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养还是穷养

富养还是穷养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当女儿出生后,罗先生和妻子本着女儿要富养的理念,希望从小就把最好的给女儿,提高她的物质生活水平,增长她的见识。富养女和穷养儿,体现了社会上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和角色期望有所不同。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体现的是一种品质的培养。因此,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才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富养还是穷养?“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穷养儿子富养女”。父母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都在不断摸索着,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很多父母不辞辛苦,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平台,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品味,但优越的物质条件似乎也给孩子带来了羁绊。我们究竟应该富养还是穷养呢?

典型案例

富养出来的公主病

罗先生和妻子最近感觉比较烦,10岁的女儿琪琪为了一个发卡和自己闹起了矛盾。原来,当女儿出生后,罗先生和妻子本着女儿要富养的理念,希望从小就把最好的给女儿,提高她的物质生活水平,增长她的见识。这样她长大了才不会轻易被一块“蛋糕”就骗跑了,也不容易上当受骗、被伤害。所以,虽然是工薪阶层,罗先生和妻子对女儿较为溺爱,尽量满足女儿的生活要求,孩子从小的吃穿都尽量挑好的,都是名牌货。可是,女儿却没有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学校要求买字典时,家里本来有一本前年买的字典,女儿却认为字典表面已经破旧,不愿意再使用,坚持要求家长买本新的。有一次,一家人逛商场,女儿看上了一个价值400多元的发卡,非要买。考虑到价格实在太高,而且女儿已经有很多发卡,罗先生狠心地拒绝了女儿,没想到女儿当即甩开他的手,愤怒地跑回了家。之后一周,女儿与父母搞起“冷战”,直到妻子将发卡买回来,女儿脸上才重新露出了笑容。“我感觉女儿的成长越来越偏离我们的初衷。”罗先生表示,他越来越感觉到,女儿身上出现了明显的缺点,比如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容易受挫、抗压能力弱等。

穷养下的叛逆儿

邱女士有一个读初二的儿子,邱女士有着自己的育儿经——“儿子要穷养,就不能无休止地满足他的需求”。邱女士的家境颇为殷实,丈夫经营一家小公司,她则在家全职带孩子。邱女士担忧,如果从小就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很舒适,那么他只会坐享其成、任意挥霍、不懂奋斗,养成骄奢的不良品性,所以在遇到孩子伸手要零花钱,或闹着想要时下流行的玩具、衣服时,她常常都会严厉拒绝。“儿子不应该像女儿那样宠得太厉害。”邱女士说,因为她的屡次拒绝,她感觉到孩子对她很有意见,很多时候都喜欢跟她对着干,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现在感觉特别难管。

专家解读

性别培养差异

富养女和穷养儿,体现了社会上对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和角色期望有所不同。男性一般被寄予更多的社会期望,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压力,所以觉得儿子需要经受更多的磨砺。而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要求为温柔友好,有合作能力和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因此女孩需要更多的呵护和气质上的培养,让其有温良的气质和丰富的见识。

正是因为如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儿子和女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4岁的时候开始初步有了性别意识。自此以后,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形成相应的性别角色认同,对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都会有帮助。

所谓穷养儿,是重视对男孩子的挫折教育,让男孩子从小在磨砺中形成坚强的意志,拥有独立的意识,能够积极面对所遇到的困难,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富养女,意味着赋予女孩子自信的力量,开阔她的眼界,目光更加高远,并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意味着让女孩子懂得美,懂得欣赏与鉴别,懂得自我保护,而不会被外界轻易诱惑。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体现的是一种品质的培养。若仅仅单纯理解为金钱和物质的绝对匮乏或绝对充裕,那就实在过于片面了。

好父母修炼

富养,不是无条件的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

爱孩子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总会产生各种愿望,如果家长无原则地满足他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愿望别人必须满足,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采取大哭大闹等方式和父母“斗争”,直到最后父母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私、专横,甚至不能忍受一点挫折和约束。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非常失落,非常愤怒。同时,不断膨胀的欲望又使得孩子变得更加挑剔、拜金和喜欢与人攀比,喜欢追逐物质上的享受,却无法做到克制和理性,也会因为物质上的不足和与他人攀比上的失意令自己内心更加脆弱。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人员把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带到一个房间,发给一颗好吃的软糖,告诉他们大人会离开15分钟,如果在大人离开的时间内,没有吃掉软糖,就会再得到一块软糖作为奖赏。通过极具诱惑的软糖实验发现,有些孩子只等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软糖,是“不等者”;有些孩子却很有耐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比如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或唱歌、讲故事……成功地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顺利等待了15分钟后再吃软糖,是“延迟者”。后来,等参加实验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家长及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不等者”在个性方面,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两者学业能力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延迟满足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是无益的。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延迟满足,才是一生幸福的基础。

穷养,并非意味着简单的拒绝

教养孩子,既不能毫无原则地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但对孩子的要求,也并非简单地拒绝了事。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让孩子学会坚强,但不加解释的粗暴拒绝也会令孩子的情感受到伤害。同时,不加思索的拒绝很有可能让我们忽视了孩子最直接的感受,若孩子的感受受到长期的否定,会令孩子感觉到无助、孤单、困惑与愤怒。

当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时,父母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鉴别。当孩子的要求合理且我们能够做到的时候,没有必要太苛求孩子。若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就需要父母运用良好的策略来拒绝孩子。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该如何拒绝

孩子在家人没有满足他的要求的时候,常常使用自己惯用的“武器”——哭泣、发脾气、地上打滚等,令家长不堪其扰,他们或者向孩子妥协;或者恼羞成怒,对孩子非打即骂,以武力让孩子屈服;或者念念叨叨、一番说教,孩子却无动于衷。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用简单的话语,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不能这样做的理由,然后温和而坚决地拒绝。孩子的哭泣和耍赖更多的是带有情绪的发泄,家长要在一旁平静的观察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耐心等待孩子情绪平息。

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哭泣中妥协,便会给孩子造成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的哭闹可以成为一种手段。孩子在和父母相处中会不断试探家长的底线,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中处处妥协,孩子就会觉得只要遇到问题,哭闹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这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在教育的方式上有一个重要的冷处理方法。若孩子过于哭闹,不妨让孩子自己待上一段时间,让孩子知道,父母允许他们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不会答应他们不合理的要求。

成长小贴士

1.孩子穷养还是富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精神层面的引导。

2.孩子的快乐不会建立在礼物是否贵重上,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否真正关注了孩子的内心。

3.富养不是无条件的答应孩子的任何需求,穷养也不是简单粗暴的拒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