对女孩子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女孩的心灵比较依赖别人的关注,女孩的性格和对自己的看法往往来自父母的言语和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女孩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少关注造成的。

女孩子性格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妒忌心重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给以关注、没有及时抚平她心中的不平衡造成的。

我们建议父母要在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来和女孩沟通,最好是在她入睡前的一个小时,可以和她谈谈今天的收获,给她讲讲童话故事,和她一起读一首小诗、听一段音乐等等。即使不是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父母和女孩在一起的话,也能起到很好的“关注”的效果。

对于长期工作在外地的父母而言,关注女孩有点力不从心。这时候父母最好能按时给女孩打电话,并且一定要守时。这样的行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告诉女孩,你一直在关注她,她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一定会出现在说好的时间里。这样有益于女孩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

有条件的父母,最好能够带着女孩去见见外面的世界,或者就是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这样也是在增加女孩被爱的感觉。

仅有物质远远不够

几乎没有人会喜欢“拜金女”“败家女”“豪门艳女”这样的称呼,但娱乐圈中带着这种“头衔”的明星还真不少见,帕丽斯·希尔顿应该算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帕丽斯·希尔顿的祖父是全球连锁的著名酒店希尔顿酒店的总经理,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在美国经营管理着403家酒店,其国际酒店集团在全球80个国家内有着逾71000名雇员。就是这样一个大集团的千金小姐,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拜金女”。她不缺少奢侈品和财富,但她似乎永远缺少满足感,于是不断地制造话题,哪怕是成为不怎么好的话题。

希尔顿曾经因为驾驶执照被吊销后仍然开车被判入狱45天,一下子她成为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希尔顿4.6亿遗产落空,其放荡给家族抹黑”“帕丽斯·希尔顿极度自恋,主动给狗仔队爆料”“希尔顿出狱后再泡夜店,改过自新宣言成泡影”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一夜之间长达三页!

希尔顿是20世纪70年代两位著名童星金·理查兹和卡仪·理查兹的外甥女,她与两位著名影星莎莎·嘉宝和伊丽莎白·泰勒也有着亲戚关系。祖父是著名希尔顿酒店集团现任主席巴伦·希尔顿。

小时候的帕丽斯与家人居住在不同酒店的总统套房,包括曼哈顿的华道夫-阿斯多里亚酒店、比华利山和汉普顿。曾到加州上流社区——雪曼橡树区(Sherman Oaks)的巴克利学校(Buckley School)念过书。后来由于美丽的相貌和出众的家世走向了娱乐圈。其实帕丽斯在娱乐圈中除了话题,能够彰显她的演艺才华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可以说这个女孩要成为费雯丽、奥黛丽·赫本那样的经典影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她的家族财产帮她少走了一段常人需要艰苦打拼才能走好的起步阶段,而她张扬的性格又无形中减轻了她出名的压力。仅仅是入狱3天之后旋即出狱的新闻,就令她身价倍增。但这些外在的优势,对一个有志于表演的人来说真的会是优势吗?

因为无证驾驶入狱后,希尔顿尽显千金小姐的做派。她打电话向家里人抱怨监狱的伙食很简陋,自己根本就没有吃东西。“牢房冰凉冰凉的”,由于无法携带自己的枕头进监狱,希尔顿晚上失眠,不停地哭泣,令整个监狱的人都感到极度厌恶和不满。从总统套房到监狱,希尔顿当然有很多委屈要哭诉。

中国的“富二代”中,也不乏希尔顿似的人物。看一看香港的街头小报,就知道很多富人家庭的教育问题不少。普通家庭太宠孩子以至于酿成悲剧的故事,比希尔顿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个女孩从初中开始就喜欢上了一位著名的影星,并且一直幻想着要和他成为神仙眷侣。她为了追星放弃了读书,自己的小天地里面贴满了心目中的王子的海报。看着女儿痴情于明星的时候,让人惊讶的是父母也支持她,不惜卖血卖肾去换一张看明星演唱会的门票。

由于女孩陷入太深,他们举家都搬迁到了明星经常居住的地区,并且通过媒体要求那个明星对自己的女儿负责。从清纯的小女孩到二三十岁的成人,那个有着追星梦的女孩似乎一直没有长大,没有清醒。她的同学都已经工作、成家,可她自己还是沉醉在自己的梦中。

后来,女孩的父亲因为女儿追星被媒体放大后的一连串事情而跳海,他的遗言不是对女孩的劝诫或者祝福,而是对明星的口诛笔伐。“你配不上我的女儿”“我女儿为了你耽误了十几年的青春”等,让人不禁感慨:难怪女儿如此痴狂,只因为父母对她的爱太荒唐。

养育女孩,并不是满足女孩生活上的一切需求就够了,哪怕拥有国际连锁酒店的希尔顿家庭,也不能保障一个女孩能够终身幸福,受人尊重;养育女孩,也不是仅仅答应女孩的一切需求就可以了,为女孩在错误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只可能通向悲剧。

我们一再重申,抚养女孩的核心就是关注女孩心灵上的成长,包括女孩的内涵提升、品质养成、道德培养和才艺培养等等。

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父母普遍给女儿的物质较多。一方面是生活条件上的,各种各样的玩具和衣服,让女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娇贵;另一方面是心灵上的,总是一味地满足,亲戚和长辈也总是争相表示宠爱,这样下去女孩子们缺少了“挫折教育”,很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抱怨、找父母求救,用眼泪来拖延时间,这样的女孩子最终是不会让人喜欢的。

其实,有很多父母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就不知道如何对女孩的一些坏毛病防微杜渐。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样要培养一个女孩也不是一两次注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在以后的篇幅中,我们会详细地讲如何培养女孩的品质。只是在这里,要说明为什么把培养女孩的过程定义为“富养”、为什么富养的核心又是精神培养。

把钱和时间花在女孩需要的地方

正如现在社会所宣传的那样,真正会理财的人,不是赚了很多钱然后大手大脚的人,而是能够在有限的经济收入条件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同理,会教育的人不是一天到晚都守着孩子不放松的父母,而是在保证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的条件下,教育得最轻松最自如的父母。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合常理的现象:经常被父母管这管那的小孩,反而什么都不会做;很少被父母批评和干涉的小孩,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强。是因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吗?当然不是,而是两种家庭的父母在教育上的着力点不同而已。

当你找到了正确的教育点,可以像科学家说的那样,用一个支点撬起整个地球来。我们可以看看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失业后承包了学生食堂,年幼的玛丽也要帮忙做饭。在压迫中降生、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不明白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学波兰话,不准看波兰书,还要在沙俄监察员的监视下学习。这时候父亲只告诉他:“你要热爱你的民族。”这句简短的话,对居里夫人一生都产成了无尽的力量。

中学毕业后,玛丽当了家庭教师。当时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刚好姐姐幻想到巴黎学医,她们于是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最后姐姐先到巴黎,她则留在波兰挣钱供姐姐上学。

玛丽不仅刻苦自学,而且不辞辛苦地到波兰农村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这样做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密探们发现并被沙俄监察员抓走的。可是玛丽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念头:为被压迫的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解放而学。5年后,姐姐获得了博士学位,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她穿着破旧衣服,住着简陋小屋,用面包和茶水充饥。大学的图书馆紧紧地吸引着玛丽,一次,她忘了吃饭,晕倒在图书馆。

玛丽每晚离开图书馆回到自己的小屋里,继续在煤油灯下用功,一直到后半夜两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她只好把自己所有的衣服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但是,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

1914年当德国侵略军逼近巴黎的时候,居里夫人带着大女儿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战场。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发电,在汽车上安上一套X光射线设备,士兵们亲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辆“小居里”突然发生了事故,跌进了路旁的战壕里,居里夫人被摔昏了过去,这可把年轻的司机吓坏了,再也不敢开汽车。居里夫人开始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几个星期后,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机。从此,居里夫人亲自驾着汽车,不知疲倦地从一个诊疗站跑到另一个诊疗站,一下车,就投入了透视、照相的紧张战斗……

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实验环境却很恶劣,对身体的保护也不够严格,放射性元素严重伤害了她的身体,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了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她仍然要求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病逝,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玛丽的父亲用一句话成就了女儿伟大的一生,一个热爱民族的女孩,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同样的,居里夫人也用一些简单的生活哲学,养育了一对优秀的女儿。

居里夫人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政府提出帮忙她抚养两个女儿。年轻的居里夫人谢绝了,她说:“我不要抚恤金。我还年轻,能挣钱维持我和我女儿们的生活。”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居里夫人没有把小孩子扔在家里让她和姐姐玩耍,以科学之名推脱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在笔记本上,居里夫人像做实验一样每天记载着小女儿的体重、吃的食物和乳齿的生长情况。“伊蕾娜长了第七颗牙,在下面左边。不用人扶,她可以站立半分钟。3天以来,我们给她在河里洗澡,她哭,但是今天她不哭了,并且在水里拍手玩水……”

在一本食谱的空白处她写道:“我用8磅果子和等量的冰糖,煮沸10分钟,然后用细筛过滤。这样得到4罐很好的果冻,不透明,可是凝结得很好。”

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时,特地带上了女儿伊蕾娜,让她与自己分享这份荣耀。“一战”爆发以后,居里夫人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是否同意将保障她们生活的财产捐给国家,两个女儿都欣然同意了。随后,她们又加入战地救护的队伍当中。居里夫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亲自创设并且指导装备了20辆X光汽车和200个X射线室。没有司机的时候,她就自己开车到外面营救伤员,遇到故障,她就下车自己动手修理。

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居里夫人并没有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她有科研项目,还是一个寡妇。但她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使一切都不能将她击倒。这种品格,也影响着她的女儿们,最终,伊蕾娜也成了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很多人担心,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珍惜人生、积极进取。其实,只要你自己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爸爸或者妈妈,孩子自然就能拥有阳光的心态和性格。孩子对人生的所有理解,都是从父母的身上慢慢感悟到的。正因为如此,家长们才更有必要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你想要孩子不贪财,你自己先不要动辄谈钱;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自立自强,那么你就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要留给爱人,也不要逼迫孩子去做。

如果你想要孩子性格上健康,容易相处,那么你自己首先不要有古怪的习性,也不要太在意甚至放大孩子性格上不太完善的地方。

知识是对女孩最有益的投资

据说,每个犹太人在小时候都会被问道,如果家里着火了会带什么出来,父母会引导孩子回答是书本。因为书本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书本最终能够带给人的,就是知识。想要让女孩一辈子过得幸福、充实,就要给她足够多的知识,去应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争取各种机会。

我们都很熟悉的主持人曾子墨,就是一个典型的博学多才的女孩。她的自我介绍就能说明这一点:“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

翻开曾子墨的简历,你会发现上面有这样的记载:“参与完成了摩根斯坦利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1998年回到香港,加入摩根斯坦利亚洲分公司,1年后升任经理。2000年,加入凤凰卫视资讯台担任财经节目主播,主持的栏目包括《财经点对点》《财经今日谈》和《凤凰正点播报》。2001年采访于香港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3天内总共采访了8位大企业和财团的领袖,并参与制作专题节目《复关入世十五年》。2002年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35届理事会年会和‘两会’。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们在朝鲜的日子》获得观众一致好评。现担任《社会能见度》《世纪大讲堂》以及《经济制高点》的主持人。”

如今,呈现在人们眼中的这个意气风发的女子,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梳着小辫,用春秋战国时期的三个“子”来介绍自己的小女孩了。在她身上,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美丽、坚定,有着巨大能量的都市女主播。

而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与她扎实的学问和深厚的积累分不开。

从小,在子墨的观念里,在家就要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就要做一个好学生,就算工作,也一定要做一份最好的工作。高三时,当别的同学正在高考的煎熬下彻夜难眠,曾子墨就以北京市模拟考试前三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人民大学金融系。1年后,当别的同学正在托福中冲刺的时候,她以托福660分的高分被达特茅斯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的方式录取。1996年毕业后,曾子墨在美国华尔街的摩根斯坦利从事投资工作,在担任分析员两年中的出色表现使她成为该公司最耀眼的明星员工。出色的成绩,让子墨与众不同。

同样,著名的才女“老徐”徐静蕾也是一个凭借才气打开视野局面的女孩。她的博客点击量长年高居榜首,“这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最爱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这无疑是我觉得最舒服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自己的博客里,嬉笑怒骂,爱情、事业、朋友,徐静蕾既无话不说,也能调整好与大众的距离。

点开徐静蕾的博客,这个小小的地方和她的人一样,清新淡雅,白净的背景,简单的文字,没有浮躁和喧嚣,有的只是一丝安静、一点惬意,而这一点点的感觉就足以吸引无数博友每天来到这里,偶尔留留言,向对好友倾诉一样,和老徐成为朋友。

她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亲人朋友,写剧组工作。做演员她拿过百花奖,做导演她拿过金鸡奖,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还唱歌、出书、开公司。对徐静蕾本人而言,向自我不断地探寻或许是她永远的追求。

观众第一次认识1974年出生的北京女孩徐静蕾,是她在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扮演的女警察。但是在演出了几部戏之后,她觉得如果一个东西完全变成一份很职业化的工作的话,就没有了创新,所以开始考虑拍电影。于是,她在1年内接了4部电影,并凭借主演的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2002年,徐静蕾又一次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一向十分有主见的徐静蕾这次接受了一个好朋友的建议。她决定执起导筒,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一次她夺得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奖。就是这个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让徐静蕾惊喜万分,因为这部《我和爸爸》毕竟是徐静蕾的第一部导演作品,能受到专家的肯定自然十分难得。自此,她的称号从“玉女”变成了“才女”。2004年,她荣获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6年,她荣获第14届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奖。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炼之后,徐静蕾终于由一个“玉女”转化为集表演、编剧、导演、制作于一身的“才女”。

“人大多数生活中95%的时间都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活着。”回头再看徐静蕾,的确是个耐看的人。略施粉黛的亲切笑容,让人感觉犹如邻家女孩般亲近,正如老徐说的,现代人都具有漫长的青春期。不同于娱乐圈的繁华、艳丽,老徐是个清新、淡雅、内外兼修的人,这种气质源自一个人的内涵。

而老徐的这般花样人生,与她年幼时被逼着写字、逼着读书又是分不开的。在浮躁的娱乐圈中,她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才女。

知识改变命运,对女孩来说尤其是如此。可能很多父母并不知道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福瑞。但她的成长,值得每一个家长细细体会。

奥普拉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很糟糕,她逃学、吸食毒品,甚至在14岁的时候流产一次,她的妈妈把她赶出了家门。奥普拉以为自己会像一个混混一样度过余生,但她生命的转折点,就出现在14岁那年。

对她忍无可忍的母亲把她扫出家门,扔到父亲那里。继母命令她每周背诵20个单词,否则别想吃饭。父亲与继母一唱一和,两人的执著让人敬畏,尤其是父亲,他制定了教育大纲,以大纲为基础来统领、构建和引导温弗瑞的成长。读书、读书、再读书,温弗瑞完成了继母布置的任务后,还要继续满足父亲的要求——每周写读书报告。

“有些人让事情发生,有些人看着事情发生,有些人连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她的童年是在黑暗中长大的,却意义非凡,温奥普拉永远记得父亲跟她说过的这句话。那时,她就开始反省自己到底属于这几种人中的哪一种,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主动让事情改变。

于是,奥普拉改头换面,她参加了学校的戏剧俱乐部,并常常在朗诵比赛中获奖。在费城举行的有1万名会员参加的校园俱乐部演讲比赛中,她凭借一篇短小震撼的演讲拔得头筹,赢得1000美元的奖学金。1983年,坚持不懈的奥普拉终于遇上了自己的伯乐,慧眼识珠的“AM芝加哥”电视台老板顶着压力,史无前例地以23万美元年薪聘用了这位体重200磅的黑人女子当“脱口秀”主持人。奇迹出现了,30天后,奥普拉的访谈节目收视率直逼全台首位。

无论是曾子墨式的一路优秀,还是老徐式的“十项全能”,抑或是奥普拉式的崛起,都在告诉父母,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女孩的命运。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我们也知道女孩应该有很多知识,但是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爱读书,有什么办法?

其实,那只是父母的一面之词,其实很多女孩子还是爱读书的。学习是女孩天性中的一部分,但如果大人给孩子学习太大的压力的话,她们就会变得不爱学习。有时候,那些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父母,往往自己首先就是不爱读书学习的人。

“你怎么不能多看点书?”其实,这些孩子往往周围除了教科书没有什么书可以读。

在这里提醒女孩的父母们,如果你想要女孩变得爱知识,首先你要尊重有知识的人,比如你们的很有水平的邻居、女孩的老师等;另外,父母最好是能够和女孩一起学习,让她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来。

正如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优秀的女孩子们的成长经历中展示的那样,要么你的女孩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要么让她多才多艺,要么逼迫她改变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其实,每个人的成功方式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你能找到最适合你家女孩的那一种。

利用身边的资源对女孩因势利导

很多在北京读完大学的人,工作后都会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多去几家博物馆、多逛几个展览馆,多听听歌剧,多看看电影,多参加比赛……总之,北京这里的资源都被自己浪费了!”

确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在教育上也是如此。有人说,我想给女孩很多书,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那么你可以带女孩去市里最好的图书馆,那里有最丰富的图书和完好的保存图书的系统;如果你想要培养女孩的音乐天赋而苦于没有很好的乐器和教师来教她,至少你可以让她多去听听学校的音乐会,去音乐学院的小路上走走。

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传授之时,那当然会让很多父母在精力上和能力上捉襟见肘;但是如果你将教育看成是女孩的“社会化”,那么其实你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

有形的资源,是图书馆、博物馆这类的公共设施。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大城市的好处,于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后代留在大城市里面。但是很多人即使身在城市里,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其身边的资源。如果你连二三线的城市里面的公共资源都从来没有想过去利用,那到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又如何有能力去调配城市资源为你服务呢?

更重要的是,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比图书馆有价值、有能量的教育资源在被忽视。比如我们的成长环境、时代的背景等。也许这样说很多家长都不是很明白,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的记者法拉奇的故事。

法拉奇出生在“二战”中,当美国飞机轰炸她居住的佛罗伦萨时,她还是个孩子,蜷缩在一个煤箱里,恐惧得号啕大哭。一旁的父亲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给了她一记重重的耳光:“女孩子是不哭的。”从那以后,法拉奇跟着父亲从事地下活动,学会了使用手榴弹,父亲的英勇形象,也成为让她骄傲和效仿的对象。

很多人说战争带给人心灵上的伤害是无法愈合的,同样,战争带给人的力量也是和平时代的人们难以理解的。亲眼目睹“二战”的法拉奇,一直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她厌恶德国,厌恶法西斯和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我不知道纳粹分子和德国人是两码事,所以我对德国产生了刻骨仇恨。”仇恨和反抗,是法拉奇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生存智慧,直到她成名之后,也承认:“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个吻。”这个吻擦干小女孩的眼泪,带走了她的懦弱,让她像一个勇士一样勇往直前。

法拉奇从16岁开始做新闻写稿人,22岁时,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记者,她的新闻稿不是普通的流水账,而是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让她得到了在更大的媒体工作的机会。但是,她从不认为自己只是个记者,“想想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他们是被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一直想像海明威那样,做一个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但是不失自己的作家才华和声誉的撰稿人。

也许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法拉奇做事情总是充满激情,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感受,只在乎自己的感想。她采访皇室成员的时候,记者们要求她召开记者招待会,第二天报纸的标题是《她让皇后等待》。诸如此类的事件多了,人们渐渐感受到了法拉奇的风格。

这种风格为她赢得了读者,但也让她失去工作,因为她坚持自己的风格。“首先得让我听听他会说什么,我将基于他的演说来写”,可是编辑坚持要她写出讽刺性的文章。

“如果那样,我就不写。”两小时后,她收到解聘通知单,编辑对她说:“永远不要往吃饭的碗里吐口水。”

“我就要吐,然后给你吃。”

其实,法拉奇不是在往自己的饭碗吐口水,她不愿意弄脏自己的碗。她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在她的文学作品《印沙安拉》出版以后,法拉奇就不肯再谈论她早期的《好莱坞的七宗罪》和《无用的性别》。她觉得自己年轻时候的文章都不成熟,那些花俏“会损害严肃负责”的形象。这两本书她拒绝再版,还强烈反对选取她的文章出版作品集的行为,“我觉得这样做太可笑了”。

法拉奇从不向权利谄媚,越是想让她“冷静”的人,越容易引发她的报道热情。或许她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在撰写新闻,而是在完成一部荒诞离奇的小说。

战争让法拉奇变得坚强,而把魔鬼一样的战争变成教育的阵地的,就是法拉奇的父亲。“你必须学会如何活下去,而不是流眼泪。”这样的话对年幼的法拉奇来说,就是一堂生动的生命课。

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任何一个困难,任何一次失败,任何一个新朋友,都是教育的绝佳机会。正如艺术家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教育资源,而是缺少发现教育资源的父母。

很多人会盲目地给孩子报班、换学校、换老师等,看起来好像是在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空间不够,资源不够,需要给女孩更大的平台。

但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利用好身边的教育机会。比如开的士的爸爸,为什么一定要让女儿和那些富翁家的女孩一样成长呢?你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的行为,就是很好的教育课。如果你让女儿和你一起出车一天,甚至大胆地在自己的车上贴着“带着女儿体验生活”的招牌,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你载着一个小姑娘而拒绝打车。

说到底,现在还是有很多父母缺少创造性,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教育孩子。相信任何一个看过自己的母亲半夜起床准备早点、看到自己的父亲忍着病痛去上班的孩子,就不会一意孤行地还要奢侈品。

把眼前的生活过扎实,不要盲目改变自己,这才是真正高效教育的精髓。

培养女孩心灵上的富足感

西方有种说法,当人死亡之后,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克——那是灵魂的重量,他们还说,由于狗死后体重没有变化,因此狗没有灵魂。灵魂,被科学家们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中称出来的这个数字,用更直观的说明是,不足两袋速溶咖啡的重量,但对人却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原则,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我们就说他是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形象,比如华盛顿鄂文的《魔鬼和汤姆沃克》中的汤姆,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魔鬼对他说:“你要勒索债券,取消抵押的赎回权,把商人逼到破产……”汤姆利用魔鬼交给他的方法,变成了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他为了炫耀自己,给自己造了一栋大房子,然而由于他的吝啬,房子的大部分没有盖完,里面也没有家具。他给自己配了马车,但是却要把马饿死了;鄂文在文章中这样描绘:“当那些没有上油的车轮在车轴上尖叫悲鸣时,你会觉得你听到了他压榨的那些借债人灵魂的呼喊。”

像汤姆那样的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的人,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有很多。他们不仅存在于作家笔下,更存在于生活中。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灵魂,他们的一生都将和罪恶、耻辱、贪婪相连。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往往越是富有的人越容易迷失灵魂。原本在贫穷的生活中能够勤勤恳恳的人,突然一下子暴富之后,往往会丢掉以前吃苦耐劳的习惯,贪婪懒惰到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候,物质就像是灵魂的宿敌。隐居深山清贫度日的人往往志向高洁,身居闹市尽享荣华的人往往流于恶俗。

所以,我们在讲富养女孩的时候,似乎是在宣传一个矛盾的思想:既然要让女孩在物质上得到尽可能好的照顾,那又为何在意灵魂上的富足呢?

因为灵魂的贫富,才是生命的贫富标准。一个富有的人可能是一个精神上的乞丐,一个贫穷的人可以是思想上的富翁。

金钱固然很重要,理财也是人生必需的课程,但金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只看重富养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女孩的精神成长,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是不能匀速稳当走路的。越是在强调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父母越是要保护好女孩的心灵,让她在精神上成长得健健康康。

王夫之又叫王船山,是历史上的大学问家,曾经组织过反清复明的运动,晚年在湖南西部的石船山上写书。他们家世代为官,家境很好,也很有名望。

他嫁女儿的时候,人人都想看一看王家的家底到底怎样,以为他会准备什么稀奇嫁妆。结果,新娘子上轿之前,王夫之拿出一个小箱子,交给女儿说:“这是我为你准备了几十年的嫁妆。”媒婆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书和纸稿!

见到众人失望和惊愕的表情,王夫之对女儿说,别小看箱子里的东西,那是他一生研究的学问,说的是怎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出息的人的,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

女儿明白了父亲的用意,顿时觉得非常骄傲,风风光光地上了花轿,热热闹闹出嫁了。

别人嫁女儿要求风风光光,但是王夫之嫁女儿只送书本。因为他坚信学问对女儿生活的帮助,比任何嫁妆都值钱。一个女孩到了婆家不明事理、不知道孝顺长辈体恤亲友,不能好好地扶持丈夫的事业,不能给孩子们树立正面的生活榜样,不能把做人的道理和读书的方法等等传授给孩子们,这样的女儿嫁出去也难得幸福。

把书籍当成女儿的嫁妆,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因为我们往往看重了物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人的幸福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上的满足与否。理性的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女孩在精神上感受到被关爱、被呵护。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女孩的期待,其实,写信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书信是一种非常隐私的行为,但是它也是最能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女孩子天性浪漫,如果她们收到父母的来信,会非常惊喜,也很容易被感动和影响。

这里就有一个做得很好的母亲:

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在学习上很努力,成绩优异、人际关系也很好,是班上的模范生。但女儿越是优秀,妈妈越是担心,尤其是当她发现女儿花钱买一些小可爱的饰品、提包的时候,就更加敏感了。女儿这么耀眼,会不会在学习上分心呢?

有的周末,女儿做完了作业,就穿得很漂亮出去和同学唱歌、逛公园,妈妈给她的零花钱,她也总是不多不少地花完。这让妈妈觉得,女儿开始爱美、爱“好”了。

于是妈妈找了教育专家咨询。

“女孩到了上初中的年纪,爱美是正常的现象。她开始在意镜子里面的自己,有时候对着镜子傻笑,这都是正常的。给女孩零花钱,她花完了也没有再要,这说明她自己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不强。妈妈给多少就花多少,她的金钱意识还很淡薄。从整体来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女孩,您完全不用担心。当然,您怕她分心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您可以给她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想法。”

妈妈回去以后,铺开信纸,给女儿写了第一封家书:

亲爱的女儿:

看着你一天天长大,是妈妈最大的幸福。而且你总是这么优秀、自觉,从来没有让我们担心,我们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了!你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也让我们拥有为人父母的成就感。为这一切,我要深深地感谢你。

妈妈希望你的人生道路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也知道,年轻人总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成长。现在,你可能会渐渐感到一些新的生活困扰,比如如何和异性相处、如何管理好钱财、如何交朋友等。当你疑惑的时候,请记得妈妈一直在身边,随时准备和你分享一切。

信写好了,妈妈悄悄放在女儿的床头。

第二天,女儿很久才出门,然后给了妈妈一个拥抱,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母女二人开始一起谈论生活、理财和感情。

上面的这位家长的做法,其实和王夫之的方式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胜过任何物质上的奖赏。因为物质的东西总能弥补上,但是精神上的迷茫、孤独是阶段性的,等孩子过了青春期,他们就会自我蜕变,那时候孩子就不再需要父母的贴身帮助了。所以父母还需要抓紧时机来表达自己的关注。

写信也好、发信息也好,都是在传递感情,而感情上的丰富和理性,正是人成长的重要标志。一个在小时候得到足够的关爱的女孩,她的心灵是健康的,完善的,这样她就有能力去自己经营好人生。一个灵魂上饱满的女孩,就像一个健康的种子,只要你给她阳光雨露,她就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公主是“富”养出来的

提到公主,很多人都会第一个联想到那些童话中美丽、善良、单纯的主人公。公主最大的美丽就是能够赢得别人的喜欢,而这放到现实社会,就是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关心和信任。

富养女孩,就是要将女孩养育成一个“公主”。富养二十载,女儿必定美丽、温柔、贤惠,善察人意而又心地善良、纯真、诚实、不吝啬,多情而不软弱。自重自爱,平易谦和,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能体谅人,正直,乐于助人,尊敬师长、老人,不忘乎所以,有自知之明。活泼而不放荡,稳重而不呆板,有内涵、坦白、洒脱、性情开朗,心胸开阔,不叽叽喳喳于大庭广众,不搬弄是非于朋友同事之间,具有现代青年人的文化教养。头脑灵活,虚心好学,不矫揉造作,事业心较强,谈吐不俗,热情开朗,不缩手缩脚、忸忸怩怩、羞羞答答。

莉莉安妮·贝当古的确是欧洲少有的“公主”级人物。不管是作为“欧洲最富有女人”,还是法国部长安德烈·贝当古的妻子,她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但奇怪的是,这位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法国欧莱雅集团创始人欧仁·舒莱尔的独生女莉莉安妮·贝当古,在媒体眼中一直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据英国的《欧洲商业》杂志报道,莉莉安妮拥有近1270亿法郎的资产,并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年100多亿法郎的速度递增,这使她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女首富。但莉莉安妮谨慎、内敛的形象和普通亿万富翁的形象相去甚远。她将自己的私生活保护得很好,让媒体为她着迷,却又难以接近。如果不小心被记者逮到,她总是摆出很自然的姿态让他们拍照,但不会停留太长时间。

1922年10月21日,当莉莉安妮·贝当古出生在巴黎第七区的时候,她的父亲还只是一位敬业的企业家。15岁起,莉莉安妮就在父亲的公司里从贴标签开始学习,逐渐成为管理公司的董事。1957年,31岁的莉莉安妮正式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拥有欧莱雅公司27.4%的股份和瑞士雀巢公司3%的股份。

在这期间,莉莉安妮受到父亲的极大影响,无论是在处理公司的业务上,还是在面对人生的态度上。而且,父母给莉莉安妮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当很多同龄人还在为付不起新衣服的价钱而担心时,莉莉安妮已经是一个手握几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了。

25岁那一年,莉莉安妮患上结核病前往瑞士休养。在那个美丽宁静的度假胜地,她邂逅了安德烈·贝当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往往就容易一见钟情,于是他们开始了甜蜜的爱情。

安德烈一直在法国政府里担任重要职务,1970年,他率团到中国访问,成为第一位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法国部长级官员,莉莉安妮也陪同丈夫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在巴黎社交圈里,贝当古夫妇一直行事低调,不过作为时尚品牌的掌舵人,莉莉安妮也有前卫的一面。

20世纪70年代初,当香奈尔的时尚概念席卷全球的时候,莉莉安妮成为她生活圈子里第一个穿裤子的女人。每逢公众场合,莉莉安妮便会选择优雅的香奈尔礼服,与丈夫形影不离。这时,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安德烈有这样一位有能力却不张扬、有钱却从不炫富、安静温柔的妻子。

工作之余,贝当古夫妇最大的爱好便是旅游,所以每逢圣诞节来临,他们就来到法国南部或者印度海岸,尽情地享受碧海蓝天。

在古老的圣莫里斯市,安德烈的祖父给这对幸福的夫妇留了一栋两层小楼,莉莉安妮很喜欢那栋蔷薇花盛开、飘荡着醉人芬芳的老宅子。

在巴黎,每天早上莉莉安妮都会按时去巴加特勒公园转一圈,看喂着鸽子的孩子们嬉戏玩耍、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们幸福漫步,这似乎已经成了莉莉安妮的生活规律。莉莉安妮还有一件让世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那就是在世界五大洲的五位女首富中,她是唯一一个没有离过婚的。

莉莉安妮的最大爱好是做慈善事业。爱心就像燃烧着的火焰,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够温暖自己,所以1987年,贝当古夫妇成立了“贝当古-舒莱尔基金会”,在旺多姆广场这所普通的屋子里,莉莉安妮任基金会主席,主要包括救助贫民、医学研究、历史遗产保护等方面。

也许,你觉得莉莉安妮实在是太幸运了,生在这样一个“有前途”的家庭里。但富有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带给人的就一定是好处。有时候大量的金钱和财产、权力,也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驾驭,极有可能被这些外物所累。对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来说,教育女儿如何适应这种显赫、引人注目的生活,也是父母的责任。如果父亲没有及时手把手地引导莉莉安妮为自己的公司工作,没有交给她为人低调、踏实、忠于婚姻的品格,她也极有可能和很多富翁一样,沦为金钱的牺牲品。

女孩需要富养,但是富养更需要学问。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更不想孩子的一辈子都由老爸来埋单。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是大势所趋。会理财的人,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生活得很好,而不会理财的人,不管挣了多少钱都不能提高生活质量。

女孩虽然要富养,少沾染一些“铜臭气”,但是父母也不妨和女孩说说钱是什么。

女孩一定有生活体验。拿着钱可以换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钱是社会的通行证之一,人们拿它来衡量不同的创造。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创造,才能有财富。没有创造,就没有财富的产生。无论是艺术家、科学家、演员还是建筑工人、农民,勤劳是所有人创造财富的不二法门。

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家庭,一方面让女儿看到自己能够在她需要的时候拿钱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让女孩知道,这些钱是来自自己的辛苦工作。很多女孩子被保护得很好,她们不知道金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好像只要自己开口,就一定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这其实是不利于女孩了解金钱、萌生理财意识的。

父母甚至可以和女儿谈谈“合作”,比如说如果她手工制作了一个花篮,妈妈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来把它买下;如果女儿喜欢创作,妈妈可以鼓励女儿去投稿,让她自己管理稿费等。

“富”养并非是为女孩做好一切

被喂养惯了的动物接受放养时,通常自己不会捕食。生存法则告诉我们:动物如果学不会自己捕食的话,就有可能饿死。孩子也是同样。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孩子通常没有在社会独自生存的能力。一旦父母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顾及他们,他们就只能被社会淘汰。

其实在面对工作机遇的时候,女孩和男孩一样需要主动争取,有时候女孩面临的考验更多,入门的门槛更高,这就更需要她自己去表现。这时候父母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张丽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她从播音系毕业后,就找到中央电视台实习,而且希望到这儿工作,可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的不只她一个人。

北京广播学院到中央电视台20多公里,每天早晨,她5点多起床,6点多第一拨离开学校。在赶着往城里上班的人群中,她是其中一个。顶着星星最晚回去的,也是张丽。

很快,台里便安排张丽播体育新闻了。

那是4月份的一天,风挺大。录了像,晚上6点多就可以走了,回到学院已经晚上8点多了。忽然,张丽想起一个字:镐。那个时候韩国下棋的小伙子李昌镐还不是很有名。“镐”有两个读音,一是“gǎo”,一是“hào”。张丽想,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就问老同志,这个字怎么读?老同志很果断地说:“李昌镐gǎo,李昌镐gǎo!”实习生就跟着来吧,张丽就念:“李昌镐gǎo……”

回到学院,张丽还在琢磨这事儿。买饭的时候,跟同学磋商,同学说,应该念“hào”!张丽说:“我也觉得应该念‘hào’!”回到宿舍查字典,地名的时候应该念“hào”,但没有注明人名的时候应该念什么。她还是拿不准,又给一个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念‘hào’,没错!”

坏了,念“gǎo”了,这怎么办?播音嘛,白字、别字、错字,一定要杜绝!上学的时候,都把一些播音员念白字、错字的经历当笑话讲呀。张丽想,念错字让人当笑话讲也就罢了,正实习呢,出这么大一个错,这还了得!

饭也不吃了,往回赶。风呜呜地刮着。赶到电视台,已经是晚上9点50分了。张丽顾不上休息就来到三楼的播音室,把录像带取出来,把“gǎo”改成了“hào”,还不放心,一直看着播完,才放心地走了。

在电梯间,张丽碰到了杨台长。

电梯间里只有两个人。张丽知道这是杨台长,就主动上前打招呼:“杨台长,您好!”

“啊,小姑娘,怎么这么晚才走?”

张丽有点不好意思了,她低声回答:“有一个字念错了,我回来改一下。”

杨台长说:“你住哪儿啊?”

“住广院。”

“啊,很辛苦啊!”

“没办法,念错了字,就要回来改。”

“好好好,小姑娘工作很认真。”

到了大门口,杨台长上了专车,张丽挤上了公共汽车。

最后,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5个学生中,只留下了张丽一个。

改错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小事情,但是这样小的事情,只有很少的人会愿意去做。张丽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她身上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从小经过严格的教育是难以培养出来的。而这样的认真、迅速行动的精神,又为她的人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很多女孩的父母都会有这样一种观点:的确不应该对儿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但女儿娇嫩纤细、弱不禁风,一定要尽全力保护她。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女孩向来是处在被保护的位置上的,男孩保护女孩,是那样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而,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经济社会,男孩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一塌糊涂,像“白雪公主”一般地天天仰头等着别人呵护照顾,遇到事情,坐在那里无助地痛哭流涕的女孩不再受欢迎。

富养女孩,不是把女孩培养成一个十足的小女人,习惯对外界依赖,对任何人都说“好”,缺乏分析、判断能力。这种教育就等于看低了女孩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也看轻了女孩的生存能力。

对女孩而言,什么事情都帮她做好,不仅不能真正培养出有生存能力的女儿,也不能让父母的爱发挥很好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1.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

家长不可能照顾孩子们一辈子,因此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收拾文具,帮父母拖地、洗碗等。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培养起独立自主的精神。

2. 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要避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放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如果我们对孩子过度保护,因为怕孩子犯错,就一味地为他铺垫一切,事事领着孩子的手,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长大。

“富”养出的女孩也要能吃苦

也许,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会很好奇,怎么一边说着要给女孩最多的爱,一边又要让女孩吃苦呢?其实,吃苦也是女孩子成为“公主”的一条必经之路。只有一颗经历过苦难的心灵,才能更珍惜幸福的滋味。

街道小护士、自学大专文凭、勤杂工、IBM华南公司总经理、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TCL集团副总裁、中国企业家优秀代表,很难想象,反差巨大的这些字眼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然而,事实上,这所有的字眼堆砌起来,也只能勾画出这个女人无数特征的一角,在她的身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个女性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和改变现实的巨大勇气。

这个人,就是被中国经理人尊称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

吴士宏进入IBM还有一段冒险的经历。当时还是个小护士的吴士宏,抱着半导体收音机学了一年半许国璋英语,就壮起胆子到IBM应聘。当她看着长城饭店那扇透明的玻璃门,吴士宏几次产生退回去的念头。后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推开了那扇门,而笔试和口试吴士宏竟然都顺利通过了。

面试进行得也很顺利,就在快要结束的时候,主考官看着吴士宏说:“你会打字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个?”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数字,吴士宏发现现场并没有打字机,于是想都没想就点头了。果然,考官说下次再考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飞也似的跑了回去,找亲朋好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了,竟奇迹般地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但进入公司后,根本没有人考她的打字水平。

吴士宏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最不能控制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她的出生;另一件是她一场历时4年的大病。病危报了3次,她的头发也脱光了,就在大家觉得束手无策时,她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病中方四载,世上已千年”,当她从医院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世道变了,好像除了她所工作的椿树医院,哪儿都开始要“大专以上文凭”。要想改变生活,拿到文凭是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为了省钱和省时间,她决定自考,于是报了考试科目最少的英语。考试所用的书也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英语的听力和口语就靠听收音机自学。

自学考试一年考两次,三月和九月各考不同的科目,吴士宏为了赶上所有的科目,开始像个吝啬鬼一样,掰分掐秒地算计时间:一天24小时,2小时要花在路上,她住在工人体育馆附近,到南城琉璃厂上班,路上怎么也得花2小时,坐公共汽车也省不了时间,还是骑自行车省点钱;4小时连睡觉吃饭在内的一切生理需要,去厕所时是可以看书的,时间不会“浪费”;8小时工作。这样,一天只剩下10个小时学习,怎么算怎么不够,于是她就设法“偷”时间:尽可能多地换成夜班,病房不大,没有重病人,半夜病人都睡得挺踏实。从凌晨一点左右到五点能“偷”出来4个小时。那时的搏命经验,为她以后十几年外企生涯打下了功底。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正是早年的这些磨难和挫折,才造就了吴士宏日后领导千军万马的卓越能力。其实,任何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一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吃苦的故事。

如果我们养育的女孩都像童话中的豌豆公主那样,因为几十层的毯子下面有一颗豌豆而失眠的话,那么她们将来又怎么能够微笑着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呢?

虽然我们说父母要给女孩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但这并不表示父母要为女孩扫除一切成长的障碍。有的父母会在孩子受委屈之后一起责怪让她受委屈的人不对,甚至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还去假装责怪让孩子摔倒的小板凳什么的,这些看起来像是在替女孩出气,其实是在误导女孩。

每个人都应该经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女孩在家庭中一直安稳自在,在外面受点委屈才是正常的事情。这就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要吸收二氧化碳,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如果同班同学误解了她,不要替她责怪同学;如果老师错怪了她,不要替她抱怨老师。因为这些行为是在告诉女孩:“你不应该受委屈。”而事实上,有人说心胸正是委屈撑大的。

有一个崇尚“富养女孩”的家庭,一直对女儿呵护有加。有一天,爸爸带着女儿去好朋友家做客。好朋友进去给孩子拿水果的时候,一个热水瓶突然倒下了。客厅里就只有女孩和爸爸两个人。

当朋友出来之后,爸爸站起身说:“真是抱歉,我刚才不小心将水壶弄翻了。”女儿在旁边很惊讶,但是爸爸用眼神告诉她“什么也不要说”。朋友当然没有责怪爸爸,但这件事情让女儿不得其解。

“爸爸,您不是教我做人要诚实吗?诚实就是做错了就承认,但不是自己做的事情,怎么能够承认呢?”

“有的时候,自己受一点点小委屈,却可以化解别人心中的不愉快。这比坚持是非曲直更有价值。”爸爸接着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也遇到这种问题,不要急于替自己解释,最好和我一样‘承认错误’。”女孩听了并不明白爸爸的道理。

但是当女儿长大成人之后,她越来越明白爸爸的用心,也从心底佩服爸爸做人的智慧。

其实,给女儿不抱怨的智慧,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啊。

没有高贵气质的淑女会更俗气

喜欢刘若英的人,欣赏刘若英的人,都是被奶茶内在的丰富滋味所吸引,越品越迷恋这种久远的芬芳。就像杯温暖的奶茶,虽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就好比花中白莲,无牡丹之雍容,无玫瑰之妖娆,但却以淡定超脱的气质取胜,令人留恋。

刘若英的绰号叫奶茶。曾有人替她这样诠释这个绰号:

所谓的奶茶味,说白了就是这样的歌曲风格上大同小异,初听是一个味儿,但也许越听越有味儿,在最终被同化的时候,就会一发不能自拔。

就如同莲花的美,初看上去并不给人以惊艳之美,然而它清丽不媚的气韵,不蔓不枝的姿态,超脱自在的淡定却比惊艳更经得住把玩。美貌的容颜和诱人的身材,都容易在岁月中蒙尘,唯有女子的气质,才是一生典雅相随的根本。

足球运动员戈林斯基说:“缺少优雅的风度,任何精致出众的容貌也都只是一潭死水。”优雅是一种味道,由内而外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言语中尽是撩人的思绪,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成熟女人曼妙的气息。优雅不是先天的,它是悬浮于物质表面一种气度的展示。优雅是一种内在气质,优雅是一种风度,也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优雅也许带有遗传基因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来自后天的修为,靠阅读和培养,靠不断的领悟和思考,更由生活的态度所决定。优雅是装不出来的,举手投足、微笑也许不会出卖你,但是言谈行为和思想能决定是否被别人认可为优雅一类。

优雅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更多地来源于丰富的内心,智慧、博爱,还有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一个容貌美丽的女人未必优雅,而优雅的女人一定“美丽”,因为她的知识和智慧让你信任,她的细腻与关爱让你依赖。而这智慧、细腻、关爱,你会从她充满迷人女人韵味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体味。

优雅,仿佛是盛开在女人身上的花朵,芳香四溢;优雅,更像雕塑家手中的刻刀,从内心到外表雕琢着女人;优雅是一种恒久的时尚,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因时空的转变而淡漠。

优雅的女人像一杯茶,品尝过后,令人回味无穷;优雅的女人像一口井,魅力总藏在最深处,给世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优雅的女人是一幅画,让人欣赏,并为之流连忘返;优雅的女人是一本书,令人百读不厌,难以释卷。

优雅,是女孩最好的一种气质,也是最难学来的气质。

提到气质,我们也试着给它下一个定义: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性格开朗、潇洒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性格内向、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性格爽直、风格豪放的人,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是一种气质美。

气质美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的。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气质。

气质是女性征服世界的利器,就如同一座山上有了水就立刻显现出灵气一样。一个女性只要插上了气质的翅膀,就会立刻神采飞扬、明眸顾盼、楚楚动人起来。

但是,为了追求优雅而一味地盲目模仿,让女孩在保养、装扮、训练方面格外在意,而忽略了本身内在的气质,就会产生东施效颦的效果。因为,优雅的女孩一定是内秀的。

内秀的女孩心地纯净,乐观向上;崇尚知识,追求文明;热爱自然,热爱艺术;恪守规范,摒弃庸俗。就像女孩美丽的容貌、美丽的头发、美好的身段要靠内养一样,女孩的内秀更需要天长日久的刻意培养。

如果不想把你的女孩培养成不能开口说话的“花瓶”,想让她从容优雅的谈吐让听众为之赞叹,那就要重点打造她的内在气质。

1. 教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

随着女孩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例如折纸、下棋、画画、钓鱼、照相、集邮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女孩安静专注的性格。

2. 妈妈要做好女儿的榜样

妈妈是女儿的镜子,要培养女孩的优雅气质,妈妈首先要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如果妈妈说话的声音很大,又怎能对女儿说“小姑娘不可以这么大声说话”呢?

3. 让孩子知道怎样才叫优雅

要培养女儿的优雅,就要让她知道优雅的好处以及优雅的标准。

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优雅呢?

(1)仪容仪表。仪容仪表的整洁对女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父母应对女儿做出如下几点要求: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父母应对女孩子的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例如,优美的站立姿势要求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等。

(3)表情神态。父母要教育女儿,与人交往要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

(4)言谈措辞。父母要让女儿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如经常说“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父母还应告诉女儿,沉默寡言、啰唆重复,都是不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讲解优雅举止的标准时,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当优雅举止成为孩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孩子卓尔不凡的气质也就形成了。

4. 父母要多提示和表扬女孩

当女孩做出一些优雅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女孩会在你的表扬中受到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