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暑清热绿豆汤

消暑清热绿豆汤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豆不仅作为食物,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早已把它当作一种良好的清热解毒的中药。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热毒疮疖,丹毒,小便不利,以及各种中毒的解救。对于因热而视物不清或翼状胬肉充血者,就需要“热则寒之”,用绿豆皮为主药进行治疗。烹调绿豆芽,要采用旺火快炒法,以防疲软而失去坚挺脆嫩特色。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夏季可常食素炒绿豆芽。绿豆药用虽多,但由于其性寒凉,应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慎食绿豆。

绿豆,又叫青小豆,属于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栽培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就有绿豆种植。

绿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磷脂等,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于其他作物。每当三伏天到来,绿豆粥就成了最受欢迎的清凉饮料之一。绿豆粥不仅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中医古书上也颇多记载。明代《普济方》说:“消渴饮水,绿豆煮汁,并作粥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此外,《养老奉亲书》《必效方》等均有所记载。

绿豆不仅作为食物,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早已把它当作一种良好的清热解毒的中药。绿豆味甘性寒,入胃与心经,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尿消肿、滋润皮肤等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热毒疮疖,丹毒,小便不利,以及各种中毒的解救。所以绿豆不仅是“济世之食谷”,更是“治病之良药”。在这方面,中医文献里有颇多记述。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说,绿豆能“补益元气,和调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去浮风,润皮肤,宜常食之。”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称:“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润皮肤,消水肿,利小便,已泻痢。”

绿豆不仅能解暑,其更重要的药用价值是解毒。明代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肉性平,皮性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毒。适宜连同豆皮生研后和水服下。

以绿豆皮煎水,加白糖,冲服,可治麻疹合并肠炎。

绿豆、黄花莱、大枣各适量,以水煎服,可治上吐下泻。

以猪胆汁浸泡绿豆粉适量,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可治痢疾、肠炎。

绿豆、黄豆、红糖入水共煮至烂熟,常食,可治疗腮腺炎

绿豆全身都是宝,整体讲其性凉,细分起来则是肉平皮寒。对于因热而视物不清或翼状胬肉充血者,就需要“热则寒之”,用绿豆皮为主药进行治疗。视物不清可用绿豆皮13g,水煎服;翼状胬肉充血明显者,可用绿豆皮、蛇蜕,水煎后滤渣加白糖饮之,每日1剂,连服数剂即能生效。据《日华子本草》记载,绿豆“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用绿豆,尤其是用绿豆皮作枕芯,不但能清热明目,而且可治疗高血压。绿豆皮的来源也很容易,将绿豆发芽后残留的皮壳收集起来,晒干即成。如果枕中再掺一些菊花,则清热明目的效果更好。

绿豆芽色泽洁白如玉,细微柔脆,淡泊清香,堪称“蔬中佳品”。李时珍曰:“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因绿豆发芽容易,烹调简便,价格便宜,味道鲜美,不管官民贫富,都可当作家常菜,可谓物美价廉。其吃法很多,拌食可配素料;爆炒可保持其脆嫩感。烹调绿豆芽,要采用旺火快炒法,以防疲软而失去坚挺脆嫩特色。若在炒时加点醋,既可使所含蛋白质凝固,以绰约的丰姿诱人食欲,又可使所含B族维生素少受损失,除去豆腥气。购买绿豆芽时,应注意不要购买长得过长、过肥且有氨味者,那是化肥催发而成的。拣掐绿豆芽时,除摘根外,不要掐去豆瓣,因其含有蛋白质成分。

绿豆芽入药始见于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其能“解酒毒热毒,利三焦”,性凉味甘无毒,能清暑热,调五脏,通经脉,解诸毒,利尿除湿,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夏季可常食素炒绿豆芽。民间取猪腿肉烧绿豆芽食,治乳汁不下。绿豆芽榨汁,加白糖代茶饮,治尿路感染、小便赤热、尿频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绿豆芽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烟酸外,还使干绿豆原来所含维生素C增加6%。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绿豆发芽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如天冬氨酸、丙氨酸、异戊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会显著增加,可达到绿豆原有含量的7倍之多。其中含有纤维素,若与韭菜同炒或凉拌,用于老年及幼儿便秘,既安全又有良效。服食绿豆芽,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2而引起舌疮口炎及阴囊炎、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坏血病等。然脾胃虚寒之人,则不宜久食之。

绿豆药用虽多,但由于其性寒凉,应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慎食绿豆。此外,绿豆的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豆刚熟,碧绿清汤为最好,过于熟烂则易损失其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