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矿物质的功能

各种矿物质的功能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肉类、禽蛋、蔬菜和谷类都是膳食铁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绝大多数属于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激活多种酶的活性;维持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保护胃肠和维持激素正常的功能。机体需要的碘可从饮水和食物中获得。含铬丰富的食物是肉类,尤其动物肝和其他内脏。铜普遍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人体通常不缺乏。

1.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一般情况下,成人体内含钙总量为1 000~1200克,占体重的1.5%~2.0%,这些钙的绝大多数(约99%)以羟磷灰石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另外,1%左右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液、细胞外液和软组织中。骨骼是机体一个巨大的钙库,其中的钙和循环钙不断地进行交换,以保持体内钙的稳定。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起支持和保护作用;钙离子的正常浓度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肌肉的兴奋性及细胞的多种功能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钙参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肌肉的兴奋、神经冲动的传导、激素的分泌、血液的凝固、细胞黏附、肌肉收缩等活动都需要钙;钙和磷是构成牙齿的主要原料。钙缺乏可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食物中钙的含量很不一致,绝大多数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钙。奶及奶制品含钙量较高,而且有较好的吸收率,豆类和豆制品及小鱼虾类都有较丰富的钙质。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

2.铁 人体内铁的含量居微量元素之首,成人体内总铁含量为4~5克,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一是功能性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运铁蛋白以及一些含铁酶类,这些铁绝大多数存在于血液中,主要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其二是储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存在于肝、脾、骨髓和血液中。血清铁蛋白和组织中的铁蛋白可互相交换呈动态平衡。

铁作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缺铁时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甚至影响DNA合成及幼红细胞分裂增殖,还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寿命缩短,自身溶血增加。缺铁除导致贫血外,还使运动能力降低、体温调节不全、智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等。但不合理的口服铁剂可导致铁摄入过多。急性铁中毒可表现为胃肠出血性坏死、凝血不良、代谢性酸中毒和休克。机体内铁储存过多可致慢性铁中毒,如可致损伤多器官的血色素沉着症。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肉类、禽蛋、蔬菜和谷类都是膳食铁的主要来源。不同的是食物不仅铁含量不同,而且其中铁的生物利用率也有很大差别。

食物中的铁可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血红素铁的吸收率高,肉类、肝和鱼类中所含的铁40%左右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绝大多数属于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磷酸盐草酸和植酸可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类,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膳食中还有一些成分能增加铁的吸收,如维生素C等。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日铁摄入量为男性12毫克,女性18毫克。

3.钠 钠与氯结合为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体内最基本的电解质。它在体内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可交换钠,占总体钠的70%~75%,称为钠库。当人体缺钠时,它补充到细胞外液;二是不可交换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中。人体摄取钠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疾病。

钠的摄入量:我国居民饮食钠每天适宜摄入量2200毫克。

4.钾 钾是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也是血液的重要成分。钾与钠共同担负着平衡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作用,抑制由钠引起的血压增高,维持神经、肌肉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对细胞的水分、渗透压、应激性、分泌和排泄等具有调节功能。钠帮助钙等矿物质溶解在血液中,促进胃酸分泌,促进消化,调节体液的酸碱值。含钾多的食物为水果、蔬菜和鲜肉类。从水摄入的钾极微。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因膳食导致的缺钾。

我国居民饮食钠每天适宜摄入量成人为2 000毫克。

5.镁 镁的生理功能很多,几乎与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关。机体内许多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都需要镁的参与或由镁进行调节。如激活多种酶的活性;维持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保护胃肠和维持激素正常的功能。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膳食镁的安全适宜摄取量为成年男性350毫克;成年女性300毫克。

6.碘 碘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总含量为20~50毫克,其中约有20%存在于甲状腺。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人体物质代谢、加速机体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等作用。当碘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合成减少,体内的含量降低,反馈性地刺激甲状腺分泌,而引起甲状腺肿大。孕妇在胎儿早期缺碘,易于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及听神经损害,生下的小儿常有脑损害、甲状腺肿和生长发育不良。

机体需要的碘可从饮水和食物中获得。海产食物含碘丰富,奶制品也有较高的含量。正常人每日碘的摄入量在1 000微克以下是安全的。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碘的摄入量成年人为150微克。

7.锌 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是调节基因的必需成分,锌参与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可保护视力,并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促进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和维持性功能的正常。

锌的来源非常丰富,但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差别很大,生物利用率也不相同。动物性食物中一般含锌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人体对其中的锌也有较好的吸收率。植物性食物中坚果和豆类中锌含量虽然较高,但其中常含有较多的植酸,妨碍人体对其中锌的吸收,全谷类食物中也含有较丰富的锌,但其大部分位于胚芽和麦麸中,在粮食加工中常常损失。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成年男性为15.5毫克,成年女性为11.5毫克。

8.硒 硒是谷胱甘肽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在人和动物体内起抗氧化作用,使细胞膜中的脂类免受过氧化作用的破坏,从而保护了细胞和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硒对维持心脏的功能有重要作用,在食物中含硒量高的地区,患心血管病者较少;含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可减轻视网膜上的氧化损伤,对视力有保护作用;硒对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对汞、镉、铝等有解毒作用。海产品、肾、肝、肉和整粒谷类都是硒的良好来源。

硒的生理需要量约为每天40微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硒的适宜摄入量为50微克。

9.铬 铬具有促进胰岛素的作用,预防动脉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作用。含铬丰富的食物是肉类,尤其动物肝和其他内脏。啤酒酵母、未加工的谷类、麸糠、硬果类、乳酪也含较多的铬;软体动物、海藻、红糖、粗砂糖中铬的含量高于白糖。家禽、鱼类和精制的谷类食物含有很少的铬。长期食用精制食品和大量的精糖,可促使体内铬的排泄增加,造成铬的缺乏。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铬的每日适宜摄入量为50微克。

10.铜 铜可以促进人体对铁的利用,帮助合成血红蛋白,预防贫血,强化骨骼,保持皮肤和头发的颜色。铜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衰老和抗癌。

铜普遍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中,人体通常不缺乏。含铜丰富的食物有贝类、动物肝肾、鱼类、坚果及干豆类,牡蛎含铜量特别高。

11.氟 所有食物均含氟。目前所知,氟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和牙釉质中,对骨骼的形成和牙齿的健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氟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的沉积,加速骨骼的形成,促进生长,并使骨质坚硬。氟还是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在牙齿表面与磷形成一层坚硬的氟磷灰石保护层,能抵抗酸的腐蚀,有防止龋齿的作用。

饮水是氟的重要来源,饮水中含氟量因地区不同差异很大,高氟地区食物含氟量一般高于低氟地区食物中的含氟量。氟摄入过少可产生龋齿、骨质疏松等;氟摄入过多,可产生氟中毒。氟合适的供给量为成年人每天1.5~4毫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