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杂粮应该每天都吃

杂粮应该每天都吃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因为精加工破坏了大米胚芽、小麦胚芽等碱性营养成分。为了达到和保持碱性体质,应该少吃细粮,每天至少吃一次全谷类和杂粮。蛋白质是人类及所有动物赖以生存的饮食要素。为了让人体能有效使用和合成蛋白质,所有必需氨基酸必须同时存在且比例适中。即使短时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也会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不良影响。

通常人们所说的细粮是指经过精致加工的大米、白面,粗粮是指经过粗加工的全谷类,包括糙米和全麦面粉。糙米指完整不去麸的米粒;全麦面粉使用全麦磨制而成,颜色呈浅棕色,营养成分保持较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八分饱,三分寒,粗茶淡饭保平安”的祖训,走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误区。虽然现在有些人已经认识到粗粮、杂粮有营养,但也只是偶尔吃一点换换口味。其实,粗粮、杂粮应该成为主食中的主角,每天都吃才好。有营养专家提出粗粮要占主食比例的60%~70%,很有道理,其理由如下。

粗粮、杂粮酸度低。谷类食物多数是酸性的,但全谷类和杂粮与精加工的米、面比较,酸度要低很多,有的甚至还是碱性食品——如前所述小米、荞麦等。这是因为精加工破坏了大米胚芽、小麦胚芽等碱性营养成分。

为了达到和保持碱性体质,应该少吃细粮,每天至少吃一次全谷类和杂粮。早餐可以喝燕麦粥、小米粥,或以全麦面包、混合面烙饼、混合面馒头、菜团、窝头为主食。全麦面包(片)经烤箱或烤面包机烘烤一下,不但酥脆可口,而且可以使部分淀粉转变成果糖,变得像水果中的淀粉一样好消化,其酸度也会进一步降低。前苏联一位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结果发现,吃全麦面包的小狗1小时到1.5小时就分解、消化完毕;吃白面包的经过3小时还留有残屑;而吃白面包夹肉的狗,8个小时后还有东西留在胃里。

蛋白质互补。蛋白质是人类及所有动物赖以生存的饮食要素。前面已提到植物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或者说生物学价值)不如动物蛋白,在谷类食物中,精加工的米面又不如全谷类和杂粮。例如谷类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的含量较低,尤其是小麦(加工后为面粉)中赖氨酸最少,而粗磨玉米粉中(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粗磨”)含有大量赖氨酸,豆类和马铃薯的蛋白质中也含有丰富的赖氨酸。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而小米和马铃薯中色氨酸较多。因此把多种粮食粗细搭配混合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各种谷类食品之间的合理搭配可以使植物蛋白变成优质蛋白。比如小米面、玉米面和黄豆面单独食用时,这三种粮食的生物价值分别为57、60和64,按2∶2∶1搭配制成混合面后,其生物价值可提升到73,仅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猪肉蛋白(74)。用这种混合面做的窝头不但有营养,而且松软可口;70%玉米面+30%黄豆面也是黄金组合,其蛋白质营养价值相当于牛肉;用各种杂豆和大米一起搭配食用,用豆类补充大米中赖氨酸的不足,是蛋白质互补的又一经典范例,《黄帝内经》所言“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确是一句真经。

这里需用说明的是,参与互补的蛋白质必须要同时到位,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非常重要。

有观点认为每餐不能吃多样主食,为了好消化,每餐只能吃一种主食,隔几天吃一次粗粮就可以了。这种说法,如果是其他食品的搭配可能不无道理,比如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脂肪等营养素可以在体内储存,就不必每餐考虑搭配齐全,但是蛋白质互补是一种特殊的搭配,把几种不同氨基酸模式的蛋白质分在几天或几餐来补充,就起不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因为蛋白质的平衡说到底是“氮”的平衡,各种氨基酸同时到达体内的“氮平衡池”,才能合成氨基酸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优质蛋白质。

为了让人体能有效使用和合成蛋白质,所有必需氨基酸必须同时存在且比例适中。即使短时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也会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不良影响。这就好比做蛋糕,材料必须同时配齐。早晨买进了面粉、白糖,没有鸡蛋、奶油,就只能做糖饼;晚上又进了鸡蛋、奶油,但面粉早已用完,就只能做冰淇淋。虽然同一天里进料齐全,但没有同时到位,还是做不成蛋糕。当然蛋白质互补不仅是主食之间的互补,也包括主食和副食之间、副食和副食之间的互补,一句话:所有含蛋白质的食物之间都存在蛋白质互补的问题。这一点后面还要讲,这一层里只是要说明,多吃粗粮、杂粮可以通过蛋白质互补,使原本并不理想的植物蛋白变成优质蛋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